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6章 德川家康善于隐忍
隆武二年二月十八日。
肥前国松浦郡名护屋城,德川家康正在召开新一年度的财政会议和政务会议,回顾过往,展望未来,发布新的一年里大家需要做的事情和达成的目标。
自从那场惊世之战已经过去七年了,距离日本被三分也过去七年了,距离德川家康离开自己的家乡、被强迫分封到西日本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也有七年了。
今年,德川家康就要五十七岁了,他已经感觉到身体大不如前,精力也大不如前了。
当年那场战争结束之后,他和他的家臣们还有联盟的大名们被当时威压日本的明将萧如薰强行迁徙到了西日本来,在这里扎根生存,占据了日本国三分之一的土地,另外的三分之二则在丰臣氏的手里。
原本,他是打算一举袭破丰臣氏主宰日本,进而和大明议和,把和平带回日本,但是事与愿违,丰臣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前田利家和石田三成的支持下,重新站稳了脚跟,就在京都。
京都是日本数百年以来的首都,不仅有强大的政治底蕴,还有大义名分,以及那位虽然没有实权却依然被天下人认可的“天皇”。
战国时代,各地诸侯最大的愿望就是“上京”,得到天皇和朝廷的认同,取得征夷大将军的职位名分,然后开幕府,治理天下,成为实际上的日本主宰,就和当年的丰臣秀吉一样。
丰臣秀吉虽然死了,但是丰臣氏还在,在丰臣秀次的统领下,丰臣氏在京都重新屹立起来。
前田氏和石田三成显然都是支持丰臣氏的。
石田三成虽然不讨人喜欢,但是前田利家的威望很大,只要他在,丰臣秀吉的近***与尾张派系就能维持基础的合作,丰臣氏的残余势力依然比德川家康要大。
更兼德川家康杀死丰臣秀吉的耻辱和仇恨,很多大名即使内部有矛盾,可是对抗德川家康的时候一定会站在一起一致对外,这样的话,德川家康就将永远被压制在西日本动弹不得。
但是这并不是全都是坏事,萧如薰将略微残破的西日本封给德川家康并不都是坏事,否则德川家康也不会那样接受。
西日本的确遭到了战争的摧残,但是这也方便德川家康迅速整理好内政,重新分封,快速稳定人心,建立起有效的统治,与此同时,西日本有传统意义上比较强大的海上优势。
丰臣氏残余的水上力量被德川家康全部得到,他得以在战后一年就组织了很多次的海上商船队南下东南亚地区和大大小小的国家部落做生意,赚取钱财,增加收入,修复残破的西日本。
比起东日本内部更为严重的内部纷争,西日本内部的纷争则更小,更有利于对外发展而不是对内消耗。
德川家康维持了最大的领土和最大的利益,得以发展成西日本最大最强的势力,有绝对的主导能力。
而丰臣秀次则没有,丰臣氏为了收拢人心,弥补一些大名的损失,不仅没有得到什么,还把原先被丰臣秀吉纳入手中的领地分封出去了一些,本家实力大为缩减。
可以说,如果没有前田家和其他一众大小诸侯的拱卫,德川家康根本不惧怕丰臣秀次,但是为难的就是那群大小诸侯,虽然矛盾重重,可是对待他德川家康却是一贯的厌恶和反感,无法调和。
当然丰臣氏的势力也不好过就是了。
前田利家威望大辈份高,战后全靠他主持丰臣氏的大局。
政务上军务上,没有他的协作和支持,丰臣秀次基本上不能做成任何事情,因为最早支持他的那批大名基本上都被萧如薰在朝鲜干掉了。
包括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这些深受丰臣秀吉倚重的大名都死的很惨,丰臣秀次自己的家臣团势力还比较小,还不能成为他的全部依仗。
石田三成又是个容易吸仇恨的大棒槌,没有前田利家剧中调和,还真的不好说丰臣氏会不会分崩离析。
前田利家还真的是丰臣一方不可或缺的一人。
他不仅要恢复丰臣氏的实力,还要竭尽全力的调节尾张派系和近***之间的矛盾,还要对内部进行实力上的恢复和积攒,以备将来一定会发生的统一战争。
分身乏术,对他的寿命不是什么好事。
因此在这七年内,德川家康能明显的感觉出丰臣氏内部发展的缓慢和前田利家的衰老加速。
