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争暗秀 第1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好像……有点赖上这种感觉了——不过,不守师德、掰弯学生的事情,他还是不会做的。
  --------------------
  迟钝大美人为什么觉得小陶是直的呢?因为第九章 √
  今晚还有一更~
  第25章 磕到正主了
  周末,陶希洪照例去福利院看季希芸。
  她好奇地摸着电脑的轮廓:“这就是那位老师送我的礼物?”
  “他才比我大几岁,以后不用喊他老师了。”
  “那怎么称呼他?”
  “哥哥呗。”陶希洪单手环住她的腰,一边操作鼠标,打开u盘。
  十个视频整齐地躺在文件夹里,文件名标注了拍摄地点和时间,有美洲茂密的雨林、西伯利亚的雪景,以及闹市区里复古精致的书店。
  不愧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可以随意地去世界各地游玩。陶希洪叹了口气,有那么一瞬间,被天生的自卑感压得喘不过气。
  “小陶哥哥,你在想什么?”季希芸清脆的童声将他拉回现实。
  “没事。”他自嘲地笑了笑,看着屋外飘落的雪花,打开了一个和冬天有关的视频。
  那是一趟前往西伯利亚的火车,拍摄于车厢卧铺。
  木质餐桌上摆着醇香的果酒,几个橘子,一束干花和防风的马灯。酒水边上摊着一本黑白相间的哥特风书籍,书页里插着钢笔,似乎只读了四分之一,主人有事离开了。
  屋外大雪苍茫,偶尔闪过一幢房子,某间窗户里亮着灯光,在雪夜里格外显眼。
  车厢里则是温暖的黄色调,空调出风口发出细微的声响。
  “咣当咣当——”火车就这样慢悠悠地穿行在雪地里,时不时传出鸣笛声,通过层层隔音,如同老者睿智的低语,并不像汽车那样尖锐。
  陶希洪看着眼前油画般的风景,不觉沉浸其中,放慢了呼吸。
  季希芸看不见,只能通过声音判断车厢的环境:“火车在晃动吗?”
  “对,因为地形导致钢轨不平整。”陶希洪观察酒水晃动的频率,惊讶地反问,“这都能听出来?”
  “嗯。”季希芸点头。
  “那你再听一下,还有空调运作的声音。”
  “好像是有一个连续的响声。”她凝神听了很久,“真幸福,车厢里一定很暖和。”
  陶希洪认可地拍了拍她的头。
  突然画面里传出咔哒一声,许江同开门走了进来。
  陶希洪立刻直起眼神,盯紧屏幕。
  他只穿了一件灰色的低领毛衣,翻开书继续阅读。细长的手指划过书页,时而停顿几分钟,拧开钢笔在上面写点什么。
  马灯的光线并不刺眼,却又好像滴入火焰的蜡油,愈发烧得滚烫。
  陶希洪喝了口水润嗓子。
  放完两段视频,天色已经昏暗。陶希洪收拾好书包,准备回学校。
  “视频不能留给我吗?”季希芸难得和别人提要求。
  陶希洪思考片刻,还是拒绝了:“这些东西对他来说很重要,我必须随身保管。”
  “好吧,”云云朝他笑了笑,“那小陶哥哥下次要记得带来。”
  “放心,”他捏着季希芸的脸说,“我什么时候忘记过你的事?”
  这些片段都是许江同旅游途中随手拍的,十年前他也就陶希洪这般年纪,还没开始留长发,也不像现在这样讨厌冬天。
  想起几次无意间流露出的恐惧,陶希洪忍不住好奇他的经历。
  正好上个月奖学金答辩,他认识了雕塑系第一的大佬,打算换个突破口。
  回学校后,他约大佬去咖啡厅聊了会儿天。
  “你们系是不是有个外教?”
  “对,怎么了?”
  “你觉得他人怎样?”
  “挺好的,专业知识扎实,上课清晰易懂。”
  果然,学霸的眼里只有教学质量。陶希洪想了解更多,试探道:“能借一下你的选课系统吗?我保证只看回放,不翻其他东西。”
  “没问题,要就拿去吧。”没想到他爽快地同意了,“反正我是专业第一,成绩方面没什么可藏的。”
  “谢谢……”陶希洪被秀了一脸,“喝什么,我请你?”
  说完,他翻开了桌上菜单。
  大佬仔细观察片刻,突然说:“其实你和许老师很熟吧?”
