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9章 将计就计?
夜色当中,一条火龙仍然在东辉王国的山路上面弯弯曲曲,滚动一般的前行。
东辉王国当然就是后世的“大阿萨姆地区”,是夹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那加丘陵之间的地区,主要的地形地貌就是山区,北面的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区有较多的平地,是整个王国最富庶的地盘。盛产水稻、玉米、棉花、黄麻、甘蔗和烟草。而在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区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坡,又出产非常有名的阿萨姆红茶。另外,东辉王国的地盘上还盛产木材、大理石、金刚石、石油和天然气。
总之这就是个自然资源相当丰富的地区,只是交通不大便利。北面是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余脉,南面又是南北走向的那加丘陵。特别是在雨季,从英府城向西的道路相当难走,又是暴雨,又是泥石流,没有个断绝的时候儿。所以朱国卫和吴长庆在第18山地军和大理陆军的后续部队基本到齐后,就毫不迟疑地日夜兼程向西开进,就是想在雨季完全到了之前,把部队开到孟加拉的平原上去。
当然,如此部署也有打英印军一个措手不及的想法——现在阿萨姆地区并没有完全平定,只有曼尼普尔山区被东辉王国控制,北面的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区尚处于亲英地方势力的掌控当中,正由藏南过来的郑永一和投靠大明的苏严法共同出兵平定。
所以这次跟随朱国卫出征印度的军队并没有17万,仅仅只有第18山地军的5万人,大理陆军的5万人和约2万驱赶着骡马大车运送辎重的东辉国民伕。满打满算也就12万人。
朱国卫也在队列当中。他拎着自己的军刀。也打上了和士兵一样的绑腿。一步一个脚印的在崎岖的山路上行军——阿萨姆这里的骡马数量稀少,很难搜集到足够的马匹,所以自朱国卫以下,所有的军官都把自己的战马贡献出来驮运辎重。
周围全是士兵,火把下这些来自妙香高原和川滇地区(第18山地军都是云南、四川士兵)的士兵们都看见大理王国陛下也跟着他们一样,一尺一尺的用脚量着这道路,大家的脚步就禁不住加快了几分。人人走得汗流浃背,却没有丝毫要放慢脚步的意思。
说起这位大理国王。其实也是蛮拼的。在他被选为大理国王之前,不过是朱皇帝八十几个儿子中的一个,而且也没有权势显赫或是家产亿万的母亲当后援。他的母亲郑诗一直以来都不红不紫,虽然出自暹罗王室,但不过是上百个公主中的一个,根本算不上值钱——这几代暹罗国王都很能生养,公主可多得很!
而朱济世给大多数儿子的待遇也不高,不过是个没有多少年金和产业的侯爵。在眼下的大明,侯爷虽然不至于烂大街,但是数量也有好几千之多。根本算不上显爵。所以朱皇帝的那些没有一顶王冠可以继承的儿子们,想要出头也是要努力拼搏的。朱国卫自然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因为他少年时的读书成绩不是太好,不过十一岁就在望子成龙的母亲郑诗的要求下,从皇城公学转入了皇家陆军军校少年班。
随后的九年,他就像军校中最普通的学员一样,接受最严格的训练过着朴素的生活,绝没有丝毫的优待。少年军校和皇家陆军军校还有皇家海军军校里面显贵的子弟不知道有多少,就是朱济世的儿子也有二十几位,其中有几个还是一国之君!教官们就是要巴结,也轮不到当时还是个小侯爷的朱国卫。而朱国卫最后则是凭着自己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皇家陆军军校的毕业考试,在他这一期的两千一百名士官生中,毕业试的成绩排在第95。谈不上顶尖,但也不是容易取得的。像现在这样的长途步行进军,对年仅21岁的这位大理王来说真是小儿科一样——他的脚底板上可还有在军校训练中磨出的茧子呢!
相比之下,倒是担任高级军官多年的吴长庆早就走得心里叫苦连天,不过在朱国卫面前,他还是得做出一副振奋的样子,拄着根拐棍一步一步地紧紧跟着,不时还要分出精神去回答朱国卫提出的问题。
“看英国人一路弃守的样子,是想把我们放进孟加拉平原吧?”
“该是如此吧?也不知道威尔.海明在打什么主意!”
“会不会是后退决战,他要集中兵力在孟加拉平原与我决战?”
