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公务员,笔帖试
泉州府,就在吕宋岛上旧貌换新颜时候,‘公务员’和‘笔帖试’的概念也传遍了泉州。
“我的爷,去吕宋就职?那这还是大明子民吗?”一个小商贩震惊的叫道。
对于他们这些人,那什么‘官吏相通’的影响可远没有背井离乡的前往吕宋重要。吕宋在他们的脑海里可是一去中原几千里的所在。
“是汉儿就好,管甚大明子民不大明子民的?你做大明子民又有什么好?你是吃得好还是能吃得饱?可要是去到吕宋了,就无分男女老少,人头五十亩田,五十亩啊……”
榜文前头一个唱和的文书,听了小商贩的话后就立刻说道。
在笔帖试的榜文旁边,那还有招揽移民的榜文呢。文书大声的叫喝着,绝对得起郑芝龙给下的钱财。
你还别说,这个移民政策真的是很有诱惑力的,尤其是对于闽地的底层老百姓,不要说人头五十亩,那就是人头五亩地、十亩地,都能叫人心动。
历史上那些下南洋的人,有多少人是巨商富贾的?不都是穷的吃不上饭的人么。
不过在一些更高层次的人眼中,郑芝龙忽的如此‘肆无忌惮’,竟然自己‘开科取士’了,可见他人是真要快‘滚蛋’了。
“官吏相通实是妙哉,郑侯真好气魄啊。如此,胥吏之病疾,定可一扫而光。”
有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安南侯自然是好气魄,不然焉敢如此肆无忌惮?”
“甲兄此言甚是。郑侯端的大胆,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只就是不知道这将来的吕宋,哪又将会是怎样一天下……”一人脸色复杂的说道,郑芝龙是什么出身他们泉州人是最清楚的,谁能想到他竟走到眼下的地步呢。
那可是海外封国啊。
纵然远在海外,离中原几千里,那也是割地千里,称孤道寡的一方君王。
从一底层小民到现在的公侯君王,郑芝龙的成就叫人羡艳。
“据说吕宋岛方圆数千里,地域甚广,更四季如春夏,土地多雨肥沃,乃是不可多得的上佳之地。”
“终究是海外蛮夷之土,入之则蛮夷也,有甚可羡艳的。休说是五十亩,便是五百亩、五千亩,某也不看在眼中。”
有人羡艳就也有人清高,就是不知道他是不是在故意如此的。
“乙兄说的正是。吕宋,终究是海外蛮夷也。况乎那郑家的天下能否稳得住还难说,一旦踏错,不说万劫不复,却也是白白荒废了大好时光。”应喝声立刻就响起来了。
“对对对。一失足成千古恨,回首已是百年身。此事可要慎重。”不看好郑家的人绝不止一个俩个,或者说他们从感情上就倾向于郑芝龙不得好。
一个个都挺能从鸡蛋里挑骨头的。
“郑氏武力虽强,然自古从未有过马上打天下,还能马上治天下的。安南侯与天下士绅恩怨深重,绝非三言两语就可以弥补过去的。且看安南侯的性格,亦不是会轻易低头之辈。这所谓公务员和笔帖试,可不就是科考和功名的翻版么?安南侯欲以公务员之流取代士大夫,呵呵,这实是太异想天开了。”
“郑侯确实太心切了,竟然不拘身份,来者即可报名参考。如此,免不得要选拔些贪利忘义的商贩铜臭之流充作吏员,根基初立便就污腐,这般家国岂还能得好?”
读书人也对此更加是议论纷纷。说真的,他们大多人是看不上胥吏的职务的,尤其是一些有功名的,或是大家子弟。自然就更瞧不上郑家的公务员了。
泉州府虽然早就被郑芝龙把持上下,这里的老百姓对此也已经颇为适应了。但还有一个阶层,却总是远远游离于郑氏集团之外。面对郑芝龙日益庞大的武力,依旧能纯以旁观者的心态注视着这一切。
这个阶层,就是泉州府的士绅们了,尤其是那些个世代高官的显贵之家。
他们是大明社会的中坚力量,相对于出身不光彩的郑芝龙,相对于有着不少过火举措的郑氏,他们自然更加倾向于自己早就适应的大明意志。对于打乱了“传统社会秩序”的郑氏,肯定不会有什么好感。
当然,慑于郑氏所表露出的强大实力,他们也不敢公然表现出对抗态度。
这些人都是有产阶级,家大业大的,顾虑总是很多。
纵然郑芝龙近两年一改先前与泉州府的士绅阶层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干涉的状态,对之下了狠手了。但出于利益考量,泉州府的士绅家族对于郑氏的所作所为,依然是以旁观为主,并没有举旗反对的觉悟。
就算是这一次,那也是如此。他们虽然对郑芝龙的‘胆大妄为’表示震惊,但却纷纷把郑芝龙的胆大妄为视为郑氏就要离开本土,前往海外开创新国了征兆。
如此的‘大局面’下,可不就叫他们全都欣喜异常。
为大明欣喜是小,为自己欣喜是大。他们终于可以摆脱了郑氏的压制了。
然而,林子大了啥鸟都有,有的人浮躁,就总有一些人踏实低调。尤其是那些家境相对贫穷些的人,或者是一些屡试不第的老童生。
对他们来说,远大的前程和抱负全都不在心上,尽可能的寻到一安身立命处,好养活家庭儿女,这才是第一位的。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那些每日都在庙门口、街头替人撰写家书的人,一个个也识文断字,如果能有一个选择,你看他们是不是更乐意去衙门做个社会地位低贱却颇有实权实利的文书?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爷,去吕宋就职?那这还是大明子民吗?”一个小商贩震惊的叫道。
对于他们这些人,那什么‘官吏相通’的影响可远没有背井离乡的前往吕宋重要。吕宋在他们的脑海里可是一去中原几千里的所在。
“是汉儿就好,管甚大明子民不大明子民的?你做大明子民又有什么好?你是吃得好还是能吃得饱?可要是去到吕宋了,就无分男女老少,人头五十亩田,五十亩啊……”
榜文前头一个唱和的文书,听了小商贩的话后就立刻说道。
在笔帖试的榜文旁边,那还有招揽移民的榜文呢。文书大声的叫喝着,绝对得起郑芝龙给下的钱财。
你还别说,这个移民政策真的是很有诱惑力的,尤其是对于闽地的底层老百姓,不要说人头五十亩,那就是人头五亩地、十亩地,都能叫人心动。
历史上那些下南洋的人,有多少人是巨商富贾的?不都是穷的吃不上饭的人么。
不过在一些更高层次的人眼中,郑芝龙忽的如此‘肆无忌惮’,竟然自己‘开科取士’了,可见他人是真要快‘滚蛋’了。
“官吏相通实是妙哉,郑侯真好气魄啊。如此,胥吏之病疾,定可一扫而光。”
有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安南侯自然是好气魄,不然焉敢如此肆无忌惮?”
