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593节
“陛下,奴婢在唐王府了解到,唐王惑于其妾蔡氏,而蔡氏在南阳府侵吞两千前倾,纵容家奴凶劣成性,为非作歹,已是欺辱了不少良家妇女。”
语落,乾清宫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许久,朱由校坐回在御座上,不发一言,半晌才面无表情道:“继续说,朕听着呢。”
“蔡氏蛊惑唐王,幽禁世子及小殿下,十年有三矣!”言罢,王承恩高呼一声,噗通跪在地上。
“什么?”朱由校一拍御案,毛笔都是滚落在地,“唐王和刘氏都带进京了吗?”
“正在偏殿听候陛下召见,陛下息怒。”王承恩匍匐在地,根本不敢抬起头,去看龙颜大兴的天子。
“带他们来西暖阁,不,去皇极殿等朕!”朱由校起身冷冷说道:“朕有一笔好账要和他们算!”
第八百零七章:剥皮楦草
晚香淡淡,唐王朱硕煌看着崭新修好的皇极大殿,整个人都显得胆战心惊,在他身旁那个侍妾蔡氏,更是胆裂魂飞,整个人如筛糠般的抖动。
“传唐王朱硕煌,并王妾蔡氏上殿!”王朝辅站在皇极殿门前,王承恩正一脸憨厚老实模样的候在一旁。
蔡氏心中更加惶恐不安,她明白,这位才是眼下大明距天子最近的人,真正的天子近侍。
王朝辅喊完话,见蔡氏要与自己通气,将头转到一边,语气中没有半点感情,“王爷和夫人不要耽搁了,爷还在里头等着呢。”
言罢,他似无意间的又补充了一句。
“近日山西大震,畿辅牵连,受灾者重,爷心情可是坏着呢,王爷进去了,要仔细着说话才是。”
朱硕煌肥胖的身躯一颤,忙道:“小王知道…感谢公公提醒…”
堂堂一个亲王,在王朝辅这种皇帝家奴面前居然自称“小王”,可见,朱硕煌此时此刻是惊惧到了何种地步。
皇家对于血统,一向是看得极为重要。
天启帝朱由校,乃是泰昌皇帝长子,万历皇帝之长孙,是现在大明皇室宗亲中血统最纯正者。
这也是为什么移宫案中,朱由校只要见到群臣便能即位,从而天下底定的原因,因为整个大明,没有比他更适合做皇帝的人。
反观唐王一脉,不过只是皇族的远支,祖上才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二子朱泾。
虽然按辈分,朱硕煌是朱由校的爷爷辈,但两人的血统已经是八竿子打不着了。
在皇室中,像是这种疏藩亲王地位是最低的,没有人会真把自己当成皇帝的长辈。
当然,福王朱常洵要是还活着,还是有在朱由校面前摆摆辈分谱的资格的,可惜他已经没了。
所以要面见天启皇帝,朱硕煌只有满心的惊惧,没有半分身为长辈的庆幸,更别提还从唐王府出了这档子给整个皇室蒙羞的丑闻。
历经三载重建后的皇极殿,两侧显得空旷,一进入大殿,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座象征着九五至尊,在御阶丹陛之上的皇位。
但是由于皇极殿一概使用金砖铺地,又显得明亮异常,只是这样的亮堂中,透着令人喘息不过来的极度压抑。
自从踏上皇极殿的那一刻起,朱硕煌感觉自己就连呼吸都能被人听得一清二楚,银针落地,清晰入耳。
御阶丹陛之上,朱由校正背对唐王与王妾二人,负手而立,两侧宫人亦都屏息不语,垂眸望地。
“小王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朱硕煌艰难地跪下,蔡氏也顾不得搀扶了,仓皇跪倒在地,时不时抬眸微瞟丹陛之上。
但又不敢细看,只贪图那一眼一息之刻。
朱由校微微转身,侧颜微瞥:“唐王,尔偏袒侧妾,打压皇胄,这番所作所为,毫无礼仪廉耻,令皇室蒙羞,令朕沦为天下间的笑柄!”
“囚禁世子十三年,整整十三年!若不是这次王承恩去的凑巧,怕还发现不了此事,你瞒朕瞒得苦啊!”
朱硕煌才刚上殿,已是汗流浃背,只顾仓皇叩拜,根本不敢有丝毫身为长辈的托大之举。
蔡氏一旁听着,也是骨寒毛竖,浑身不住的发抖,还没来得及反应,下一个就到了她。
“蔡氏!”朱由校完全转过身来,瞪着蔡氏,厉声道:
“汝妖言魅惑亲王,压制正室,囚禁宗亲,朕是留你不得!传旨,剥夺蔡氏王妾名份,拉到承天门外,处剥皮楦草之刑!”
