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 张希孟的告诫
王通整个人都是懵的,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给他五十万贯的中年人,居然是当朝太师,近乎圣贤的张夫子。
这位还真不算太老啊!
看起来应该差不多不惑之年的样子,神态从容,书卷气浓郁,看到他,就跟看到了一座移动的图书馆似的。这也没错,毕竟这些年张希孟亲自写的,还有主持编纂的,已经超过了一百本。
当世第一人,文坛学宗,朝中首揆。
古往今来,能做到这个位置的,都绝无一人。
简直比明君圣主都要稀有,能看到他老人家,自己这祖坟是被雷劈了怎么滴?
王通又突然想到了过去一個月做的事情……大吃大喝,出入酒会,带着美女,满世界买东西,四处花钱,就没干过什么正事。
这些怕是都被太师知道了!
死了,死了!
我这辈子算是完蛋了。
王通还以为张希孟会问罪,却没有料到,人家张太师只是要带着他见见陛下而已……这下子王通直接跪了。
救命啊!
太师心善,不会杀人的,可陛下不行啊,要是知道了自己干了什么,,直接九族都保不住了。
爹啊!
孩儿对不起你啊!
他进门之后,直接扑在了地上,泪水涌动,整个人都傻了。
老朱看见了王通,沉吟了片刻,竟然走过来,主动伸手,把他拉起来。
“行了,念在你给咱添了不少乐子的份上,咱不会杀你的!”
王通颤颤哆嗦,也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流泪……到底还是都知道了。
“陛下,草民该死,草民糊涂啊!”
朱元璋冷哼一声,“你糊涂什么,看你每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偌大的西安,都围着你转。你风光啊!”
王通听到这里,已经是浑身哆嗦,不停冒虚汗。
而另一边的知府大人,却是五雷轰顶,魂飞魄散。
王通到底是个小人物,不会怎么样,朱元璋也说了,不会杀他,可是知府却不一样了。他干的事情,趋炎附势,勾结商贾,办他一个败坏国典,都半点不多。
“陛下,陛下!请听罪臣的肺腑之言,求陛下开恩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砰砰磕头,没几下,脑门就是一片淤青。
这时候张希孟笑了,“主公,还是听听吧,先别着急。”
张希孟一扭头,“陶知府,你慢慢说吧。”
听到太师的安慰,陶知府终于定了定神,稍微有了点胆子……他诉说起了自己的想法。
陛下和太师到了西安,自然是为了等候西域的战报。
现在西安担负着运送军械辎重的任务,非常重要,不能耽搁。偏偏西安府力有未逮,不得不仰赖商贾的力量。
偏偏此时冒出一个很有钱的年轻商贾,陶知府就想借着他的势头,笼络一些商贾,把这事情办了。
也算是上解君忧,下纾军困,两全其美。
“陛下,臣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这个王通是陛下的人,臣糊涂啊!”
朱元璋冷笑道:“你不糊涂!你要是糊涂,怎么会把侄女送给他!王通不是咱的人,只是咱让太师给了他五十万贯,好瞧瞧你们这些人的丑态!实在是太让咱失望了!身为一方父母官,你的腰杆子那么软,这一次是运送辎重,下一次让你贪赃枉法,你是不是也和他沆瀣一气?”
陶知府无言以对,只能跪在地上,不停磕头求饶。
张希孟笑了两声,“主公,其实吧,咱们不妨盘点一下,这一次的事情,到底有谁吃亏了?”
朱元璋微微一怔,却还是点了点头,太师的面子要给的!
谁吃亏了?
先说蓝玉那边,拿到了一笔充裕的补给,已经具备了决战的条件,自然是赚大了。
那些负责运送物资的商贾民夫……商人赚了大钱,民夫也拿了点辛苦钱,走这一趟,几乎是家里半年收入,可以过几天好日子了。
再说陶知府,他办成了这事,如果没有朱元璋的质问,他也是立了大功,得了大政绩。
至于王通,这小子就更有趣了。
他不但起死回生,还得到了美人,除去本钱五十万贯,居然还有得赚……算了一圈下来,就没有人受损!
“先生,难道真的有这种事情吗?”朱元璋冷冷问道。
张希孟笑道:“怎么会!其实这一整个链条,最大的问题就是风险!”
“风险?”
张希孟点头,“主公,这一整个过程,就是资金信用的力量……因为有王通出面担保,他只要在那里,把钱放进去,其他人出于信任,就会跟随。如果确实有利可图,大家伙就都能得到好处。这就是利用货币信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朱元璋修炼了这么多年,也能明白了,其实过去的一个月,他和张希孟讨论好几次,也已经参悟清楚了。
货币这个东西,就像是一种粘合剂。
利用货币,把劳动力,商品,市场,各种要素,捏合在一起,实现利润增加,而且还是快速增加。
在农业时代,经济增长是非常缓慢的,以至于给人一种天下财富是恒定的错觉。
但是进入工业时代之后,就不是这个玩法了。
工业时代,除了有机器大生产,再有就是金融,货币信贷。
靠着货币的力量,串联起生产要素,迅速完成商业项目,获取充足的利润,并且投入到下一个项目之中,实现资本的不断增值。
就是靠着这种方式,才能打破小农经济的桎梏,快速实现财富增加……但问题也源于这套体系。
“主公,这里面的风险也显而易见……比如拥有资本的人,他是存了什么心思。是单纯想要发财,还是要利国利民。再有,参与其中的官吏,又是什么心思!”
