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81节
对他来说,把控朝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任何不利于皇帝的话都不能出现,皇帝说一不二,他才能“说一不二”。
郑贵妃他尚还动不得,可郑贵妃宫里的掌事女官,魏忠贤却足以拿她立威,以堵悠悠之口。
想到这里,魏忠贤露出了招牌似的狡黠笑容。
紫禁城中,一座孤寂的宫殿外,女官徐氏正与都人们谈笑。
“陛下对中宫娘娘这般偏爱,甚至超过了余的各宫娘娘,是否有些过分了?”
徐氏说完,余宫的都人们倒是不以为然,这几日,这种风言风语,似是空穴来风,人人都在谈论。
皇帝不在宫中,加上刘太妃处事比较佛性,不愿多问,很多人下意识的有所放松。
“皇爷选三那日,除了与中宫娘娘说上几句,可还与其她娘娘说过一句?”
“就是,这有什么。”
“神宗皇帝独宠郑贵妃娘娘,今上宠爱中宫娘娘,有什么好稀奇?”
女人们正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却是从远处走来几名东厂太监,来到这里话也不说上一句,捉了徐氏就走。
一众都人、宫人们都被惊的满脸苍白,作鸟兽散去。
不久之后,急忙赶到用刑场地的郑贵妃,望着眼前这一幕,捂住了嘴,眼眉时而紧蹙,时而舒展。
且见,数名监刑太监,还有十余名东厂调来的旗校围在她宫中女官徐氏的周围,个个面露狠色。
先前东厂宣扬徐氏罪过的话,郑贵妃没有听见,她只是见到,几根上了朱漆的栗木,正被一名身材魁梧的东厂旗校拿了走向徐氏。
徐氏毕竟是自己宫内侍奉多年的掌事女官,郑贵妃不明所以,正要为之求情,却见,一向不理内宫事务的刘太妃,正静静站在另外一边。
刘太妃城府颇深,郑贵妃也有自己的心思,见前者都没有说话,到嘴边的话,遂又被她咽了回去。
东厂旗校将徐氏裙衣剥开,望着白花花的肉体,眼中未曾泛起丝毫波澜。
两个监刑太监将徐氏按在木凳上,任凭她如何挣扎、嚎叫,都是举起大木,重重击打到血肉之躯上。
郑贵妃离的很远,可是那一声声闷响,还有徐氏投向自己失望又希冀的目光,她仍听得清楚,看得明白。
那逐渐有气无力地哀鸣钻入郑贵妃的耳蜗,使得她浑身颤了一下。
郑贵妃不想再看,她想回到自己的宫里,却又害怕宫人以此传她胆小怕事,便只得硬着头皮继续看下去。
大木一端被削尖了,包着铁皮,行刑的旗校一杖下去,还带出了许多皮肉。
前来围观的宫人、妃嫔们愈来愈多,见到这副惨状,人人都是捂住了嘴,再也不敢说出先前质疑皇帝、皇后的话来。
她们将数年光阴撒在内宫,十年如一日,却换不来皇帝的一次垂眸。
倒是皇后张嫣,自打入宫,与皇帝如胶似漆,很快怀了龙子,人比人,气死人。
源于嫉妒,许多人都是打着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心思,时而批判上两句,但却不想,有心之人以此作为抨击张嫣的手段。
风言风语愈发激烈,已经影响到皇后在中宫的权威,这才引起了魏忠贤这个坚定的保皇党重视。
郑贵妃忽然觉得自己很傻,竟然阴阳怪气的讥讽帝后。
“皇帝虽已出征,可余威仍在,那魏忠贤,可不就是一条忠心耿耿的猎犬么……”
几息的功夫,徐氏已被打得皮开肉绽,不省人事,看到这个时候,刘太妃才是眯起眼睛,一言未发,道:
“回宫。”
自作孽,不可活!
东厂旗校,明显是要拿徐氏开刀,徐氏一息尚存,他们就要继续打下去,且没有丝毫感情。
不消二、三十杖,徐氏的下身已经血肉模糊,骨骼裸露,郑贵妃实在难以继续旁观下去,正欲追随刘太妃的脚步。
刚刚转身,王体乾却不知何时就已出现在她身后,一手拦下她,微笑道:
“贵妃娘娘三思,这虽是魏公公下令,陛下人在洛阳,却也知道的。”
言外之意,杖毙徐氏,依旧是皇帝的遥旨。
郑贵妃语塞,痛苦地望过去。
这时,徐氏转醒,拼着最后一口气,嘶吼几句,监刑太监却是啐出一口,阴阳怪气地道:
“哪个敢偷懒呢,还能叫她说出这么多话?”
