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37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次一旦战败,朝廷将有可能在接下来数年之内都无力应对西虏的入侵,这对他们而言,将是毁灭性的灾难。
  或许到了那时,许多人会决定拖家带口的向南迁徙。
  消息总是传的很快,当然朱由校也没有把控消息流通的意思。
  随着封疆大吏进京面圣,以及地方上大规模的兵马调动,百姓不是瞎子,他们看得见,也能察觉到空气中弥漫的肃杀气氛,纸终究还是包不住火。
  征讨察哈尔一战,势在必行,现在主要问题就是让谁去挂帅!
  当然,征讨西南的时候,因为打的是战斗力不强,而且历史上注定必胜的战役,朱由校才会决定亲征刷威望。
  辽东大战和这次都不同,这是国战!
  辽东大战的胜利,直接导致建奴全面推出辽东,为熊廷弼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反攻做出了铺垫。
  这次的成败,也直接标志着左翼蒙古、漠南蒙古的归属问题。
  既然要打,那就一次性把林丹巴图尔给打疼,最好和历史上一样,逼他远遁青海或者北迁!
  离的越远,塞外蒙古诸部对大明的向心力就越强!
  这种胜败结果尤为重要的战争,朱由校是不会上去瞎指挥的,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最清楚。
  就和历史上崇祯死逼孙传庭出关一样,遥控指挥不可取!
  负责挂帅的将领对去哪作战,要和什么样的人作战都是心中有数。
  就和辽东大战时朱燮元一样,什么时候该打,什么时候该撤,这不需要朱由校甚至是兵部在京师指手画脚。
  五日后,朱由校看着内阁奏请的三个督师人选,十分纠结。
  进京候选的人选有三个,一个封疆大吏,一个朝廷重臣,一个无名小辈,内阁首推的没有别人,正是在西南和辽东都立过大功,有充足大战指挥经验的朱燮元。
  只不过朱燮元正在山陕总督任上,奉旨整顿山陕一带糜烂不已的军屯境况,而且据说已经进入关键期。
  这种时候直接把朱燮元调走,很可能会影响到山陕两省整顿军务的进度。
  说实话,现在除了久经善战的九边和辽军精锐,中原兵马朱由校一概信不过,连天启二年南巡建立的江南大营也一样。
  这种仗,必须要统领精锐出关!
  虽然江南大营有黄得功编训,但是毕竟没怎么经历阵战,这种时候直接派出去,可能会造成连锁反应。
  一部分崩溃导致全面崩盘这种事,西南之战朱由校有过亲身经历。
  往近了说,林丹汗今年入寇也是因为张万邦击溃了都隆僧格的土默特部,溃兵冲散了察哈尔的蒙古战阵,这才导致失败。
  这也是女真八旗现在为什么这么难打,因为你很难直接打到八旗辫子兵一部分彻底崩溃。
  久在辽东驻守的将领都知道,这些建奴一个个疯狂得很,不到最后一个人倒下,一直都有你这边先崩溃的可能存在。
  除了朱燮元,第二个是在京为官多年的现任兵部侍郎王洽。
  此人是在京官员中呼声比较高的一位,正是他最先提出分化瓦解西虏,逐一击破的战略。
  从这点来看,此人的兵事素养着实不低。
  但朱由校犹豫的点也有,王洽虽然在地方剿匪和任职时政绩十分突出,来到兵部,也常有远见卓识,但却并没有指挥大战的经验。
  目前唯一有这种统领几十万人出关作战经验的,只有山陕总督朱燮元,西南大捷、辽东大捷,足以证明他的能力。
  内阁推荐的第三个人是孙传庭,就连朱由校都没想到会是他…
  孙传庭说实话,从发迹到现在,虽然有朱由校的刻意栽培,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功绩。
  剿匪和在山海关任兵备虽然政绩卓越,但并不能证明他具有指挥这种大规模会战的能力。
  内阁举荐孙传庭挂帅,也是承担了很大压力。
  现在的内阁班子是围绕魏广微搭建的,魏广微就是铁杆帝党,早有人看出来朱由校在刻意培养孙传庭。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这次内阁还是力排众议,将孙传庭推到了第三个人选上。
  山陕总督朱燮元。
  兵部侍郎王洽。
  山海关兵备孙传庭…
  看着这三个人选,朱由校心中实在纠结,山陕一带的整顿行动已经进入到关键期,能不能在明年底以前进入第二步清查卫所田亩,全靠这几个月。
  这时候叫朱燮元出去,会前功尽弃,朱燮元这个人才不能一直耗在山陕,还有其它地方用的着他。
  至于王洽和孙传庭,唉…难啊!
  ......
  时间进入天启四年七月,大暑之时。
  关内形势突变,最先得到消息的不是林丹巴图尔,却是已在赫图阿拉卧床数月的努尔哈赤。
  这个消息来得很突然,但却足以令努尔哈赤焕发第二春。
  根据边关隐藏多年的女真族人密报,近日明朝和西虏蒙古方向,也就是察哈尔部的动向都有些奇怪。
  首先,林丹巴图尔突然间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在其早年兴建的都城察汉浩特周围召集了大量的蒙古部落,天天都在商讨着什么对策。
  随着日期的推移,前来会盟的漠南蒙古部落还在增加!
