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一将难求
前面大佬在冲锋陷阵,那么后面的小弟们的危险系数就大大降低了,大多数人一看,那就跟着算了。
反正到时候责任也不是咱们这些底下人担负。
他们想的也非常明确。
就是跟在大佬后面烧杀抢掠,抢到的都是咱们自己的,这笔买卖怎么算也不算亏,就算到时候朝廷追究又能怎么的?这里五万多士兵还能一起追究不成?你朝廷有这个胆子?
权衡再三,所有将官纷纷表示一定支持萧如薰的北伐,萧如薰终于统一了内部思想,确定了以归化城为北伐目标的战略意图,并且大胆的予以实施。
至于请示。
萧如薰决定收复大同之后再做请示,先斩后奏,等朝廷指令抵达的时候,他搞不好已经把归化城拿下,正在里面欢庆胜利呢!
不过皇帝那里还是需要交代一下的,萧如薰目前紧靠皇帝面对群臣,反正就是不会和群臣站在一起,所以就要靠皇帝的支持来站稳脚跟,自然需要对皇帝交代一些事情,正好,把那些价值最高的珍宝也一起献给皇帝就是了。
他秘密写了一封密折,让亲兵进到他的帐篷里面,然后小声耳语几句,亲兵点点头,转身离开了。
正月二十八日,萧如薰率兵抵达了太原城,在太原城做了一番安排,给大军补充了粮食,从那些粮洞里面将堆积如山的粮食给弄了出来充作军粮,将军队的后勤工作做好,整顿军队一天,然后动兵往北边的雁门关而去。
就目前得到的军事情报来分析,北虏一开始是兵分两路的,一路是平型关,一路是雁门关,平型关这里早早地攻破了,雁门关这里被山西巡抚魏允贞带兵死守两个月,愣是没让北虏攻破。
后来北虏发现事不可行,又得知平型关被攻破了,就分兵一部分往平型关而来。
结果正好撞上了柴国柱带兵收复了平型关,被柴国柱用红夷大炮狠狠收拾了一顿之后,又发现平型关也拿不下来,这样子拉锯了好一段时间之后才从平型关撤走。
撤走之后,按照雁门关的来报,那一批北虏就没有再回去,不知道是去了大同的别的什么地方,反正平型关已经被柴国柱守住了。
而雁门关门口还有北虏在尝试进攻,人数大约有三万多,努尔哈赤率领辽东骑兵抵达之后,魏允贞便转消极防御为积极防御,屡次下令努尔哈赤率领辽东汉骑出击关外北虏。
关外北虏被努尔哈赤连消带打,也就是人数多扛得住,而努尔哈赤兵少,不足以及破他们,饶是如此,他们也被努尔哈赤斩杀了三名将领,斩首三百多颗,无法再直接威胁雁门关城。
魏允贞用自己的毅力和坚持将雁门关死死守住,没有让另一股北虏从雁门关南下,可以说萧如薰可以从容调兵进攻扯力克并且最终全歼扯力克军,魏允贞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若是没有魏允贞死守雁门关牵制一路敌军,山西的战况怕是早就更加恶化了,与此相比的,董一奎在平型关战死就略显唏嘘了。
萧如薰还记得当初在宁夏和董一奎共事的时候,听闻董一奎战死在平型关的消息,萧如薰还有些难过,等柴国柱传来战报说只找到了董一奎的首级而没有找到董一奎的尸身的时候,萧如薰就更加唏嘘了。
将军百战死。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尤其是在大明将门普遍衰落的万历时期,虽然传闻中又一萧如薰为首的五虎大将,但是谁都看得出来,眼下的局面不过是一时兴盛,大明的一时兴盛非常勉强,这些将军们的横空出世也非常勉强。
除了萧如薰一个人可以独当一面在各方面战场取得胜利堪称帅才之外,其余的将军们也只是将军,可以率领偏师,而无法统御全局,面对一路偏师敌军可以与之战,但是面对对方全力冲击的一场国战,他们一人就无法抵御。
这不是他们自身的能力不足,而是所处的环境限制了他们的发挥,他们无法成为帅,因为只有文人可以做帅,武人只能做将。
他们没有萧如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得到掌握十几万大军的权力,他们最多也只能带一两万人做一路偏师罢了。
而有做帅才潜力的几个人,董一奎就算一个,可惜他战死了。
剩下的几个人里面,有的地域之见太甚,名声太坏,已经没有做帅的未来了,比如李如松;有的则是前景不明,生死不知,让萧如薰甚为担忧,比如麻贵。
所以综上所述,大明的名将们各自为战,可以在各自的战场上将各自面对的敌人打败,最不济也能牵制住。
但是一旦遇到一场双方都倾尽全力的国战的时候,谁也无法单独抵御强大的北虏南下,而可以统御全局的人物却根本不能被允许存在。
文官集团忌惮文帅更甚于忌惮武将,一旦有功就必须要调离前线压制起来,比对付武将还要犀利,因此,大明问题的根结在于过于强大的文人政府和他们奉行的省钱主义,若是不能改变这些,那么谈什么都是假的。
萧如薰缅怀了一会儿董一奎,便继续率军北上了,不过在率军途径汾州晚上扎营休息的时候,萧如薰被一名锦衣卫总旗求见了。
“你说你是骆指挥使派来的?”