闻言,行刑的东厂旗校浑身一震,酝酿片刻,力道即又加重几分,不出五杖,徐氏再无声息。
“打完了,打死了!”郑贵妃红着眼,不知是后悔还是憎恨,朝王体乾道:
“我可以走了?”
王体乾微微一笑,侧身让开,并未回话。
几日后,魏忠贤会了自己的意,于内廷杖毙徐氏的消息传至洛阳,朱由校冷笑了一声,自嘲道:
“我好狠的心…”
第一百零六章:天潢贵胄
洛阳城,丽景门。
几日后皇帝就要继续向南,率领大军进入四川,消息传来,民间总比城中各有司官署、皇室府邸要热闹。
大约是后世的上午九点多,丽景门集市一如往日,在这时突然出现两名尚且得体,却面有菜色的年轻人,年纪都在二十余岁。
两人年纪相仿,举手投足亦皆与身旁众百姓格格不入,他们穿着普通的衣服,面上却露着一丝得意。
一人显然走不动了,累的气喘连连:“我走不动了…你等等我,别这么快。”
另外的人随即回头,站在那等待,摇头说道:
“平日就与你说了,那点俸米,根本养不活我们,朝廷困难,陛下就连辽东的饷银也是发自己内库,俸米时有时无,凡是都要靠自己。”
说话的人,名为朱慎,宁藩后人,宗室子弟。
他虽然面有菜色,身材清瘦,眼中却仍泛出精光,与后面亦步亦趋追赶那位宗室子弟,同样出身,人生态度却天差地别。
两人都是洛阳城中日子清苦的众多宗室子弟一员,各门集市,还有城中东西集市都曾走遍。
他们大抵也知道,丽景门的集市,穷酸小民最多,并无奇货,所以也就不会有那些大富大贵之人。
虽说现在一日都吃不上一顿饱饭,但两人毕竟还是宗室子弟,心里这道坎儿,总归还是过不去。
万一遇见了其余的宗室子弟,或是身份还不如自己的商人,被他们讥讽瞧上几眼,可真是折了面子,又无甚么办法。
“二位,又来了?”
两人来到一个小摊上,摸索一阵,并未在兜里发现几枚铜板,便是舔舔嘴唇,正欲离去。
听认识自己那摊位小贩说话,又问自己这回买不买。
两人尴尬一笑,却是气喘吁吁地伊藩后人朱统一屁股坐在地上,说什么也不走了。
“我们哪里有闲钱买这东西。”朱慎手揣在兜里,紧紧捏着那用来买馒头的几文钱。
小贩也没多说,想事已经习以为常。
这时,一名民妇带着约莫六、七岁的小女孩来到摊前,禁不住女孩的吵闹,扔出几文钱,卖了一串糖葫芦。
小女孩拿在手里,伸出舌头,美美地品味。
朱统坐在地上,顾不上脏乱的衣服,直勾勾盯着小女孩手里那串糖葫芦,似乎下一刻就要劈手夺过。
但,他只是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望向站在自己身边的朱慎,道:“两天没吃上一顿…我饿了。”
听这话,朱慎也忽然觉得肚子里在打转,也是无奈,只得用所剩不多的力气,扶起地上这位同宗,小心地走在街上。
这十几步的距离,两人心中思绪,是街边小民永远也无法理解的。
宗室子弟的出身,这本是天生就高人一等的资本,可就是因为这样的人太多,朱由校现在都不得不紧巴巴的过日子。
大明朝廷,就要被他们这些人吃垮了。
宗室子弟俸禄拖欠,山西、河南两省在天启元年时,尤为严重,可边疆的边军,各地的卫所,拖欠粮饷比这更久,范围更广。
洪武朝时,全国郡王以下宗室男女不过五十八人,而不到二百年后的嘉靖八年,仅男性在籍宗室子弟,就已有近万人!
