第230章 相信尹陶
荣氏听到儿子语气不好,也不知道自己哪里说得不对,只能小心翼翼道:“就是晚上梧君阁来了两个人,说取货,刚才江家人在送他们走。”
路攸只想听重点:“你刚才说的亲亲热热是什么意思?”
荣氏尴尬道:“娘随口说的,没什么,就是江丫头在那里看几个男人收拾马鞍。”
刚才夜黑,虽然有灯烛,可那里有好几个人都在,其实她什么都没有看见。
路攸气结,自己娘什么时候也跟那些长舌妇一样,爱无中生有说些事。
不过,他心中却暗暗舒一口气,在悦凤楼吃饭那次,他就看见过尹陶。
从江景文口中,他知道尹陶是梧君阁的一个学徒。
懂些药理,曾经亲自下地教江家收青黛,跟江景阳年纪相当,关系好,走得近。
现在跟着梧君阁的医疗队在外游方施药。
世人都知道三教九流,郎中也归为其中,名声好听,其实是跟庶民相同的贱业。
自己只需要考上举人,得到功名,那就是人上人。
再凭借自己帮江景文考上童生,江家就不会拒绝自己这样有情有义的女婿。
这个尹陶跟江家再有关系,跟自己也无法相比。
他想到这里,看看机杼声不停房间,对荣氏道:“娘,我们现在住在江家,你平时也要多帮兰君织布,我们不能落人口实。”
荣氏抿唇,面露难色:“这一天娘坐得腰酸背痛,你妹妹更是像小婢一样,在江家什么都做。
我们一家三口不过是吃口粗茶淡饭,住两间柴屋,就要伺候她们的……”
听到娘亲抱怨,路攸眉头一皱。
荣氏也知道自己说错话,忙道:“儿啊!你只管安心读书,娘知道轻重的。”
听自家娘这样说,路攸才放心回房,准备再读一阵书才睡觉。
青山院里,此时灯火通明,在农户人家早该休息的时间,江家人难得聚在一起。
江青山面色凝重:“尹小郎中专门来通知我们此事,看来是真的。我这时候就去找村长。”说着他就要起身走。
江团忙拦着:“爹,你先听完再说,尹大哥说的是以后,又不是马上到,你现在去打搅人家做什么。”
现在进村,又要搅得鸡飞狗跳,人人不宁。
尹陶这次来,除了送银票,还给她和江景阳重点说了几件需要注意的事。
朝廷的军队一直处于弱势,前些时间边打边退,已经退回京城附近驻守。
而六皇子的人马围住对方,却迟迟不前,对外宣称的是整装。
其实,尹陶已经从内线那里知道,埋下的人手在动了。
接下来会夺下叛军将令的大权,配合京中行事。
也意味着真正的战斗将要开始,会有人来各府再次征粮安民。
内幕消息他自然不会说出来,只
要江景阳从秦家村组织粮食。
到时候交给一个姓高的将军,如果有冲突也不要反抗。
他没有说这高将军是谁,他的身份不能暴露,除了陆鸣他们几个,高达并不知道福王还有一个儿子活着。
尹陶只让江景阳配合就是。
万宁镇距离兵乱之地有近千里,镇上没有乱兵,多的只是躲避战争的流民。
从秋收征税,巩密县令逃跑后,代理县令就只按去年的税收过一次,另外又抽丁修筑城墙。
江青山没有给粮,而是以银代秋税和徭役,共计交了一两二。
现在江家除了自己收的粮食,还有先前尹陶写信让抢买下来的各种粮食,共计五千斤。
跟江家亲近的人家同样买了粮食在家,连带着村里大部分人家多少都买粮,想要度过这兵荒年不难。
可是尹陶要自家多交些粮是什么意思?
