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第二百九十七节 法礼(1)
这件事对李慢侯的世界观刺激很大。
他是相信法制的,认为法制是最好的治理模式,所以在他管辖之下,法律执行的非常严格,该怎么判就怎么判,从不徇私,也不特赦。他一直很反感特赦,凭什么皇帝娶个妃子,就要大赦天下,犯过罪的人就可以不受惩罚?没这个道理嘛!
可他想来想去,他如何走出牢房,恐怕最好的结果是,赵构下诏特赦他。他没有过错,但他确实擅自兴兵了。以前每次用兵,他都会上报朝廷。而这一次当然就不能上报了,用兵的对象是朝廷,怎么上报?
他为岳飞伸冤,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没有别的办法,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了,他只能自己趟一条路出来。而这条路,是现行法律所不允许的。不是他不顾法律,而是当权者将法律当做了工具,把持了所有的法律话语权。他们杀岳飞,罗织罪名,是他们擅杀,而后李慢侯才擅发兵。不过擅杀岳飞的罪责,秦桧替赵构扛了,擅发兵的罪名,李慢侯却不想让任何人替他抗,就是他做的,他认。
他承认自己的行为,但不认罪,他不觉得他有错,没错当然没罪。綦宪是杀不了他的,别看李慢侯在坐牢,但里里外外都是他的人。綦宪真要杀他,那得他同意才行。以綦宪的秉性,他很可能会派人来牢房提人,尽管他知道提不出去,但他一定会做,而且拼尽全力。李慢侯肯定不想这么死了,他会反抗,杀了綦宪,至少是杀了綦宪的手下,落下一个抗法的名声。
綦宪就是这么一个人,抱着国法,敢跟任何势力斗,伤害了所有势力,最后连他的国法都伤害了。本质上来讲,他跟不断上书朝廷要北伐的宗泽,跟岳飞是一路人。刚性太强,刚则易折。
历史上这种人层出不穷,而且最后都会获得好名声,从而让无数后人效仿。这种人用的好,就是直臣,比如李世民用魏征,用不好,就是祸害,比如汉景帝用晁错。
在山东的时候李慢侯比较能容忍他,所以山东的律法刚性十足,谁都不敢碰。可也太刚性,搞得许多政治手段无法使用。所以李慢侯最后不得不将他扔进了府学里。最后更是把他送给了朝廷,谁能想到最后他还是把所有人逼上了梁山。
李慢侯老实待在牢房里,是等着有人救他。赵构下诏书特赦,是影响最小的。李慢侯认了罪,维护了法律的尊严,皇帝赦免了他,赵构已经无法在下滑的脆弱皇权还能得到加强。朝廷又回到了以前强于藩镇,却灭不了藩镇的平衡状态。
不出他所料,各路势力已经展开行动。
朝堂上已经吵翻了天。
分为两派,一派说既然证据确凿,判决都下了,那就该执行。一派极力辩护,说燕王兴兵,情有可原。
这两派事实上都算不上是李慢侯的人,他在朝里一直没人,晏孝广算是他送进去的自己人,可是也不太靠得住。作为地方势力,往中央安插人手,比想象中难得多,因为不管安插的是什么人,都会受到猜忌和排挤。
要杀他的,是一群刚性十足的主战派,就是张浚那一派。有种一往无前的气势,做事不计后果。为他辩护的,则是赵鼎那一派人。老谋深算,三思而后行。
赵鼎势力为李慢侯辩护,当然不是他们爱这个藩镇,而是知道杀不得。别说杀得了杀不了,就算杀得了也不能杀。杀一个燕王容易,灭掉整个东藩势力很难。削藩,并不是杀一个藩王能解决的事情。不然唐朝中后期也不会那么难受了,派几个刺客过去,诛杀了节度使不就行了?藩镇问题,主要是一大批扎根藩地,利益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于是朝廷换掉一个节度使家族可以,撤销藩镇,恢复郡县,当地立刻叛乱。
在赵鼎他们看来,至少现在还不是削藩的时机。朝廷这几年积极图强,重新恢复了家军制度。韩家军、张家军、刘家军和杨家军都得到重建。其中张俊和杨沂中驻守临安府,韩世忠镇守长江一线,分驻建康和镇江;刘琦镇守四川,各拥兵五万。
看着家军总数比任何一家藩镇都多,但根本不具备灭掉任何一家的实力。别说最强的东藩集团了,就是最弱的徐明都灭不掉。或许能击败他们,但很难灭掉他们。
因此削藩的时机还远远不到。就只能虚与委蛇等待机会。至少目前能保证脆弱的平衡。家军恢复很容易,晏湲在江北的政治手段,也取得了让人赞叹的成果,拉拢了半个江藩,得到西藩支持,加上朝廷的力量,已经对东藩集团形成压制态势。再不用担心李慢侯一个不高兴,提兵南下立马就能打到江南,而朝廷无一兵可用的窘境。朝臣们已经将三年前李慢侯南下,用“渔阳鼙鼓动地来”隐晦的跟安史之乱划上了等号。幸好李慢侯不是安禄山,没有打破临安,否则这几年他们恐怕都在忙着维持,哪里能有如今的局面。
现在局面扭转过来,压制住了东藩,可一旦朝廷想灭掉东藩,西藩集团、江藩集团恐怕都会分崩离析。一旦他们不配合朝廷,而是在削藩的威胁下自保,朝廷的力量不但灭不掉东藩,甚至连压制都做不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是相信法制的,认为法制是最好的治理模式,所以在他管辖之下,法律执行的非常严格,该怎么判就怎么判,从不徇私,也不特赦。他一直很反感特赦,凭什么皇帝娶个妃子,就要大赦天下,犯过罪的人就可以不受惩罚?没这个道理嘛!