朱由校杀了洛阳王一人,洛阳王藩下,又有不知多少名宗室子弟!
山西与河南就是拖欠宗禄的重灾区。
嘉靖三十二年时,山西存留米麦一百五十万石,支付宗禄却需要三百多万石。
万历四十七年,河南留存米麦八十万石,宗禄则需要两百万石,一省之粮,犹不足以供禄米之半。
对朱慎、朱统这类宗室子弟,更要命的还在后面。
朝廷对宗室子弟,向来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不准他们从事工商行业,即便俸禄日复一日拖欠,贫困的中低等宗室子弟,却连自谋生计也不行!
穷则思变,朱慎自幼喜读兵事,想考武举,然宗室子弟的出身,注定他不能入一般武将那样,征战沙场。
如他一般,许多宗亲自发要求改革,甚至有人联名诉求,想朝廷对落魄的宗室子弟开放科举。
嘉靖皇帝制定了新的《宗藩条例》以适应时局,然而嘉靖朝的改革,因朝政不断恶化,朝中阻隔甚多等原因,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
时至今日,庞大的宗室子弟,就算有那样一小部分,有满腔报复和热血,却也只能被动的——混吃等死。
除此以外,他们什么都做不了!
少时,两人来到常光顾的一家店外,刚刚来到门口,店铺的老板娘便热情地招呼两人进门。
朱慎和朱统径自来到一楼最内的一个不起眼角落坐下,见没有引起食客们的注意,都是松了口气。
朱慎在兜里摸索一阵,掏出几枚铜板,笑着道:“和往日一样,四个馒头。”
妇人叹了口气,拿走铜板,转身离开。
她也知道,朱慎、朱统这两个宗室子弟,与寻常的宗亲不一样,就算自己想要施舍,不拿了这几文钱,他们也不会受。
须臾,妇人除了馒头以外,还端上两碗特腾腾的馄饨。
朱慎与朱统拿了馒头,闻见馄饨散发出的香气,都是一愣,随即抬起头,望了老板娘一眼。
妇人微微一笑,将混沌推向他们,道:
“这馄饨是我亲手做的,老家伙总说味道不行,卖出去也不会有人吃,你们给尝尝,看怎么样!”
郑贵妃他尚还动不得,可郑贵妃宫里的掌事女官,魏忠贤却足以拿她立威,以堵悠悠之口。
想到这里,魏忠贤露出了招牌似的狡黠笑容。
紫禁城中,一座孤寂的宫殿外,女官徐氏正与都人们谈笑。
“陛下对中宫娘娘这般偏爱,甚至超过了余的各宫娘娘,是否有些过分了?”
徐氏说完,余宫的都人们倒是不以为然,这几日,这种风言风语,似是空穴来风,人人都在谈论。
皇帝不在宫中,加上刘太妃处事比较佛性,不愿多问,很多人下意识的有所放松。
“皇爷选三那日,除了与中宫娘娘说上几句,可还与其她娘娘说过一句?”
“就是,这有什么。”
“神宗皇帝独宠郑贵妃娘娘,今上宠爱中宫娘娘,有什么好稀奇?”