萧如薰坐在帅帐之中,一边写军令一边看了看这名锦衣卫总旗。
“正是,萧总督,某家是奉了骆指挥使的命令而来,而骆指挥使则是奉了陛下的命令而来,我等前来就是为了将山西大同两地晋商大户藏粮之处告诉萧总督,请萧总督指挥我等将这些藏粮洞全部拿下。”
萧如薰停下了笔端,看了看这个总旗,嘲讽的笑了。
“我还真以为你们锦衣卫天不怕地不怕,百官见了你们都要逃命,结果也有你们怕的?这还真是一物降一物啊!”
这名总旗面不改色道:“萧总督说的是,这件事情是锦衣卫的不是,但是那种情况之下,我们探知这些藏粮洞的时候,已经死伤了百余名弟兄,只是以为对方势力过大,我等实在是无可奈何。”
“看起来骆指挥使的日子不好过啊!”
萧如薰写完了一份军令,拿起来吹了吹,放在了一旁。
“都是为陛下办事而已。”
这总旗小声的说道。
反正到时候责任也不是咱们这些底下人担负。
他们想的也非常明确。
就是跟在大佬后面烧杀抢掠,抢到的都是咱们自己的,这笔买卖怎么算也不算亏,就算到时候朝廷追究又能怎么的?这里五万多士兵还能一起追究不成?你朝廷有这个胆子?
权衡再三,所有将官纷纷表示一定支持萧如薰的北伐,萧如薰终于统一了内部思想,确定了以归化城为北伐目标的战略意图,并且大胆的予以实施。
至于请示。
萧如薰决定收复大同之后再做请示,先斩后奏,等朝廷指令抵达的时候,他搞不好已经把归化城拿下,正在里面欢庆胜利呢!
不过皇帝那里还是需要交代一下的,萧如薰目前紧靠皇帝面对群臣,反正就是不会和群臣站在一起,所以就要靠皇帝的支持来站稳脚跟,自然需要对皇帝交代一些事情,正好,把那些价值最高的珍宝也一起献给皇帝就是了。
他秘密写了一封密折,让亲兵进到他的帐篷里面,然后小声耳语几句,亲兵点点头,转身离开了。
正月二十八日,萧如薰率兵抵达了太原城,在太原城做了一番安排,给大军补充了粮食,从那些粮洞里面将堆积如山的粮食给弄了出来充作军粮,将军队的后勤工作做好,整顿军队一天,然后动兵往北边的雁门关而去。
就目前得到的军事情报来分析,北虏一开始是兵分两路的,一路是平型关,一路是雁门关,平型关这里早早地攻破了,雁门关这里被山西巡抚魏允贞带兵死守两个月,愣是没让北虏攻破。
后来北虏发现事不可行,又得知平型关被攻破了,就分兵一部分往平型关而来。
结果正好撞上了柴国柱带兵收复了平型关,被柴国柱用红夷大炮狠狠收拾了一顿之后,又发现平型关也拿不下来,这样子拉锯了好一段时间之后才从平型关撤走。
撤走之后,按照雁门关的来报,那一批北虏就没有再回去,不知道是去了大同的别的什么地方,反正平型关已经被柴国柱守住了。
而雁门关门口还有北虏在尝试进攻,人数大约有三万多,努尔哈赤率领辽东骑兵抵达之后,魏允贞便转消极防御为积极防御,屡次下令努尔哈赤率领辽东汉骑出击关外北虏。
关外北虏被努尔哈赤连消带打,也就是人数多扛得住,而努尔哈赤兵少,不足以及破他们,饶是如此,他们也被努尔哈赤斩杀了三名将领,斩首三百多颗,无法再直接威胁雁门关城。
魏允贞用自己的毅力和坚持将雁门关死死守住,没有让另一股北虏从雁门关南下,可以说萧如薰可以从容调兵进攻扯力克并且最终全歼扯力克军,魏允贞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若是没有魏允贞死守雁门关牵制一路敌军,山西的战况怕是早就更加恶化了,与此相比的,董一奎在平型关战死就略显唏嘘了。
