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 父子
眼下虽然诸事繁杂,但是也并非无迹可寻。
任何一切都在萧如薰的掌控之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因为大秦政府高效运转,人人都在老老实实的办事情,所以他自己倒也没有那么繁忙,以至于连陪孩子的时间都没有。
尽管人们常说天家无亲情,可他眼下就这样一个四口之家,很快会变成五口,将来或许也会增加,可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家,比起历代帝王那动辄几十上百人的家庭,哪一个更好维系?
既然打定主意让振邦做太子,那就不要另图他想。
袁绍偏爱幼子,李渊和李世民都给了其他儿子不切实际的幻想,导致惨剧连连,萧如薰吸取前人的教训,不让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把一切掐死在萌芽状态。
那么对振邦的管教就不能松懈。
有些时候萧如薰看到振邦在外面撒欢玩球一身脏泥的时候,还很羡慕他,因为他有一个神爹,能帮他把能做到的事情都做到,他接下的必然是一个稳定而强大的帝国。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莫过于此。
而相对应的,萧如薰对振邦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今天背什么书,明天背什么书,背到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拿出来温习,接受过完整系统教育的萧如薰对如何教导自己的太子还是有一点想法的。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虽然有点紧张,但是振邦还是完成了自己的功课,把萧如薰布置的功课完成了,萧如薰满意的点了点头,招呼振邦过来,放下茶碗,把他抱起来放在了腿上,拿了一块糕点送到他的嘴边。然后吩咐李胜准备午膳。
小振邦抱着糕点嗒吧嗒吧就嚼了起来。
萧如薰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足球好玩吗?看你在草场上跑的那么欢快?”
“好玩,好有意思。”
小振邦果断点头为足球点赞。
足球这玩意儿萧如薰在缅甸的时候就在军中推广,现在是军队里面非常受欢迎的一种竞技游戏,经常有轮休的士兵组织起来,各营之间组织足球比赛,和足球比赛一样受欢迎的就是马球比赛。
军队里现在都说足球属于步卒,马球属于骑兵。
一旦比赛起来那围观的何止数千人,为此,萧如薰还专门在京师西北面给搭了一座足球场一座马球场,给打造了足够的位置让士兵们看,用作发泄多余精力的途径。
最近有不少京师的老百姓听说军队之间的足球比赛的消息之后,也好奇去看,还得到了官服和军队的允许。
然后他们一回来就绘声绘色的给大家说足球比赛的好看之处,顿时吸引了更多人去看,引起了一阵关注度,接着民间也出现了小规模的足球比赛。
看来这活动有向全国推广的价值。
让振邦踢踢足球萧如薰觉得是很有好处的,六岁的孩子没必要整天关在房间里读四书五经,就是以后他长大一点萧如薰也不打算给他关在屋子里往死里学。
现在先用这种游戏运动练字温书打基础,明年就开始让他习武,更深入的学习知识,然后找个可靠的老师教他一点音律知识,陶冶情操。
音乐是很好的放松精神的手段,处理政务繁忙之余,萧如薰很喜欢让宫廷乐师吹奏一曲让他躺着听,放松紧绷的神经,自己拿一本《三国志平话演义》看的津津有味。
古代也有不少帝王是音律方面的高手,比如李世民曾经亲自编排《秦王破阵乐》,李隆基曾做《霓裳羽衣曲》,赵光义曾亲制曲破,都是消解繁忙政务之余紧张精神的一种手段,皇帝也是人,也需要放松休息。
而对于现在的萧如薰来说,亲自抚养管教小振邦却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放松精神的手段。
长期处于铁血帝王的状态之下,他自己都觉得自己不舒服,但是一旦回归家庭成为一名父亲,体会父亲对孩子殷切的期待的时候,却又能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份情感。