女人们正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却是从远处走来几名东厂太监,来到这里话也不说上一句,捉了徐氏就走。
一众都人、宫人们都被惊的满脸苍白,作鸟兽散去。
不久之后,急忙赶到用刑场地的郑贵妃,望着眼前这一幕,捂住了嘴,眼眉时而紧蹙,时而舒展。
且见,数名监刑太监,还有十余名东厂调来的旗校围在她宫中女官徐氏的周围,个个面露狠色。
先前东厂宣扬徐氏罪过的话,郑贵妃没有听见,她只是见到,几根上了朱漆的栗木,正被一名身材魁梧的东厂旗校拿了走向徐氏。
徐氏毕竟是自己宫内侍奉多年的掌事女官,郑贵妃不明所以,正要为之求情,却见,一向不理内宫事务的刘太妃,正静静站在另外一边。
刘太妃城府颇深,郑贵妃也有自己的心思,见前者都没有说话,到嘴边的话,遂又被她咽了回去。
东厂旗校将徐氏裙衣剥开,望着白花花的肉体,眼中未曾泛起丝毫波澜。
两个监刑太监将徐氏按在木凳上,任凭她如何挣扎、嚎叫,都是举起大木,重重击打到血肉之躯上。
郑贵妃离的很远,可是那一声声闷响,还有徐氏投向自己失望又希冀的目光,她仍听得清楚,看得明白。
那逐渐有气无力地哀鸣钻入郑贵妃的耳蜗,使得她浑身颤了一下。
郑贵妃不想再看,她想回到自己的宫里,却又害怕宫人以此传她胆小怕事,便只得硬着头皮继续看下去。
大木一端被削尖了,包着铁皮,行刑的旗校一杖下去,还带出了许多皮肉。
前来围观的宫人、妃嫔们愈来愈多,见到这副惨状,人人都是捂住了嘴,再也不敢说出先前质疑皇帝、皇后的话来。
她们将数年光阴撒在内宫,十年如一日,却换不来皇帝的一次垂眸。
倒是皇后张嫣,自打入宫,与皇帝如胶似漆,很快怀了龙子,人比人,气死人。
源于嫉妒,许多人都是打着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心思,时而批判上两句,但却不想,有心之人以此作为抨击张嫣的手段。
风言风语愈发激烈,已经影响到皇后在中宫的权威,这才引起了魏忠贤这个坚定的保皇党重视。
郑贵妃忽然觉得自己很傻,竟然阴阳怪气的讥讽帝后。
“皇帝虽已出征,可余威仍在,那魏忠贤,可不就是一条忠心耿耿的猎犬么……”
几息的功夫,徐氏已被打得皮开肉绽,不省人事,看到这个时候,刘太妃才是眯起眼睛,一言未发,道:
“回宫。”
自作孽,不可活!
东厂旗校,明显是要拿徐氏开刀,徐氏一息尚存,他们就要继续打下去,且没有丝毫感情。
不消二、三十杖,徐氏的下身已经血肉模糊,骨骼裸露,郑贵妃实在难以继续旁观下去,正欲追随刘太妃的脚步。
刚刚转身,王体乾却不知何时就已出现在她身后,一手拦下她,微笑道:
“贵妃娘娘三思,这虽是魏公公下令,陛下人在洛阳,却也知道的。”
言外之意,杖毙徐氏,依旧是皇帝的遥旨。
郑贵妃语塞,痛苦地望过去。
这时,徐氏转醒,拼着最后一口气,嘶吼几句,监刑太监却是啐出一口,阴阳怪气地道:
“哪个敢偷懒呢,还能叫她说出这么多话?”
闻言,行刑的东厂旗校浑身一震,酝酿片刻,力道即又加重几分,不出五杖,徐氏再无声息。
“打完了,打死了!”郑贵妃红着眼,不知是后悔还是憎恨,朝王体乾道:
“我可以走了?”
王体乾微微一笑,侧身让开,并未回话。
几日后,魏忠贤会了自己的意,于内廷杖毙徐氏的消息传至洛阳,朱由校冷笑了一声,自嘲道:
“我好狠的心…”
第一百零六章:天潢贵胄
洛阳城,丽景门。
几日后皇帝就要继续向南,率领大军进入四川,消息传来,民间总比城中各有司官署、皇室府邸要热闹。
大约是后世的上午九点多,丽景门集市一如往日,在这时突然出现两名尚且得体,却面有菜色的年轻人,年纪都在二十余岁。
两人年纪相仿,举手投足亦皆与身旁众百姓格格不入,他们穿着普通的衣服,面上却露着一丝得意。
一人显然走不动了,累的气喘连连:“我走不动了…你等等我,别这么快。”
另外的人随即回头,站在那等待,摇头说道:
“平日就与你说了,那点俸米,根本养不活我们,朝廷困难,陛下就连辽东的饷银也是发自己内库,俸米时有时无,凡是都要靠自己。”
说话的人,名为朱慎,宁藩后人,宗室子弟。
他虽然面有菜色,身材清瘦,眼中却仍泛出精光,与后面亦步亦趋追赶那位宗室子弟,同样出身,人生态度却天差地别。
两人都是洛阳城中日子清苦的众多宗室子弟一员,各门集市,还有城中东西集市都曾走遍。
他们大抵也知道,丽景门的集市,穷酸小民最多,并无奇货,所以也就不会有那些大富大贵之人。
虽说现在一日都吃不上一顿饱饭,但两人毕竟还是宗室子弟,心里这道坎儿,总归还是过不去。
万一遇见了其余的宗室子弟,或是身份还不如自己的商人,被他们讥讽瞧上几眼,可真是折了面子,又无甚么办法。
“二位,又来了?”