这话让陶知府就是浑身一震,不由得汗流浃背。
其实他也听明白了,论起来他还真是有功之臣,做的事情没问题。
但是一旦诛心,这就麻烦了,十颗脑袋都不够砍!
张希孟又道:“主公,这里面还有一层,就算是大家都是好心,但是路途上出了差错,或者有什么意外,也未必能赚钱!毕竟这一次的情况,算是极端理想,一切顺畅,也算是赶上了朝廷保驾护航,如果遇到了别的状况,赔钱了,那又该怎么办?”
朱元璋翻了翻眼皮,咱哪知道怎么办?
总不能赔钱了,让咱兜底儿吧?
老朱忍不住头疼,走工商路子,就是麻烦。
还不如老老实实种田来得干脆!
张希孟忍不住想笑,凡事就是这样,你想要工商业发展的好处,就要承担后果……货币信用能办成以前不敢想的事情,也会产生新的麻烦。
比如坐拥巨款的商贾,他们势力膨胀,号令天下,就连官吏都要争相巴结,这里面就不免会产生种种弊端。
而且谁能保证,人家就一定是为国谋财,万一是为己谋利,又该怎么办?
所以站在此时此刻,去思索这件事,很值得玩味。
老朱也渐渐明白了张希孟的用意,这绝不是张太师闲着没事干,非要拿出一笔钱,试探王通,试探西安的官场。
他其实是拿五十万贯,试出了大明朝的成色……时至今日,大明朝确实有力量做成许多前所未有的壮举。
但是稍微不慎,官吏和商贾勾结,一心谋利,坑害百姓……种种想到的,想不到的,都会冒出来。
真要是任由野蛮生长,也绝对不是张希孟和朱元璋想要看到的。
“先生,咱似乎觉得,你还不能退位啊!”朱元璋忍不住道:“以当下朝中的法度,只怕是千疮百孔,漏洞太多。先生你还有很重的担子!”
张希孟满脸苦涩,朱重八啊,你不能把人当驴用啊!
其实他借着这事,也无非是想告诉所有人,要警惕金钱,防范被财富左右,尤其是当朝官吏,手上握着巨大的权柄,绝对不能跟商贾勾结,一旦被抓到了把柄,必定要严惩不贷。
这也算是张太师在告别朝堂,最后的殷切期盼。
他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
至于老朱提到的,继续制定法度,张希孟最多能提供点建议,这种事情,还是要以朝堂为主。
“主公,您不能因为臣好用,就往死里用啊!无论如何,还是放臣一条活路吧!”
朱元璋无奈长叹,“先生不愿意听咱的,也没有办法,但是这一次的事情,咱还是希望你写成文章,发给朝廷各部,地方三司,州府县衙,包括军中,一个不落,都要好好看看这件事!”
一篇文章,张希孟没法推辞了。
现在就剩下陶知府和王通两个。
朱元璋沉着脸,看着陶知府,“你脑筋灵活,办事很好,是个功臣……但是你勾结商贾,图谋利益,还结成亲戚,就算你现在没有贪腐行为,难保日后不会!咱没有冤枉你吧?”
陶知府吓得脸色惨白,根本不敢辩驳。
“吾皇圣睿!”
朱元璋沉声道:“这样吧,西安知府不要当了……你现在就去河中都护府,担任布政使吧!”
河中布政使!
这是升官了!
但是那边又在大战,离开舒舒服服的西安,也算是贬谪……
一时间陶知府竟然不知道如何是好。
这位还真不算太老啊!
看起来应该差不多不惑之年的样子,神态从容,书卷气浓郁,看到他,就跟看到了一座移动的图书馆似的。这也没错,毕竟这些年张希孟亲自写的,还有主持编纂的,已经超过了一百本。
当世第一人,文坛学宗,朝中首揆。
古往今来,能做到这个位置的,都绝无一人。
简直比明君圣主都要稀有,能看到他老人家,自己这祖坟是被雷劈了怎么滴?
王通又突然想到了过去一個月做的事情……大吃大喝,出入酒会,带着美女,满世界买东西,四处花钱,就没干过什么正事。
这些怕是都被太师知道了!
死了,死了!
我这辈子算是完蛋了。
王通还以为张希孟会问罪,却没有料到,人家张太师只是要带着他见见陛下而已……这下子王通直接跪了。
救命啊!
太师心善,不会杀人的,可陛下不行啊,要是知道了自己干了什么,,直接九族都保不住了。
爹啊!
孩儿对不起你啊!
他进门之后,直接扑在了地上,泪水涌动,整个人都傻了。
老朱看见了王通,沉吟了片刻,竟然走过来,主动伸手,把他拉起来。
“行了,念在你给咱添了不少乐子的份上,咱不会杀你的!”