“蔡氏之子,福山王朱器塽身为皇室宗亲,竟对囚禁宗亲之事置若罔闻,且助蔡为虐,欺辱兄父,着即剥夺郡王爵禄,降为镇国将军。”
“其脉后嗣,永世不得再入皇家族谱。”
蔡氏听了这话,最后一丝侥幸也是荡然无存,整个人瘫软在殿上,口中凄厉地叫喊: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
“贱妾再也不敢了,陛下饶命啊,贱妾愿意给陛下做牛做马,将功赎罪啊陛下!!”
朱由校摆手道:“拉下去,即刻行刑,不要在这碍了朕的眼。”
两名魁梧的大汉将军立即上殿,将蔡氏一左一右架住,随着喊叫声渐行渐远,朱由校这才坐回到御座上,冷淡的道:
“唐王,来说说你想怎么处置自己吧。”
“皇室中出了这样的丑闻,朕也很难处理。”说着,朱由校叹了口气,道:“好歹你是朕的长辈,朕给你这个自行选择的权利。”
方才毕竟是有外人在场,所以朱由校不得不表现得严厉一些,此刻只有唐王在场,算作是自家人,才要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朱硕煌跪在地上,仿佛先前的昏聩,全都随着蔡氏被诛而烟消云散,他抛却了先前的恐惧,泣不成声:
“陛下仁德,然小王已是皇室中的罪人,还请陛下赐下一缕白绫,或是一杯毒酒,留个全尸吧。”
“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朱由校可惜的看了一眼跪在阶下的唐王,良久才目光闪烁道:
“你有罪,然世子二人无罪,真要免了你唐王一藩,朕为免有些太不近人情,这样吧。”
“传旨,册封朱聿键为唐王世孙,剥夺朱硕煌唐王爵禄,令世子朱器墭袭唐王爵。”
朱硕煌本来已经下定决心要赴死,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不轻不重的结果,顿感天启皇帝偏袒宗亲之意,更是深为自责。
他泣道:“陛下天恩,臣无以为报…”
朱由校呵呵一笑,“朕不需要你报答,你只要让你的那些藩亲子弟,少给朕惹些麻烦,也就够了。”
“这次的丑事,朕替你扛了,你走吧。”
看着朱硕煌离去的背影,皇极殿外的王朝辅也是不明白皇帝这次雷声大雨点小,如此处置的用意。
不过他心里总有预感,皇帝肯定是还有别的想法。
实际上,他猜对了,朱由校对这个便宜皇亲基本上没有任何好感,之所以,这样处理,一是为保全皇室颜面,二则是在酝酿真正的大事。
丑闻已经出了,削掉一个唐藩毫无意义。
接下来做的,是将丑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借助这次藩王闹出的大事,彻底解决藩王的遗患。
果然,朱硕煌离开皇极殿不久,朱由校便召见了东阁大学士温体仁。
第八百零八章:开宗禁、考承法
“臣温体仁,参见陛下。”温体仁这次算是吃了个小福利,听见要来皇极殿面圣的时候,给他吓得浑身一激灵。
随后,就是放空一般的放松。
多少年了,天启一朝有多少年没有文臣在平台受到召见了,没想到我温体仁,才入阁辅政不到一年,就获此殊荣!
对此,朱由校只是想说,省省吧你,朕只是懒得换个地方。
其实也不尽然,这次倒也有让温体仁得到威望,从而抬高浙党在朝中地位的想法,反正是有作用的。
现任阁辅魏广微想破了头也没想通,想想自己也算是天启朝建立至今最长寿的内阁首辅了,连自己都没有得到这种殊荣,他温体仁凭什么能有?
自己究竟差在哪儿?