在这样两种身份之间的转换,渐渐让他找到了平衡,他开始感觉自己亲自抚养管教振邦并不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并且渐渐坚定了今后也要坚持抚养管教小振邦的想法。
父子到底还是父子,他不会做刘彻,不会做李渊,也不会做李世民。
李胜很快安排来了午膳。
午膳并不奢侈,只是相对精致,萧如薰不喜奢侈是出了名的,前明时在军中就是这样。
军中将士都知道萧如薰不喜欢金银珠宝,缴获的东西要么上缴给朝廷,要么赏赐给部下,自己并不留,平素吃穿用度也很简单,行军打仗时也不搞特殊化。
当了皇帝以后,因为很了解皇帝吃饭这方面的猫腻,所以萧如薰把给皇帝做饭的小厨房单独分离出来,设立了御膳房,让亲信大太监李胜提点,只供应皇家一家子的饭食,比如太上皇萧文奎,还有萧如薰一家四口。
设立御膳房能让皇帝吃的东西变得高大上,到时候还能赏赐给臣子吃,和光禄寺的大锅饭形成对比,也算是加恩。
更重要的是没了管皇帝吃喝的名义,光禄寺就无法大手大脚,若是稍微大手大脚就容易被察觉,被发现。
宫里其他侍卫以及办事的官员,还有外地入京叙职的官员的吃饭问题还是交给光禄寺去打点。
光禄寺再也不负责皇家饮食。
光禄寺的职能主要是负责吃,某种意义上也是前明的机关大食堂,公费吃喝的场所,不过管理的方面更宽泛,任何关于吃的事情甚至祭祀的贡品等等都是光禄寺负责。
明前期,皇帝皇家和当官的人都吃光禄寺的饭,按照身份的高低也有不同的对待。
遇到一些大的庆典,只要涉及到吃,也是光禄寺负责,采办也是光禄寺负责,各地方敬献的贡品也是光禄寺负责收纳,如此部门可谓是榨油作坊。
说句难听的,里头的人放个屁都油裤裆。
这里面猫腻油水实在太大,所以历代皇宫在吃这一方面都会损耗大量的钱财,肥了管采购的官员和负责采购的厨子,但是只要满足了皇帝的口腹之欲,其他的,皇帝也不是很在乎。
这就给了光禄寺极大的操作空间,不少人吃的是脑满肠肥。
任何一切都在萧如薰的掌控之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因为大秦政府高效运转,人人都在老老实实的办事情,所以他自己倒也没有那么繁忙,以至于连陪孩子的时间都没有。
尽管人们常说天家无亲情,可他眼下就这样一个四口之家,很快会变成五口,将来或许也会增加,可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家,比起历代帝王那动辄几十上百人的家庭,哪一个更好维系?
既然打定主意让振邦做太子,那就不要另图他想。
袁绍偏爱幼子,李渊和李世民都给了其他儿子不切实际的幻想,导致惨剧连连,萧如薰吸取前人的教训,不让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把一切掐死在萌芽状态。
那么对振邦的管教就不能松懈。
有些时候萧如薰看到振邦在外面撒欢玩球一身脏泥的时候,还很羡慕他,因为他有一个神爹,能帮他把能做到的事情都做到,他接下的必然是一个稳定而强大的帝国。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莫过于此。
而相对应的,萧如薰对振邦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今天背什么书,明天背什么书,背到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拿出来温习,接受过完整系统教育的萧如薰对如何教导自己的太子还是有一点想法的。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虽然有点紧张,但是振邦还是完成了自己的功课,把萧如薰布置的功课完成了,萧如薰满意的点了点头,招呼振邦过来,放下茶碗,把他抱起来放在了腿上,拿了一块糕点送到他的嘴边。然后吩咐李胜准备午膳。
小振邦抱着糕点嗒吧嗒吧就嚼了起来。
萧如薰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足球好玩吗?看你在草场上跑的那么欢快?”