“甲兄此言甚是。郑侯端的大胆,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只就是不知道这将来的吕宋,哪又将会是怎样一天下……”一人脸色复杂的说道,郑芝龙是什么出身他们泉州人是最清楚的,谁能想到他竟走到眼下的地步呢。
那可是海外封国啊。
纵然远在海外,离中原几千里,那也是割地千里,称孤道寡的一方君王。
从一底层小民到现在的公侯君王,郑芝龙的成就叫人羡艳。
“据说吕宋岛方圆数千里,地域甚广,更四季如春夏,土地多雨肥沃,乃是不可多得的上佳之地。”
“终究是海外蛮夷之土,入之则蛮夷也,有甚可羡艳的。休说是五十亩,便是五百亩、五千亩,某也不看在眼中。”
有人羡艳就也有人清高,就是不知道他是不是在故意如此的。
“乙兄说的正是。吕宋,终究是海外蛮夷也。况乎那郑家的天下能否稳得住还难说,一旦踏错,不说万劫不复,却也是白白荒废了大好时光。”应喝声立刻就响起来了。
“对对对。一失足成千古恨,回首已是百年身。此事可要慎重。”不看好郑家的人绝不止一个俩个,或者说他们从感情上就倾向于郑芝龙不得好。
一个个都挺能从鸡蛋里挑骨头的。
“郑氏武力虽强,然自古从未有过马上打天下,还能马上治天下的。安南侯与天下士绅恩怨深重,绝非三言两语就可以弥补过去的。且看安南侯的性格,亦不是会轻易低头之辈。这所谓公务员和笔帖试,可不就是科考和功名的翻版么?安南侯欲以公务员之流取代士大夫,呵呵,这实是太异想天开了。”
“郑侯确实太心切了,竟然不拘身份,来者即可报名参考。如此,免不得要选拔些贪利忘义的商贩铜臭之流充作吏员,根基初立便就污腐,这般家国岂还能得好?”
读书人也对此更加是议论纷纷。说真的,他们大多人是看不上胥吏的职务的,尤其是一些有功名的,或是大家子弟。自然就更瞧不上郑家的公务员了。
泉州府虽然早就被郑芝龙把持上下,这里的老百姓对此也已经颇为适应了。但还有一个阶层,却总是远远游离于郑氏集团之外。面对郑芝龙日益庞大的武力,依旧能纯以旁观者的心态注视着这一切。
这个阶层,就是泉州府的士绅们了,尤其是那些个世代高官的显贵之家。
他们是大明社会的中坚力量,相对于出身不光彩的郑芝龙,相对于有着不少过火举措的郑氏,他们自然更加倾向于自己早就适应的大明意志。对于打乱了“传统社会秩序”的郑氏,肯定不会有什么好感。
当然,慑于郑氏所表露出的强大实力,他们也不敢公然表现出对抗态度。
这些人都是有产阶级,家大业大的,顾虑总是很多。
纵然郑芝龙近两年一改先前与泉州府的士绅阶层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干涉的状态,对之下了狠手了。但出于利益考量,泉州府的士绅家族对于郑氏的所作所为,依然是以旁观为主,并没有举旗反对的觉悟。
就算是这一次,那也是如此。他们虽然对郑芝龙的‘胆大妄为’表示震惊,但却纷纷把郑芝龙的胆大妄为视为郑氏就要离开本土,前往海外开创新国了征兆。
如此的‘大局面’下,可不就叫他们全都欣喜异常。
为大明欣喜是小,为自己欣喜是大。他们终于可以摆脱了郑氏的压制了。
然而,林子大了啥鸟都有,有的人浮躁,就总有一些人踏实低调。尤其是那些家境相对贫穷些的人,或者是一些屡试不第的老童生。
对他们来说,远大的前程和抱负全都不在心上,尽可能的寻到一安身立命处,好养活家庭儿女,这才是第一位的。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那些每日都在庙门口、街头替人撰写家书的人,一个个也识文断字,如果能有一个选择,你看他们是不是更乐意去衙门做个社会地位低贱却颇有实权实利的文书?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