不过无论如何,温体仁是兴冲冲的来了,在满朝文官羡慕又嫉妒的目光中来到了朱由校面前。
“唐王之事,想必爱卿已经知道了。”
一听这话,温体仁脑子立即活跃起来,随后说道:“陛下,臣一直在家中睡觉,不甚详知。”
“你倒机灵。”朱由校笑着说了一句,然后开门见山:
“朕召你前来,是想问问你对天启二年施行宗室限禄法的看法,直言吧,朕恕你无罪。”
温体仁心想,皇帝这样问,很显然是要对宗室限禄起心思了,所以只有两个可能。
第一,想要撤销宗室限禄法。
第二,想要借此次唐王闹出的丑闻,顺势对天启一朝施行近五载的宗室限禄法,做进一步修订。
就现在这个形势来看,只可能是第二种。
温体仁想到这里,说道:“臣以为,宗室限禄法于本朝施行几近五载,其利弊政解,均已显现。”
朱由校起了兴趣,靠在龙椅上换了个姿势,翘起二郎腿,笑道:“哦?那你来说说。”
温体仁却是没有皇帝这么放松,他只是庆幸自己猜对了。
他继而又道:“宗室限禄,以天启元年各府宗藩禄银为定额,对各亲王府进行规定,永不加派,而对各王府支系,却无甚约束。”
“天启元年山西宗藩禄银四十七万两,天启二年以此为限,推行宗室限禄法,然今岁天启六年四月,江西巡察御史汪海伦上奏称,山西的禄银已经增加到五十二万两。”
“各地王府均有类似情况发生,朝廷虽然明定各宗藩禄银,然历岁消耗不减反增,皆与各亲王府之支系有关。”
“各宗亲子弟,全国多如牛毛,朝廷只规定了亲王府的禄银,地方官府又无权管辖郡王府、镇国将军府等宗亲子弟府邸。”
“因而……”
朱由校点头,冷笑说道:“看来朕的这些亲戚们,是钻了国法的漏子,在自行其事,真是屡教不改!”
温体仁发觉皇帝理会错了意思,忙说道:
“也不尽然,陛下,朝廷对宗室管理严苛,宗室子弟不得从商为官,亦不可参军领兵,因而各地宗室除禄银加派外,没有什么收入来源。”
朱由校听了,恍然大悟,自己倒是真的没有想过这一层,现在明朝这个时候,肥的是上头的亲王和郡王。
底层那些中尉、都尉,不能从商从政,也不能重地当兵吃官粮,所以只有吃禄银一种活路。
现在看来,天启二年的那次改革,并没有也不能解决问题,至今为止,大明仍要面对来自宗亲子弟巨额的财政消耗。
并且因为藩王的数量仍在不断的增长,这个消耗还会逐年增长,到了后世,依旧是个难题。
这个难题,最好在自己这个时候就给彻底解决。
光宗室限禄是不行的,看起来开宗禁,是让底层宗亲子弟得以存活的最好方法,他们有了存活手段,自然不会依赖于禄银。
语落,乾清宫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许久,朱由校坐回在御座上,不发一言,半晌才面无表情道:“继续说,朕听着呢。”
“蔡氏蛊惑唐王,幽禁世子及小殿下,十年有三矣!”言罢,王承恩高呼一声,噗通跪在地上。
“什么?”朱由校一拍御案,毛笔都是滚落在地,“唐王和刘氏都带进京了吗?”
“正在偏殿听候陛下召见,陛下息怒。”王承恩匍匐在地,根本不敢抬起头,去看龙颜大兴的天子。
“带他们来西暖阁,不,去皇极殿等朕!”朱由校起身冷冷说道:“朕有一笔好账要和他们算!”
第八百零七章:剥皮楦草
晚香淡淡,唐王朱硕煌看着崭新修好的皇极大殿,整个人都显得胆战心惊,在他身旁那个侍妾蔡氏,更是胆裂魂飞,整个人如筛糠般的抖动。
“传唐王朱硕煌,并王妾蔡氏上殿!”王朝辅站在皇极殿门前,王承恩正一脸憨厚老实模样的候在一旁。
蔡氏心中更加惶恐不安,她明白,这位才是眼下大明距天子最近的人,真正的天子近侍。
王朝辅喊完话,见蔡氏要与自己通气,将头转到一边,语气中没有半点感情,“王爷和夫人不要耽搁了,爷还在里头等着呢。”
言罢,他似无意间的又补充了一句。
“近日山西大震,畿辅牵连,受灾者重,爷心情可是坏着呢,王爷进去了,要仔细着说话才是。”
朱硕煌肥胖的身躯一颤,忙道:“小王知道…感谢公公提醒…”
堂堂一个亲王,在王朝辅这种皇帝家奴面前居然自称“小王”,可见,朱硕煌此时此刻是惊惧到了何种地步。
皇家对于血统,一向是看得极为重要。
天启帝朱由校,乃是泰昌皇帝长子,万历皇帝之长孙,是现在大明皇室宗亲中血统最纯正者。
这也是为什么移宫案中,朱由校只要见到群臣便能即位,从而天下底定的原因,因为整个大明,没有比他更适合做皇帝的人。
反观唐王一脉,不过只是皇族的远支,祖上才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二子朱泾。
虽然按辈分,朱硕煌是朱由校的爷爷辈,但两人的血统已经是八竿子打不着了。
在皇室中,像是这种疏藩亲王地位是最低的,没有人会真把自己当成皇帝的长辈。
当然,福王朱常洵要是还活着,还是有在朱由校面前摆摆辈分谱的资格的,可惜他已经没了。