德川家康善于隐忍,这和他小时候的经历不无关系,一个善于隐忍的人是不会轻易躁动起来做一些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的,杀掉丰臣秀吉已经消耗了他积攒数十年的躁动,短时间内他是不可能躁动起来的。
所以他默默的发展自己,以便采取牢固的守势,一边等待着前田利家的死亡和丰臣氏内部的矛盾白热化。
对于隐忍,他已经习惯了,就如同习惯吃饭喝水呼吸睡觉一样习惯。
他一直以来也都在隐忍,当然隐忍也并不一定全是好处。
就像之前他隐忍着隐忍着,不过他还没有忍到前田利家的死亡,却等到了压在他们双方头上的大明王朝发生内乱的消息。
萧如薰奉天北伐的消息一个月以后就被身在名护屋城消息灵通的德川家康知道了,他对此非常震惊,但是却并不意外。
在他看来,军方和朝廷产生矛盾是一定的,掌握军队才能拥有实力,军队才是根本,萧如薰名气那么大,那么能打,朝廷肯定会怀疑他,猜忌他,于是把他给逼反了。
这对日本来说可是一个超大的好消息啊,有了萧如薰的大明威压天下,但是失去了萧如薰的大明就会大大丧失对外的威慑力,到时候处在内乱之中的大明一定无暇关注日本,那个时候,就是他出兵石见夺回石见进而问鼎天下的机会!
他自然不认为大明会被萧如薰打败,萧如薰战败被杀是一定的,大明的势力到时候一定会遭到巨大的损害,等萧如薰的死讯传来,就是他动手之时!
当然了,一个月以后,他发现丰臣氏也采取了和他一样的对策,在石见地区派驻了兵马,监视石见方向明军的动向。
就算萧如薰死了,但是吴惟忠一样是威名赫赫的,他手下的一万多军队也不是易与之辈。
要是小看了他们,阴沟里翻船也不是没有可能,当年明军的战斗力给他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这些忌惮的存在让他们更加小心谨慎的面对着明军,小心谨慎的探听着明朝内战的消息,但是内战的走向却越来越让他们举得奇怪,觉得情况不太对劲。
萧如薰越打越强,明政府军越大越糟糕,到最后,不过半年的时间,萧如薰居然打入了北京,还……还称帝了!
肥前国松浦郡名护屋城,德川家康正在召开新一年度的财政会议和政务会议,回顾过往,展望未来,发布新的一年里大家需要做的事情和达成的目标。
自从那场惊世之战已经过去七年了,距离日本被三分也过去七年了,距离德川家康离开自己的家乡、被强迫分封到西日本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也有七年了。
今年,德川家康就要五十七岁了,他已经感觉到身体大不如前,精力也大不如前了。
当年那场战争结束之后,他和他的家臣们还有联盟的大名们被当时威压日本的明将萧如薰强行迁徙到了西日本来,在这里扎根生存,占据了日本国三分之一的土地,另外的三分之二则在丰臣氏的手里。
原本,他是打算一举袭破丰臣氏主宰日本,进而和大明议和,把和平带回日本,但是事与愿违,丰臣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前田利家和石田三成的支持下,重新站稳了脚跟,就在京都。
京都是日本数百年以来的首都,不仅有强大的政治底蕴,还有大义名分,以及那位虽然没有实权却依然被天下人认可的“天皇”。
战国时代,各地诸侯最大的愿望就是“上京”,得到天皇和朝廷的认同,取得征夷大将军的职位名分,然后开幕府,治理天下,成为实际上的日本主宰,就和当年的丰臣秀吉一样。
丰臣秀吉虽然死了,但是丰臣氏还在,在丰臣秀次的统领下,丰臣氏在京都重新屹立起来。
前田氏和石田三成显然都是支持丰臣氏的。
石田三成虽然不讨人喜欢,但是前田利家的威望很大,只要他在,丰臣秀吉的近***与尾张派系就能维持基础的合作,丰臣氏的残余势力依然比德川家康要大。
更兼德川家康杀死丰臣秀吉的耻辱和仇恨,很多大名即使内部有矛盾,可是对抗德川家康的时候一定会站在一起一致对外,这样的话,德川家康就将永远被压制在西日本动弹不得。
但是这并不是全都是坏事,萧如薰将略微残破的西日本封给德川家康并不都是坏事,否则德川家康也不会那样接受。