萧如薰还记得当初在宁夏和董一奎共事的时候,听闻董一奎战死在平型关的消息,萧如薰还有些难过,等柴国柱传来战报说只找到了董一奎的首级而没有找到董一奎的尸身的时候,萧如薰就更加唏嘘了。
将军百战死。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尤其是在大明将门普遍衰落的万历时期,虽然传闻中又一萧如薰为首的五虎大将,但是谁都看得出来,眼下的局面不过是一时兴盛,大明的一时兴盛非常勉强,这些将军们的横空出世也非常勉强。
除了萧如薰一个人可以独当一面在各方面战场取得胜利堪称帅才之外,其余的将军们也只是将军,可以率领偏师,而无法统御全局,面对一路偏师敌军可以与之战,但是面对对方全力冲击的一场国战,他们一人就无法抵御。
这不是他们自身的能力不足,而是所处的环境限制了他们的发挥,他们无法成为帅,因为只有文人可以做帅,武人只能做将。
他们没有萧如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得到掌握十几万大军的权力,他们最多也只能带一两万人做一路偏师罢了。
而有做帅才潜力的几个人,董一奎就算一个,可惜他战死了。
剩下的几个人里面,有的地域之见太甚,名声太坏,已经没有做帅的未来了,比如李如松;有的则是前景不明,生死不知,让萧如薰甚为担忧,比如麻贵。
所以综上所述,大明的名将们各自为战,可以在各自的战场上将各自面对的敌人打败,最不济也能牵制住。
但是一旦遇到一场双方都倾尽全力的国战的时候,谁也无法单独抵御强大的北虏南下,而可以统御全局的人物却根本不能被允许存在。
文官集团忌惮文帅更甚于忌惮武将,一旦有功就必须要调离前线压制起来,比对付武将还要犀利,因此,大明问题的根结在于过于强大的文人政府和他们奉行的省钱主义,若是不能改变这些,那么谈什么都是假的。
萧如薰缅怀了一会儿董一奎,便继续率军北上了,不过在率军途径汾州晚上扎营休息的时候,萧如薰被一名锦衣卫总旗求见了。
“你说你是骆指挥使派来的?”
萧如薰坐在帅帐之中,一边写军令一边看了看这名锦衣卫总旗。
“正是,萧总督,某家是奉了骆指挥使的命令而来,而骆指挥使则是奉了陛下的命令而来,我等前来就是为了将山西大同两地晋商大户藏粮之处告诉萧总督,请萧总督指挥我等将这些藏粮洞全部拿下。”
萧如薰停下了笔端,看了看这个总旗,嘲讽的笑了。
“我还真以为你们锦衣卫天不怕地不怕,百官见了你们都要逃命,结果也有你们怕的?这还真是一物降一物啊!”
这名总旗面不改色道:“萧总督说的是,这件事情是锦衣卫的不是,但是那种情况之下,我们探知这些藏粮洞的时候,已经死伤了百余名弟兄,只是以为对方势力过大,我等实在是无可奈何。”
“看起来骆指挥使的日子不好过啊!”
萧如薰写完了一份军令,拿起来吹了吹,放在了一旁。
“都是为陛下办事而已。”
这总旗小声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