两人来到一个小摊上,摸索一阵,并未在兜里发现几枚铜板,便是舔舔嘴唇,正欲离去。
听认识自己那摊位小贩说话,又问自己这回买不买。
两人尴尬一笑,却是气喘吁吁地伊藩后人朱统一屁股坐在地上,说什么也不走了。
“我们哪里有闲钱买这东西。”朱慎手揣在兜里,紧紧捏着那用来买馒头的几文钱。
小贩也没多说,想事已经习以为常。
这时,一名民妇带着约莫六、七岁的小女孩来到摊前,禁不住女孩的吵闹,扔出几文钱,卖了一串糖葫芦。
小女孩拿在手里,伸出舌头,美美地品味。
朱统坐在地上,顾不上脏乱的衣服,直勾勾盯着小女孩手里那串糖葫芦,似乎下一刻就要劈手夺过。
但,他只是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望向站在自己身边的朱慎,道:“两天没吃上一顿…我饿了。”
听这话,朱慎也忽然觉得肚子里在打转,也是无奈,只得用所剩不多的力气,扶起地上这位同宗,小心地走在街上。
这十几步的距离,两人心中思绪,是街边小民永远也无法理解的。
宗室子弟的出身,这本是天生就高人一等的资本,可就是因为这样的人太多,朱由校现在都不得不紧巴巴的过日子。
大明朝廷,就要被他们这些人吃垮了。
宗室子弟俸禄拖欠,山西、河南两省在天启元年时,尤为严重,可边疆的边军,各地的卫所,拖欠粮饷比这更久,范围更广。
洪武朝时,全国郡王以下宗室男女不过五十八人,而不到二百年后的嘉靖八年,仅男性在籍宗室子弟,就已有近万人!
朱由校杀了洛阳王一人,洛阳王藩下,又有不知多少名宗室子弟!
山西与河南就是拖欠宗禄的重灾区。
嘉靖三十二年时,山西存留米麦一百五十万石,支付宗禄却需要三百多万石。
万历四十七年,河南留存米麦八十万石,宗禄则需要两百万石,一省之粮,犹不足以供禄米之半。
对朱慎、朱统这类宗室子弟,更要命的还在后面。
朝廷对宗室子弟,向来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不准他们从事工商行业,即便俸禄日复一日拖欠,贫困的中低等宗室子弟,却连自谋生计也不行!
穷则思变,朱慎自幼喜读兵事,想考武举,然宗室子弟的出身,注定他不能入一般武将那样,征战沙场。
如他一般,许多宗亲自发要求改革,甚至有人联名诉求,想朝廷对落魄的宗室子弟开放科举。
嘉靖皇帝制定了新的《宗藩条例》以适应时局,然而嘉靖朝的改革,因朝政不断恶化,朝中阻隔甚多等原因,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
时至今日,庞大的宗室子弟,就算有那样一小部分,有满腔报复和热血,却也只能被动的——混吃等死。
除此以外,他们什么都做不了!
少时,两人来到常光顾的一家店外,刚刚来到门口,店铺的老板娘便热情地招呼两人进门。
朱慎和朱统径自来到一楼最内的一个不起眼角落坐下,见没有引起食客们的注意,都是松了口气。
朱慎在兜里摸索一阵,掏出几枚铜板,笑着道:“和往日一样,四个馒头。”
妇人叹了口气,拿走铜板,转身离开。
她也知道,朱慎、朱统这两个宗室子弟,与寻常的宗亲不一样,就算自己想要施舍,不拿了这几文钱,他们也不会受。
须臾,妇人除了馒头以外,还端上两碗特腾腾的馄饨。
朱慎与朱统拿了馒头,闻见馄饨散发出的香气,都是一愣,随即抬起头,望了老板娘一眼。
妇人微微一笑,将混沌推向他们,道:
“这馄饨是我亲手做的,老家伙总说味道不行,卖出去也不会有人吃,你们给尝尝,看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