西日本的确遭到了战争的摧残,但是这也方便德川家康迅速整理好内政,重新分封,快速稳定人心,建立起有效的统治,与此同时,西日本有传统意义上比较强大的海上优势。
丰臣氏残余的水上力量被德川家康全部得到,他得以在战后一年就组织了很多次的海上商船队南下东南亚地区和大大小小的国家部落做生意,赚取钱财,增加收入,修复残破的西日本。
比起东日本内部更为严重的内部纷争,西日本内部的纷争则更小,更有利于对外发展而不是对内消耗。
德川家康维持了最大的领土和最大的利益,得以发展成西日本最大最强的势力,有绝对的主导能力。
而丰臣秀次则没有,丰臣氏为了收拢人心,弥补一些大名的损失,不仅没有得到什么,还把原先被丰臣秀吉纳入手中的领地分封出去了一些,本家实力大为缩减。
可以说,如果没有前田家和其他一众大小诸侯的拱卫,德川家康根本不惧怕丰臣秀次,但是为难的就是那群大小诸侯,虽然矛盾重重,可是对待他德川家康却是一贯的厌恶和反感,无法调和。
当然丰臣氏的势力也不好过就是了。
前田利家威望大辈份高,战后全靠他主持丰臣氏的大局。
政务上军务上,没有他的协作和支持,丰臣秀次基本上不能做成任何事情,因为最早支持他的那批大名基本上都被萧如薰在朝鲜干掉了。
包括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这些深受丰臣秀吉倚重的大名都死的很惨,丰臣秀次自己的家臣团势力还比较小,还不能成为他的全部依仗。
石田三成又是个容易吸仇恨的大棒槌,没有前田利家剧中调和,还真的不好说丰臣氏会不会分崩离析。
前田利家还真的是丰臣一方不可或缺的一人。
他不仅要恢复丰臣氏的实力,还要竭尽全力的调节尾张派系和近***之间的矛盾,还要对内部进行实力上的恢复和积攒,以备将来一定会发生的统一战争。
分身乏术,对他的寿命不是什么好事。
因此在这七年内,德川家康能明显的感觉出丰臣氏内部发展的缓慢和前田利家的衰老加速。
德川家康善于隐忍,这和他小时候的经历不无关系,一个善于隐忍的人是不会轻易躁动起来做一些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的,杀掉丰臣秀吉已经消耗了他积攒数十年的躁动,短时间内他是不可能躁动起来的。
所以他默默的发展自己,以便采取牢固的守势,一边等待着前田利家的死亡和丰臣氏内部的矛盾白热化。
对于隐忍,他已经习惯了,就如同习惯吃饭喝水呼吸睡觉一样习惯。
他一直以来也都在隐忍,当然隐忍也并不一定全是好处。
就像之前他隐忍着隐忍着,不过他还没有忍到前田利家的死亡,却等到了压在他们双方头上的大明王朝发生内乱的消息。
萧如薰奉天北伐的消息一个月以后就被身在名护屋城消息灵通的德川家康知道了,他对此非常震惊,但是却并不意外。
在他看来,军方和朝廷产生矛盾是一定的,掌握军队才能拥有实力,军队才是根本,萧如薰名气那么大,那么能打,朝廷肯定会怀疑他,猜忌他,于是把他给逼反了。
这对日本来说可是一个超大的好消息啊,有了萧如薰的大明威压天下,但是失去了萧如薰的大明就会大大丧失对外的威慑力,到时候处在内乱之中的大明一定无暇关注日本,那个时候,就是他出兵石见夺回石见进而问鼎天下的机会!
他自然不认为大明会被萧如薰打败,萧如薰战败被杀是一定的,大明的势力到时候一定会遭到巨大的损害,等萧如薰的死讯传来,就是他动手之时!
当然了,一个月以后,他发现丰臣氏也采取了和他一样的对策,在石见地区派驻了兵马,监视石见方向明军的动向。
就算萧如薰死了,但是吴惟忠一样是威名赫赫的,他手下的一万多军队也不是易与之辈。
要是小看了他们,阴沟里翻船也不是没有可能,当年明军的战斗力给他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这些忌惮的存在让他们更加小心谨慎的面对着明军,小心谨慎的探听着明朝内战的消息,但是内战的走向却越来越让他们举得奇怪,觉得情况不太对劲。
萧如薰越打越强,明政府军越大越糟糕,到最后,不过半年的时间,萧如薰居然打入了北京,还……还称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