“可能性很大,威尔.海明很可能会以一部固守吉大港,阻挡住暹罗军和第17山地军,再集中主力于我会战与孟加拉平原。不过我军有10万精锐,弹药足够支撑半个月,海明除非集结30万大军,否则不可能将我击败。”
吴长庆和朱国卫也不是傻瓜,自然已经看出威尔.海明在诱敌深入了。但是两人的言语之中却没有多少担心,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10万大军极有信心。而且也看不大上英印军的战斗力。另外,“印度王公大起义”的承诺也给吴长庆和朱国卫吃了定心丸,有印度地头蛇的支持,他们可不怕在印度和英国人周旋。
“就算有30万大军又如何?不跟他们摆开来打就是了,可以用运动战与之周旋,孟加拉平原可不缺粮食,这里可是印度人的地盘,威尔.海明难不成还敢在这里打焦土战?”
“肯定不敢,他要那样干了就是把原本中立的印度人也逼到我们一边了。再说了,贾木纳河以西的孟加拉平原至少有两三千万人口,威尔.海明能杀多少?”
“就是,他能杀多少!”朱国卫冷冷一笑,“他要能把孟加拉这里的两三千万人都屠干净了,我就败了也值!”
吴长庆一愣,他不知道朱济世一直很忌惮印度的人口,3.5亿印度人虽然还不到7.5亿中国人的一半,但这也让朱济世对这片土地敬而远之了——朱皇帝虽然不介意担当马拉塔帝国的皇帝,但绝对不会把马拉塔帝国视为诸夏之一!他对英属印度的野心,就到东辉王国为止了。
对于朱国卫的话,吴长庆并没有细想,只是挥挥手道:“就是败了也不怕,大不了退往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和郑侯爷会师,十二万大军依托喜马拉雅山南坡和不丹国,怎么会不至于大败。”
“对,大不了退往喜马拉雅山!”
……
达卡,巴拉?卡特拉宫。
“我们就在这里,梅克那河挡住他们!”
刚刚从梅克那河沿线阵地视察回来的威尔.海明正在向印度军的几个集团军、军级主官交代着任务。
“上将,挡住他们没有问题。”一个看起来非常瘦削的五十多岁的英国将军拧着眉头道,“我们已经集中了40万人,而敌人肯定不会超过15万,所以我很怀疑他们会不顾一切地往我们的防线上撞!”
“实际上他们不会!”威尔.海明摇摇头,“固守梅克那河防线只是一个开始,在将华军阻挡之后,我们还有一系列的战术机动要做,此战的难点不是将华军击退赶回英帕尔,而是把他们包围在梅克那河、苏唐江、达努江和加尔尼河之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还必须冒一定的风险,我们必须将军队拆成四到五个集群,在梅克那河以西的平原上进行运动战和阵地战,最后利用几条江河将敌人围堵住。”(未完待续。。)
东辉王国当然就是后世的“大阿萨姆地区”,是夹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那加丘陵之间的地区,主要的地形地貌就是山区,北面的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区有较多的平地,是整个王国最富庶的地盘。盛产水稻、玉米、棉花、黄麻、甘蔗和烟草。而在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区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坡,又出产非常有名的阿萨姆红茶。另外,东辉王国的地盘上还盛产木材、大理石、金刚石、石油和天然气。
总之这就是个自然资源相当丰富的地区,只是交通不大便利。北面是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余脉,南面又是南北走向的那加丘陵。特别是在雨季,从英府城向西的道路相当难走,又是暴雨,又是泥石流,没有个断绝的时候儿。所以朱国卫和吴长庆在第18山地军和大理陆军的后续部队基本到齐后,就毫不迟疑地日夜兼程向西开进,就是想在雨季完全到了之前,把部队开到孟加拉的平原上去。
当然,如此部署也有打英印军一个措手不及的想法——现在阿萨姆地区并没有完全平定,只有曼尼普尔山区被东辉王国控制,北面的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区尚处于亲英地方势力的掌控当中,正由藏南过来的郑永一和投靠大明的苏严法共同出兵平定。
所以这次跟随朱国卫出征印度的军队并没有17万,仅仅只有第18山地军的5万人,大理陆军的5万人和约2万驱赶着骡马大车运送辎重的东辉国民伕。满打满算也就12万人。
朱国卫也在队列当中。他拎着自己的军刀。也打上了和士兵一样的绑腿。一步一个脚印的在崎岖的山路上行军——阿萨姆这里的骡马数量稀少,很难搜集到足够的马匹,所以自朱国卫以下,所有的军官都把自己的战马贡献出来驮运辎重。
周围全是士兵,火把下这些来自妙香高原和川滇地区(第18山地军都是云南、四川士兵)的士兵们都看见大理王国陛下也跟着他们一样,一尺一尺的用脚量着这道路,大家的脚步就禁不住加快了几分。人人走得汗流浃背,却没有丝毫要放慢脚步的意思。
说起这位大理国王。其实也是蛮拼的。在他被选为大理国王之前,不过是朱皇帝八十几个儿子中的一个,而且也没有权势显赫或是家产亿万的母亲当后援。他的母亲郑诗一直以来都不红不紫,虽然出自暹罗王室,但不过是上百个公主中的一个,根本算不上值钱——这几代暹罗国王都很能生养,公主可多得很!