  “嗯?”陶希洪惊讶地抬头。
  他指着陶希洪的右手,意犹未尽地笑了笑:“他在艺术解剖课上用过你的照片,我记得很清楚,连胎记都一样。”
  陶希洪手一抖,差点把菜单摔桌上。看着手腕处黄豆大小的胎记,万年不变的老脸烧成一片绯红。
  第26章 教学事故
  师生排球赛完美收官,排协还专门写了一篇推送,感谢许江同的参与。
  看过比赛的人都知道美院有个长得帅还能打的老师,之前留长发的舆论也被压了下去。
  回家后,许江同昏昏沉沉地睡了一晚上。第二天醒来,手机里全是小红点。他泡了杯咖啡,走到电脑前打开邮箱。
  原来是国际雕塑展览会的邀请。看到深蓝色页面上“地球之门”剪影,许江同的思绪飘回到两年前。
  那时他刚毕业,借助导师的工作室创作了一座以和平为主题的大型雕塑,凭借生动的想象力在国际比赛中大放异彩,被誉为“21世纪最有潜力的青年雕塑家”。
  从此他的名字在欧洲各国流传,许多收藏家都出重金找他定制作品。但做雕塑是一项体力活,加上结膜炎反复发作,难免力不从心。
  更糟糕的是,他的灵感在逐渐枯竭。之后零零碎碎画过一些稿子,却再也找不回那时一气呵成的感觉了。
  思考再三,他放弃了美院优渥的待遇,避开媒体的目光来到亚洲。没想到今年竟然轮到京州承办展览,组委会得知他在本地工作,以嘉宾的身份邀请他参会。
  许江同看完邀请函,太阳穴隐隐作痛。
  这一年来,他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如果这个状态持续下去,无疑会在国际舞台上丢人现眼。但同样的,他也不想承认自己的才华只是昙花一现。
  犹豫了很久,许江同决定过几天再给他们答复。
  结果第二天京州气温骤降,许江同食欲不振,没过几天就生病了。
  临近期末学生忙,教务也不方便调课。许江同随便吃了点药,心想小感冒很快就能好。
  但今天似乎特别冷,他裹了三件衣服,依然手脚冰凉。雪连续下了两天,积雪还没来得及清扫,他一深一浅地踩在雪地里,五分钟路程都格外漫长。
  走进温暖的教室,扑面而来的却是闷热的气流。许江同忍住剧烈的呕吐感,打开窗通风。
  过了一分钟,坐在前排的同学举手说:“老师,能把窗关上吗?”
  “你不觉得教室里很闷吗?”许江同反问。
  “可是外面的风那么冷,会把人吹感冒的。”
  “是啊是啊……”同学们纷纷附和。
  许江同无奈地关上窗。
  抬头看教室的瞬间,陶希洪的身影在脑中一闪而过。以前上选修课,他都会早早地坐在第一排等自己,还会观察自己的情绪,说一些安慰人的话。
  不过生病的样子,还是别让他看到比较好。
  许江同定了定神,拿起扩音器讲课。
  原本熟悉的内容却要反应很久才能组织成语言,讲到后来,许江同觉得周围的空气异常稀薄,无论怎么用力都吸不够氧气。
  体温好像升高了,头也疼得厉害,轻微的喘息声被耳麦放大,在狭小沉闷的教室里起伏。
  许江同想把扩音器放回去,转身的时候被投影仪的光闪到了眼睛。还好他眼疾手快扶住了讲台边沿,顺带看了眼手表——还剩十五分钟,如果现在下课,属于教学事故。
  必须想办法讲点和课堂有关的内容。
  “之前有人问我雕塑翻模的过程,就利用今天的空余时间,给大家看个纪录片吧。”
  这是一位外国雕塑家的访谈,虽然是纪录片,拍摄手法却如同电影般细致。许江同之前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对每个镜头都很熟悉,可以借此分散注意力。
  影片的声音响起,同学们纷纷起身关灯,黑暗的教室为他建起了一座天然的屏障。许江同抽出椅子坐下,懒懒地靠在椅背上,放空思绪。
  教室很快安静下来,同学们全神贯注地欣赏影片,并没有察觉他的异样。
  直到下课铃声响起,大家和往常一样整理书包,起身离开。当然也不缺看入迷的学生,赖在教室里没走。
  “我今晚有事,请同学们先回吧,之后我会把完整的视频传到系统里。”许江同只能找借口催促他们。
  “好,老师路上注意安全。”剩下的学生听话地收拾好书包,和他说再见。
  直到最后一个学生离开教室,许江同才彻底松气,不争气地蜷起身子,趴在讲台上。
  屋外风声呼啸,雪花在空中吹成斜线,又被惨烈地拍到窗户上,碎成小冰渣。
  今晚要怎么回去呢?许江同托着自己滚烫的脑袋,迷糊得快要睡着了。
  “许江同!”耳边传来熟悉的呼声,一个高大的身影冲进教室,拍了拍他的肩,“没事吧?”
  “我……”他艰难地抬头,依靠视频的光亮认出了声音的主人,疑惑道,“你怎么来了?”
  “你还好意思问?我再不来,你就要晕倒了。”陶希洪的语速很快,连珠炮似的数落他。
  许江同矢口否认,强撑着站起来:“我没……”
  “事”字还未出口,他就因为手心的冷汗没能扶稳讲台,身体顿时失去支撑,直直往前倒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