所以要面见天启皇帝,朱硕煌只有满心的惊惧,没有半分身为长辈的庆幸,更别提还从唐王府出了这档子给整个皇室蒙羞的丑闻。
历经三载重建后的皇极殿,两侧显得空旷,一进入大殿,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座象征着九五至尊,在御阶丹陛之上的皇位。
但是由于皇极殿一概使用金砖铺地,又显得明亮异常,只是这样的亮堂中,透着令人喘息不过来的极度压抑。
自从踏上皇极殿的那一刻起,朱硕煌感觉自己就连呼吸都能被人听得一清二楚,银针落地,清晰入耳。
御阶丹陛之上,朱由校正背对唐王与王妾二人,负手而立,两侧宫人亦都屏息不语,垂眸望地。
“小王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朱硕煌艰难地跪下,蔡氏也顾不得搀扶了,仓皇跪倒在地,时不时抬眸微瞟丹陛之上。
但又不敢细看,只贪图那一眼一息之刻。
朱由校微微转身,侧颜微瞥:“唐王,尔偏袒侧妾,打压皇胄,这番所作所为,毫无礼仪廉耻,令皇室蒙羞,令朕沦为天下间的笑柄!”
“囚禁世子十三年,整整十三年!若不是这次王承恩去的凑巧,怕还发现不了此事,你瞒朕瞒得苦啊!”
朱硕煌才刚上殿,已是汗流浃背,只顾仓皇叩拜,根本不敢有丝毫身为长辈的托大之举。
蔡氏一旁听着,也是骨寒毛竖,浑身不住的发抖,还没来得及反应,下一个就到了她。
“蔡氏!”朱由校完全转过身来,瞪着蔡氏,厉声道:
“汝妖言魅惑亲王,压制正室,囚禁宗亲,朕是留你不得!传旨,剥夺蔡氏王妾名份,拉到承天门外,处剥皮楦草之刑!”
“蔡氏之子,福山王朱器塽身为皇室宗亲,竟对囚禁宗亲之事置若罔闻,且助蔡为虐,欺辱兄父,着即剥夺郡王爵禄,降为镇国将军。”
“其脉后嗣,永世不得再入皇家族谱。”
蔡氏听了这话,最后一丝侥幸也是荡然无存,整个人瘫软在殿上,口中凄厉地叫喊: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
“贱妾再也不敢了,陛下饶命啊,贱妾愿意给陛下做牛做马,将功赎罪啊陛下!!”
朱由校摆手道:“拉下去,即刻行刑,不要在这碍了朕的眼。”
两名魁梧的大汉将军立即上殿,将蔡氏一左一右架住,随着喊叫声渐行渐远,朱由校这才坐回到御座上,冷淡的道:
“唐王,来说说你想怎么处置自己吧。”
“皇室中出了这样的丑闻,朕也很难处理。”说着,朱由校叹了口气,道:“好歹你是朕的长辈,朕给你这个自行选择的权利。”
方才毕竟是有外人在场,所以朱由校不得不表现得严厉一些,此刻只有唐王在场,算作是自家人,才要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朱硕煌跪在地上,仿佛先前的昏聩,全都随着蔡氏被诛而烟消云散,他抛却了先前的恐惧,泣不成声:
“陛下仁德,然小王已是皇室中的罪人,还请陛下赐下一缕白绫,或是一杯毒酒,留个全尸吧。”
“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朱由校可惜的看了一眼跪在阶下的唐王,良久才目光闪烁道:
“你有罪,然世子二人无罪,真要免了你唐王一藩,朕为免有些太不近人情,这样吧。”
“传旨,册封朱聿键为唐王世孙,剥夺朱硕煌唐王爵禄,令世子朱器墭袭唐王爵。”
朱硕煌本来已经下定决心要赴死,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不轻不重的结果,顿感天启皇帝偏袒宗亲之意,更是深为自责。
他泣道:“陛下天恩,臣无以为报…”
朱由校呵呵一笑,“朕不需要你报答,你只要让你的那些藩亲子弟,少给朕惹些麻烦,也就够了。”
“这次的丑事,朕替你扛了,你走吧。”
看着朱硕煌离去的背影,皇极殿外的王朝辅也是不明白皇帝这次雷声大雨点小,如此处置的用意。
不过他心里总有预感,皇帝肯定是还有别的想法。
实际上,他猜对了,朱由校对这个便宜皇亲基本上没有任何好感,之所以,这样处理,一是为保全皇室颜面,二则是在酝酿真正的大事。
丑闻已经出了,削掉一个唐藩毫无意义。
接下来做的,是将丑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借助这次藩王闹出的大事,彻底解决藩王的遗患。
果然,朱硕煌离开皇极殿不久,朱由校便召见了东阁大学士温体仁。
第八百零八章:开宗禁、考承法
“臣温体仁,参见陛下。”温体仁这次算是吃了个小福利,听见要来皇极殿面圣的时候,给他吓得浑身一激灵。
随后,就是放空一般的放松。
多少年了,天启一朝有多少年没有文臣在平台受到召见了,没想到我温体仁,才入阁辅政不到一年,就获此殊荣!