而朱济世给大多数儿子的待遇也不高,不过是个没有多少年金和产业的侯爵。在眼下的大明,侯爷虽然不至于烂大街,但是数量也有好几千之多。根本算不上显爵。所以朱皇帝的那些没有一顶王冠可以继承的儿子们,想要出头也是要努力拼搏的。朱国卫自然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因为他少年时的读书成绩不是太好,不过十一岁就在望子成龙的母亲郑诗的要求下,从皇城公学转入了皇家陆军军校少年班。
随后的九年,他就像军校中最普通的学员一样,接受最严格的训练过着朴素的生活,绝没有丝毫的优待。少年军校和皇家陆军军校还有皇家海军军校里面显贵的子弟不知道有多少,就是朱济世的儿子也有二十几位,其中有几个还是一国之君!教官们就是要巴结,也轮不到当时还是个小侯爷的朱国卫。而朱国卫最后则是凭着自己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皇家陆军军校的毕业考试,在他这一期的两千一百名士官生中,毕业试的成绩排在第95。谈不上顶尖,但也不是容易取得的。像现在这样的长途步行进军,对年仅21岁的这位大理王来说真是小儿科一样——他的脚底板上可还有在军校训练中磨出的茧子呢!
相比之下,倒是担任高级军官多年的吴长庆早就走得心里叫苦连天,不过在朱国卫面前,他还是得做出一副振奋的样子,拄着根拐棍一步一步地紧紧跟着,不时还要分出精神去回答朱国卫提出的问题。
“看英国人一路弃守的样子,是想把我们放进孟加拉平原吧?”
“该是如此吧?也不知道威尔.海明在打什么主意!”
“会不会是后退决战,他要集中兵力在孟加拉平原与我决战?”
“可能性很大,威尔.海明很可能会以一部固守吉大港,阻挡住暹罗军和第17山地军,再集中主力于我会战与孟加拉平原。不过我军有10万精锐,弹药足够支撑半个月,海明除非集结30万大军,否则不可能将我击败。”
吴长庆和朱国卫也不是傻瓜,自然已经看出威尔.海明在诱敌深入了。但是两人的言语之中却没有多少担心,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10万大军极有信心。而且也看不大上英印军的战斗力。另外,“印度王公大起义”的承诺也给吴长庆和朱国卫吃了定心丸,有印度地头蛇的支持,他们可不怕在印度和英国人周旋。
“就算有30万大军又如何?不跟他们摆开来打就是了,可以用运动战与之周旋,孟加拉平原可不缺粮食,这里可是印度人的地盘,威尔.海明难不成还敢在这里打焦土战?”
“肯定不敢,他要那样干了就是把原本中立的印度人也逼到我们一边了。再说了,贾木纳河以西的孟加拉平原至少有两三千万人口,威尔.海明能杀多少?”
“就是,他能杀多少!”朱国卫冷冷一笑,“他要能把孟加拉这里的两三千万人都屠干净了,我就败了也值!”
吴长庆一愣,他不知道朱济世一直很忌惮印度的人口,3.5亿印度人虽然还不到7.5亿中国人的一半,但这也让朱济世对这片土地敬而远之了——朱皇帝虽然不介意担当马拉塔帝国的皇帝,但绝对不会把马拉塔帝国视为诸夏之一!他对英属印度的野心,就到东辉王国为止了。
对于朱国卫的话,吴长庆并没有细想,只是挥挥手道:“就是败了也不怕,大不了退往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和郑侯爷会师,十二万大军依托喜马拉雅山南坡和不丹国,怎么会不至于大败。”
“对,大不了退往喜马拉雅山!”
……
达卡,巴拉?卡特拉宫。
“我们就在这里,梅克那河挡住他们!”
刚刚从梅克那河沿线阵地视察回来的威尔.海明正在向印度军的几个集团军、军级主官交代着任务。
“上将,挡住他们没有问题。”一个看起来非常瘦削的五十多岁的英国将军拧着眉头道,“我们已经集中了40万人,而敌人肯定不会超过15万,所以我很怀疑他们会不顾一切地往我们的防线上撞!”
“实际上他们不会!”威尔.海明摇摇头,“固守梅克那河防线只是一个开始,在将华军阻挡之后,我们还有一系列的战术机动要做,此战的难点不是将华军击退赶回英帕尔,而是把他们包围在梅克那河、苏唐江、达努江和加尔尼河之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还必须冒一定的风险,我们必须将军队拆成四到五个集群,在梅克那河以西的平原上进行运动战和阵地战,最后利用几条江河将敌人围堵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