可他想来想去,他如何走出牢房,恐怕最好的结果是,赵构下诏特赦他。他没有过错,但他确实擅自兴兵了。以前每次用兵,他都会上报朝廷。而这一次当然就不能上报了,用兵的对象是朝廷,怎么上报?
他为岳飞伸冤,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没有别的办法,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了,他只能自己趟一条路出来。而这条路,是现行法律所不允许的。不是他不顾法律,而是当权者将法律当做了工具,把持了所有的法律话语权。他们杀岳飞,罗织罪名,是他们擅杀,而后李慢侯才擅发兵。不过擅杀岳飞的罪责,秦桧替赵构扛了,擅发兵的罪名,李慢侯却不想让任何人替他抗,就是他做的,他认。
他承认自己的行为,但不认罪,他不觉得他有错,没错当然没罪。綦宪是杀不了他的,别看李慢侯在坐牢,但里里外外都是他的人。綦宪真要杀他,那得他同意才行。以綦宪的秉性,他很可能会派人来牢房提人,尽管他知道提不出去,但他一定会做,而且拼尽全力。李慢侯肯定不想这么死了,他会反抗,杀了綦宪,至少是杀了綦宪的手下,落下一个抗法的名声。
綦宪就是这么一个人,抱着国法,敢跟任何势力斗,伤害了所有势力,最后连他的国法都伤害了。本质上来讲,他跟不断上书朝廷要北伐的宗泽,跟岳飞是一路人。刚性太强,刚则易折。
历史上这种人层出不穷,而且最后都会获得好名声,从而让无数后人效仿。这种人用的好,就是直臣,比如李世民用魏征,用不好,就是祸害,比如汉景帝用晁错。
在山东的时候李慢侯比较能容忍他,所以山东的律法刚性十足,谁都不敢碰。可也太刚性,搞得许多政治手段无法使用。所以李慢侯最后不得不将他扔进了府学里。最后更是把他送给了朝廷,谁能想到最后他还是把所有人逼上了梁山。
李慢侯老实待在牢房里,是等着有人救他。赵构下诏书特赦,是影响最小的。李慢侯认了罪,维护了法律的尊严,皇帝赦免了他,赵构已经无法在下滑的脆弱皇权还能得到加强。朝廷又回到了以前强于藩镇,却灭不了藩镇的平衡状态。
不出他所料,各路势力已经展开行动。
朝堂上已经吵翻了天。
分为两派,一派说既然证据确凿,判决都下了,那就该执行。一派极力辩护,说燕王兴兵,情有可原。
这两派事实上都算不上是李慢侯的人,他在朝里一直没人,晏孝广算是他送进去的自己人,可是也不太靠得住。作为地方势力,往中央安插人手,比想象中难得多,因为不管安插的是什么人,都会受到猜忌和排挤。
要杀他的,是一群刚性十足的主战派,就是张浚那一派。有种一往无前的气势,做事不计后果。为他辩护的,则是赵鼎那一派人。老谋深算,三思而后行。
赵鼎势力为李慢侯辩护,当然不是他们爱这个藩镇,而是知道杀不得。别说杀得了杀不了,就算杀得了也不能杀。杀一个燕王容易,灭掉整个东藩势力很难。削藩,并不是杀一个藩王能解决的事情。不然唐朝中后期也不会那么难受了,派几个刺客过去,诛杀了节度使不就行了?藩镇问题,主要是一大批扎根藩地,利益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于是朝廷换掉一个节度使家族可以,撤销藩镇,恢复郡县,当地立刻叛乱。
在赵鼎他们看来,至少现在还不是削藩的时机。朝廷这几年积极图强,重新恢复了家军制度。韩家军、张家军、刘家军和杨家军都得到重建。其中张俊和杨沂中驻守临安府,韩世忠镇守长江一线,分驻建康和镇江;刘琦镇守四川,各拥兵五万。
看着家军总数比任何一家藩镇都多,但根本不具备灭掉任何一家的实力。别说最强的东藩集团了,就是最弱的徐明都灭不掉。或许能击败他们,但很难灭掉他们。
因此削藩的时机还远远不到。就只能虚与委蛇等待机会。至少目前能保证脆弱的平衡。家军恢复很容易,晏湲在江北的政治手段,也取得了让人赞叹的成果,拉拢了半个江藩,得到西藩支持,加上朝廷的力量,已经对东藩集团形成压制态势。再不用担心李慢侯一个不高兴,提兵南下立马就能打到江南,而朝廷无一兵可用的窘境。朝臣们已经将三年前李慢侯南下,用“渔阳鼙鼓动地来”隐晦的跟安史之乱划上了等号。幸好李慢侯不是安禄山,没有打破临安,否则这几年他们恐怕都在忙着维持,哪里能有如今的局面。
现在局面扭转过来,压制住了东藩,可一旦朝廷想灭掉东藩,西藩集团、江藩集团恐怕都会分崩离析。一旦他们不配合朝廷,而是在削藩的威胁下自保,朝廷的力量不但灭不掉东藩,甚至连压制都做不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