“好玩,好有意思。”
小振邦果断点头为足球点赞。
足球这玩意儿萧如薰在缅甸的时候就在军中推广,现在是军队里面非常受欢迎的一种竞技游戏,经常有轮休的士兵组织起来,各营之间组织足球比赛,和足球比赛一样受欢迎的就是马球比赛。
军队里现在都说足球属于步卒,马球属于骑兵。
一旦比赛起来那围观的何止数千人,为此,萧如薰还专门在京师西北面给搭了一座足球场一座马球场,给打造了足够的位置让士兵们看,用作发泄多余精力的途径。
最近有不少京师的老百姓听说军队之间的足球比赛的消息之后,也好奇去看,还得到了官服和军队的允许。
然后他们一回来就绘声绘色的给大家说足球比赛的好看之处,顿时吸引了更多人去看,引起了一阵关注度,接着民间也出现了小规模的足球比赛。
看来这活动有向全国推广的价值。
让振邦踢踢足球萧如薰觉得是很有好处的,六岁的孩子没必要整天关在房间里读四书五经,就是以后他长大一点萧如薰也不打算给他关在屋子里往死里学。
现在先用这种游戏运动练字温书打基础,明年就开始让他习武,更深入的学习知识,然后找个可靠的老师教他一点音律知识,陶冶情操。
音乐是很好的放松精神的手段,处理政务繁忙之余,萧如薰很喜欢让宫廷乐师吹奏一曲让他躺着听,放松紧绷的神经,自己拿一本《三国志平话演义》看的津津有味。
古代也有不少帝王是音律方面的高手,比如李世民曾经亲自编排《秦王破阵乐》,李隆基曾做《霓裳羽衣曲》,赵光义曾亲制曲破,都是消解繁忙政务之余紧张精神的一种手段,皇帝也是人,也需要放松休息。
而对于现在的萧如薰来说,亲自抚养管教小振邦却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放松精神的手段。
长期处于铁血帝王的状态之下,他自己都觉得自己不舒服,但是一旦回归家庭成为一名父亲,体会父亲对孩子殷切的期待的时候,却又能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份情感。
在这样两种身份之间的转换,渐渐让他找到了平衡,他开始感觉自己亲自抚养管教振邦并不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并且渐渐坚定了今后也要坚持抚养管教小振邦的想法。
父子到底还是父子,他不会做刘彻,不会做李渊,也不会做李世民。
李胜很快安排来了午膳。
午膳并不奢侈,只是相对精致,萧如薰不喜奢侈是出了名的,前明时在军中就是这样。
军中将士都知道萧如薰不喜欢金银珠宝,缴获的东西要么上缴给朝廷,要么赏赐给部下,自己并不留,平素吃穿用度也很简单,行军打仗时也不搞特殊化。
当了皇帝以后,因为很了解皇帝吃饭这方面的猫腻,所以萧如薰把给皇帝做饭的小厨房单独分离出来,设立了御膳房,让亲信大太监李胜提点,只供应皇家一家子的饭食,比如太上皇萧文奎,还有萧如薰一家四口。
设立御膳房能让皇帝吃的东西变得高大上,到时候还能赏赐给臣子吃,和光禄寺的大锅饭形成对比,也算是加恩。
更重要的是没了管皇帝吃喝的名义,光禄寺就无法大手大脚,若是稍微大手大脚就容易被察觉,被发现。
宫里其他侍卫以及办事的官员,还有外地入京叙职的官员的吃饭问题还是交给光禄寺去打点。
光禄寺再也不负责皇家饮食。
光禄寺的职能主要是负责吃,某种意义上也是前明的机关大食堂,公费吃喝的场所,不过管理的方面更宽泛,任何关于吃的事情甚至祭祀的贡品等等都是光禄寺负责。
明前期,皇帝皇家和当官的人都吃光禄寺的饭,按照身份的高低也有不同的对待。
遇到一些大的庆典,只要涉及到吃,也是光禄寺负责,采办也是光禄寺负责,各地方敬献的贡品也是光禄寺负责收纳,如此部门可谓是榨油作坊。
说句难听的,里头的人放个屁都油裤裆。
这里面猫腻油水实在太大,所以历代皇宫在吃这一方面都会损耗大量的钱财,肥了管采购的官员和负责采购的厨子,但是只要满足了皇帝的口腹之欲,其他的,皇帝也不是很在乎。
这就给了光禄寺极大的操作空间,不少人吃的是脑满肠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