一时间屋里的人都一头雾水,江团感觉有些恼火。
尹陶话说一半,她也不知道现在的情况如何。
虽然以前尹陶让自己早早买粮,又准备棉花都是正确的。
可是有军队过来,这可不是小事。
从某种程度来说兵灾也是灾,突然来兵谁也害怕。
柳氏满脸惊慌:“他爹,让娇娇跟她俩个哥哥都回梨花湾吧,这里就我们两个大人守着。”
流民刚开始时,梨花湾的两个舅舅就来过,让把孩子们接去山里住。
柳家现在是柳芳在当家管事。
自从柳氏回娘家后,追去松林堡大闹一场,还嚷嚷着要退亲。
那个大毛氏感觉丢脸,就带着儿子赵思明跟一个收山货的走了。
谁知那个小毛氏几天没见堂姐就生病了,发作起来眼泪鼻涕横流的满地打滚。
找郎中看过,也没有看出啥病没来,只说是中邪。
现在人好了,就天天赖床上不干活。
柳氏想着梨花湾那个弟媳妇混账,孩子们一去,又不知道要说些什么胡言乱语。
而且景阳跟柳芳说过亲,娇娇又要天天烧水泡澡,景文也是要念书,三个孩子到了梨花湾都过着别扭,她就没答应回去。
现在听到要来兵,要出事,柳氏就重新提起这个话。
青山院是新房子,又住着路家的人,柳氏舍不得走,只想把孩子们送走就好。
就是有乱兵来,只要孩子们进山去躲着,都不会出事,这里让她夫妻俩留守。
江青山眉头紧蹙,他也赞成让孩子们进山躲一躲,至少娇娇要走:“还要通知老宅那边,就是景祥的婚事……”
五天后就是江景祥的婚期,要是出事可如何是好?
尹陶的话能相信吗?
江团捏捏自己袖中的玉佩,她已经悄悄看过,玉色莹润,水头极好,是上等的羊脂白玉。
此物价值不菲,这样的玉佩只用来压裙角,尹陶若是说谎,代价也太大了些。
想到他平时就性情稳重,现在更没有儿戏,看来高将军这事也是真的。
江团看了江景阳一眼,此时,江景阳也在看她,两人同时重重点了下头:选择相信尹陶!
不仅要相信尹陶,还要做好准备,家里的粮食除了自己所用,多余的全部打包好。
江景阳现在不再是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子。
家里的事情,江青山跟他也会商量着来。
尽管夫妻俩都万分舍不得,还是把粗细粮收拾出三千斤用麻袋装好。
路攸只想听重点:“你刚才说的亲亲热热是什么意思?”
荣氏尴尬道:“娘随口说的,没什么,就是江丫头在那里看几个男人收拾马鞍。”
刚才夜黑,虽然有灯烛,可那里有好几个人都在,其实她什么都没有看见。
路攸气结,自己娘什么时候也跟那些长舌妇一样,爱无中生有说些事。
不过,他心中却暗暗舒一口气,在悦凤楼吃饭那次,他就看见过尹陶。
从江景文口中,他知道尹陶是梧君阁的一个学徒。
懂些药理,曾经亲自下地教江家收青黛,跟江景阳年纪相当,关系好,走得近。
现在跟着梧君阁的医疗队在外游方施药。
世人都知道三教九流,郎中也归为其中,名声好听,其实是跟庶民相同的贱业。
自己只需要考上举人,得到功名,那就是人上人。
再凭借自己帮江景文考上童生,江家就不会拒绝自己这样有情有义的女婿。
这个尹陶跟江家再有关系,跟自己也无法相比。
他想到这里,看看机杼声不停房间,对荣氏道:“娘,我们现在住在江家,你平时也要多帮兰君织布,我们不能落人口实。”
荣氏抿唇,面露难色:“这一天娘坐得腰酸背痛,你妹妹更是像小婢一样,在江家什么都做。
我们一家三口不过是吃口粗茶淡饭,住两间柴屋,就要伺候她们的……”
听到娘亲抱怨,路攸眉头一皱。
荣氏也知道自己说错话,忙道:“儿啊!你只管安心读书,娘知道轻重的。”
听自家娘这样说,路攸才放心回房,准备再读一阵书才睡觉。
青山院里,此时灯火通明,在农户人家早该休息的时间,江家人难得聚在一起。
江青山面色凝重:“尹小郎中专门来通知我们此事,看来是真的。我这时候就去找村长。”说着他就要起身走。