对此,朱由校只是想说,省省吧你,朕只是懒得换个地方。
其实也不尽然,这次倒也有让温体仁得到威望,从而抬高浙党在朝中地位的想法,反正是有作用的。
现任阁辅魏广微想破了头也没想通,想想自己也算是天启朝建立至今最长寿的内阁首辅了,连自己都没有得到这种殊荣,他温体仁凭什么能有?
自己究竟差在哪儿?
不过无论如何,温体仁是兴冲冲的来了,在满朝文官羡慕又嫉妒的目光中来到了朱由校面前。
“唐王之事,想必爱卿已经知道了。”
一听这话,温体仁脑子立即活跃起来,随后说道:“陛下,臣一直在家中睡觉,不甚详知。”
“你倒机灵。”朱由校笑着说了一句,然后开门见山:
“朕召你前来,是想问问你对天启二年施行宗室限禄法的看法,直言吧,朕恕你无罪。”
温体仁心想,皇帝这样问,很显然是要对宗室限禄起心思了,所以只有两个可能。
第一,想要撤销宗室限禄法。
第二,想要借此次唐王闹出的丑闻,顺势对天启一朝施行近五载的宗室限禄法,做进一步修订。
就现在这个形势来看,只可能是第二种。
温体仁想到这里,说道:“臣以为,宗室限禄法于本朝施行几近五载,其利弊政解,均已显现。”
朱由校起了兴趣,靠在龙椅上换了个姿势,翘起二郎腿,笑道:“哦?那你来说说。”
温体仁却是没有皇帝这么放松,他只是庆幸自己猜对了。
他继而又道:“宗室限禄,以天启元年各府宗藩禄银为定额,对各亲王府进行规定,永不加派,而对各王府支系,却无甚约束。”
“天启元年山西宗藩禄银四十七万两,天启二年以此为限,推行宗室限禄法,然今岁天启六年四月,江西巡察御史汪海伦上奏称,山西的禄银已经增加到五十二万两。”
“各地王府均有类似情况发生,朝廷虽然明定各宗藩禄银,然历岁消耗不减反增,皆与各亲王府之支系有关。”
“各宗亲子弟,全国多如牛毛,朝廷只规定了亲王府的禄银,地方官府又无权管辖郡王府、镇国将军府等宗亲子弟府邸。”
“因而……”
朱由校点头,冷笑说道:“看来朕的这些亲戚们,是钻了国法的漏子,在自行其事,真是屡教不改!”
温体仁发觉皇帝理会错了意思,忙说道:
“也不尽然,陛下,朝廷对宗室管理严苛,宗室子弟不得从商为官,亦不可参军领兵,因而各地宗室除禄银加派外,没有什么收入来源。”
朱由校听了,恍然大悟,自己倒是真的没有想过这一层,现在明朝这个时候,肥的是上头的亲王和郡王。
底层那些中尉、都尉,不能从商从政,也不能重地当兵吃官粮,所以只有吃禄银一种活路。
现在看来,天启二年的那次改革,并没有也不能解决问题,至今为止,大明仍要面对来自宗亲子弟巨额的财政消耗。
并且因为藩王的数量仍在不断的增长,这个消耗还会逐年增长,到了后世,依旧是个难题。
这个难题,最好在自己这个时候就给彻底解决。
光宗室限禄是不行的,看起来开宗禁,是让底层宗亲子弟得以存活的最好方法,他们有了存活手段,自然不会依赖于禄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