  至于关内的大明,消息来的比察哈尔还快还多。
  要知道,黄台吉在和毛文龙多年的交手中,早学会安插密探这一招了,有什么风吹草动,他都是第一个知道。
  最近这段时间,关内蓟州、保定、山东及大同、密云一带的明军都有大动作,如果猜测不假,应该是在南来北往的调动。
  如此大的规模,绝对不是天启皇帝一时脑抽搞什么南北换防。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关内和西虏一定是有什么瓜葛没谈拢,导致双方撕破脸破、断盟毁约,兵戎相见!
  努尔哈赤自从接到这个消息,心情就好起来了。
  第五百零九章:征讨察哈尔
  努尔哈赤的身体怎么样,他自己心里最清楚。
  怕死,倒不如说是不敢死。
  对努尔哈赤来说,大金上次战败以后,根本无法应付熊廷弼和洪承畴的反攻,几乎全部撤出辽东。
  努尔哈赤不想终自己一生,都是在做无用功,何况来说,战败以后,国内还有许许多多问题等着他处理。
  一些妄图颠覆自己统治的八旗贵族,还有蠢蠢欲动的汉人们都在盯着。
  努尔哈赤知道,八旗的勇士们,还都在等着他为辽东的惨败洗刷耻辱,找回补偿。
  最近这几个月,后金国内一直都笼罩在失败的阴影中。
  而且,从辽东撤军以后,八旗军抛下了星罗棋布的农庄,有许多的旗人都因此而一无所获,至于亲人的战死,更是让他们万分悲痛的原因。
  很多八旗贵族都在抛弃自己的属地和农庄,或是得不到战利品而抱怨,努尔哈赤明白,现在许多旗人都还没有丢掉靠掠夺为生的恶习。
  更可怕的是,曾经如狼似虎、强悍无敌的八旗勇士,在辽东之战战败以后,竟被明军的火炮吓破了胆,变成了谈虎色变的胆小鬼。
  努尔哈赤知道自己身体大限将至,但他也明白,身为大金的大汗,自己总要做些什么,不能再沉寂下去了。
  这次明国与林丹汗大打出手,就是他的机会。
  这个时候,努尔哈赤想到了一句汉人的古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范先生,最近明国国内的消息,在老寨的八旗子弟当中流传甚广,本汗找你来是想问问,确切属实吗?”
  努尔哈赤躺在榻上,相比几月前一副马上就要死掉的样子,现在面色中有了些许血润,气色也好多了。
  范文程被召见过来,路上还在想着会是什么事情,听到这话,心中起了疑虑,却还是老老实实地回道:
  “根据奴才在之前在明廷为官的经历,这个消息应当是真的。”
  “林丹巴图尔也是睚眦必报的人,或许是今年二月份蒙古诸部入寇大同,引起了这次的变故。”
  努尔哈赤点头,忽然间咳了两声,然后一副没事儿人的样子从床上起身,来回走着松了松筋骨,笑道:
  “范先生,您看,本汗身体比之前可是好多了。”
  范文程自然看得出来此时努尔哈赤的外强中干,但老汗如此做派必定是有计划,他也附和说道:
  “大汗老当益壮,看来上次的伤是全好了。”
  努尔哈赤听见这话,显得很高兴。
  其实努尔哈赤在心底里一直都很厌烦汉人,他的身边也鲜少有什么汉人做官,但范文程却是个例外。
  对这个姓范的汉人,他用着一直都很是舒服。
  说白了,努尔哈赤用范文程时的心态和朱由校用魏忠贤,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相差不多的。
  “去年,内喀尔喀五部中,四部都联合科尔沁进攻福余卫,唯独巴颜一部,竟不遵本汗诏令,与明朝通款。”
  “眼下明朝无暇东顾,本汗要亲征该部,重振我大汗之威!”
  一听这话,范文程明白了。
  他一个激灵,忙起身跪在地上,大声呼道:
  “大汗虎威不减当年,亲征定能旗开得胜!”
  努尔哈赤望着多日未曾披挂的重甲,轻轻抚着那柄虎头大刀,淡淡问道:“先生,依您之见,这次明国会出兵援救巴颜部吗?”
  若是以前,努尔哈赤不可能会有这种顾虑。
  可是自从辽东大战之后,努尔哈赤对天启皇帝的固有印象已经改变了,现在他也拿捏不准这位汉人皇帝会做出什么决定。
  这种时候,去问汉人出身的资深奴才范文程,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范文程也是一心一意为主子出力,在一旁笑着说道:
  “回大汗,明廷去年援救福余卫,是因为彼时国内尚无战事,可据奴才所知,现下他们国内可不太平。”
  “朱燮元在山陕一带整顿军屯,沿海地区在推行新盐法,这都是有可能出乱子的。”
  “不日,明廷又要与西虏再起刀兵,现在这个时候,巴颜部就是一潭死水,他们不会管的。”
  努尔哈赤深以为然,手指轻轻抚着闪亮的刀锋,鹰眸微动,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