江团忙拦着:“爹,你先听完再说,尹大哥说的是以后,又不是马上到,你现在去打搅人家做什么。”
现在进村,又要搅得鸡飞狗跳,人人不宁。
尹陶这次来,除了送银票,还给她和江景阳重点说了几件需要注意的事。
朝廷的军队一直处于弱势,前些时间边打边退,已经退回京城附近驻守。
而六皇子的人马围住对方,却迟迟不前,对外宣称的是整装。
其实,尹陶已经从内线那里知道,埋下的人手在动了。
接下来会夺下叛军将令的大权,配合京中行事。
也意味着真正的战斗将要开始,会有人来各府再次征粮安民。
内幕消息他自然不会说出来,只
要江景阳从秦家村组织粮食。
到时候交给一个姓高的将军,如果有冲突也不要反抗。
他没有说这高将军是谁,他的身份不能暴露,除了陆鸣他们几个,高达并不知道福王还有一个儿子活着。
尹陶只让江景阳配合就是。
万宁镇距离兵乱之地有近千里,镇上没有乱兵,多的只是躲避战争的流民。
从秋收征税,巩密县令逃跑后,代理县令就只按去年的税收过一次,另外又抽丁修筑城墙。
江青山没有给粮,而是以银代秋税和徭役,共计交了一两二。
现在江家除了自己收的粮食,还有先前尹陶写信让抢买下来的各种粮食,共计五千斤。
跟江家亲近的人家同样买了粮食在家,连带着村里大部分人家多少都买粮,想要度过这兵荒年不难。
可是尹陶要自家多交些粮是什么意思?
一时间屋里的人都一头雾水,江团感觉有些恼火。
尹陶话说一半,她也不知道现在的情况如何。
虽然以前尹陶让自己早早买粮,又准备棉花都是正确的。
可是有军队过来,这可不是小事。
从某种程度来说兵灾也是灾,突然来兵谁也害怕。
柳氏满脸惊慌:“他爹,让娇娇跟她俩个哥哥都回梨花湾吧,这里就我们两个大人守着。”
流民刚开始时,梨花湾的两个舅舅就来过,让把孩子们接去山里住。
柳家现在是柳芳在当家管事。
自从柳氏回娘家后,追去松林堡大闹一场,还嚷嚷着要退亲。
那个大毛氏感觉丢脸,就带着儿子赵思明跟一个收山货的走了。
谁知那个小毛氏几天没见堂姐就生病了,发作起来眼泪鼻涕横流的满地打滚。
找郎中看过,也没有看出啥病没来,只说是中邪。
现在人好了,就天天赖床上不干活。
柳氏想着梨花湾那个弟媳妇混账,孩子们一去,又不知道要说些什么胡言乱语。
而且景阳跟柳芳说过亲,娇娇又要天天烧水泡澡,景文也是要念书,三个孩子到了梨花湾都过着别扭,她就没答应回去。
现在听到要来兵,要出事,柳氏就重新提起这个话。
青山院是新房子,又住着路家的人,柳氏舍不得走,只想把孩子们送走就好。
就是有乱兵来,只要孩子们进山去躲着,都不会出事,这里让她夫妻俩留守。
江青山眉头紧蹙,他也赞成让孩子们进山躲一躲,至少娇娇要走:“还要通知老宅那边,就是景祥的婚事……”
五天后就是江景祥的婚期,要是出事可如何是好?
尹陶的话能相信吗?
江团捏捏自己袖中的玉佩,她已经悄悄看过,玉色莹润,水头极好,是上等的羊脂白玉。
此物价值不菲,这样的玉佩只用来压裙角,尹陶若是说谎,代价也太大了些。
想到他平时就性情稳重,现在更没有儿戏,看来高将军这事也是真的。
江团看了江景阳一眼,此时,江景阳也在看她,两人同时重重点了下头:选择相信尹陶!
不仅要相信尹陶,还要做好准备,家里的粮食除了自己所用,多余的全部打包好。
江景阳现在不再是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子。
家里的事情,江青山跟他也会商量着来。
尽管夫妻俩都万分舍不得,还是把粗细粮收拾出三千斤用麻袋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