王通颤颤哆嗦,也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流泪……到底还是都知道了。
“陛下,草民该死,草民糊涂啊!”
朱元璋冷哼一声,“你糊涂什么,看你每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偌大的西安,都围着你转。你风光啊!”
王通听到这里,已经是浑身哆嗦,不停冒虚汗。
而另一边的知府大人,却是五雷轰顶,魂飞魄散。
王通到底是个小人物,不会怎么样,朱元璋也说了,不会杀他,可是知府却不一样了。他干的事情,趋炎附势,勾结商贾,办他一个败坏国典,都半点不多。
“陛下,陛下!请听罪臣的肺腑之言,求陛下开恩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砰砰磕头,没几下,脑门就是一片淤青。
这时候张希孟笑了,“主公,还是听听吧,先别着急。”
张希孟一扭头,“陶知府,你慢慢说吧。”
听到太师的安慰,陶知府终于定了定神,稍微有了点胆子……他诉说起了自己的想法。
陛下和太师到了西安,自然是为了等候西域的战报。
现在西安担负着运送军械辎重的任务,非常重要,不能耽搁。偏偏西安府力有未逮,不得不仰赖商贾的力量。
偏偏此时冒出一个很有钱的年轻商贾,陶知府就想借着他的势头,笼络一些商贾,把这事情办了。
也算是上解君忧,下纾军困,两全其美。
“陛下,臣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这个王通是陛下的人,臣糊涂啊!”
朱元璋冷笑道:“你不糊涂!你要是糊涂,怎么会把侄女送给他!王通不是咱的人,只是咱让太师给了他五十万贯,好瞧瞧你们这些人的丑态!实在是太让咱失望了!身为一方父母官,你的腰杆子那么软,这一次是运送辎重,下一次让你贪赃枉法,你是不是也和他沆瀣一气?”
陶知府无言以对,只能跪在地上,不停磕头求饶。
张希孟笑了两声,“主公,其实吧,咱们不妨盘点一下,这一次的事情,到底有谁吃亏了?”
朱元璋微微一怔,却还是点了点头,太师的面子要给的!
谁吃亏了?
先说蓝玉那边,拿到了一笔充裕的补给,已经具备了决战的条件,自然是赚大了。
那些负责运送物资的商贾民夫……商人赚了大钱,民夫也拿了点辛苦钱,走这一趟,几乎是家里半年收入,可以过几天好日子了。
再说陶知府,他办成了这事,如果没有朱元璋的质问,他也是立了大功,得了大政绩。
至于王通,这小子就更有趣了。
他不但起死回生,还得到了美人,除去本钱五十万贯,居然还有得赚……算了一圈下来,就没有人受损!
“先生,难道真的有这种事情吗?”朱元璋冷冷问道。
张希孟笑道:“怎么会!其实这一整个链条,最大的问题就是风险!”
“风险?”
张希孟点头,“主公,这一整个过程,就是资金信用的力量……因为有王通出面担保,他只要在那里,把钱放进去,其他人出于信任,就会跟随。如果确实有利可图,大家伙就都能得到好处。这就是利用货币信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朱元璋修炼了这么多年,也能明白了,其实过去的一个月,他和张希孟讨论好几次,也已经参悟清楚了。
货币这个东西,就像是一种粘合剂。
利用货币,把劳动力,商品,市场,各种要素,捏合在一起,实现利润增加,而且还是快速增加。
在农业时代,经济增长是非常缓慢的,以至于给人一种天下财富是恒定的错觉。
但是进入工业时代之后,就不是这个玩法了。
工业时代,除了有机器大生产,再有就是金融,货币信贷。
靠着货币的力量,串联起生产要素,迅速完成商业项目,获取充足的利润,并且投入到下一个项目之中,实现资本的不断增值。
就是靠着这种方式,才能打破小农经济的桎梏,快速实现财富增加……但问题也源于这套体系。
“主公,这里面的风险也显而易见……比如拥有资本的人,他是存了什么心思。是单纯想要发财,还是要利国利民。再有,参与其中的官吏,又是什么心思!”
这话让陶知府就是浑身一震,不由得汗流浃背。
其实他也听明白了,论起来他还真是有功之臣,做的事情没问题。
但是一旦诛心,这就麻烦了,十颗脑袋都不够砍!
张希孟又道:“主公,这里面还有一层,就算是大家都是好心,但是路途上出了差错,或者有什么意外,也未必能赚钱!毕竟这一次的情况,算是极端理想,一切顺畅,也算是赶上了朝廷保驾护航,如果遇到了别的状况,赔钱了,那又该怎么办?”
朱元璋翻了翻眼皮,咱哪知道怎么办?
总不能赔钱了,让咱兜底儿吧?
老朱忍不住头疼,走工商路子,就是麻烦。
还不如老老实实种田来得干脆!
张希孟忍不住想笑,凡事就是这样,你想要工商业发展的好处,就要承担后果……货币信用能办成以前不敢想的事情,也会产生新的麻烦。
比如坐拥巨款的商贾,他们势力膨胀,号令天下,就连官吏都要争相巴结,这里面就不免会产生种种弊端。
而且谁能保证,人家就一定是为国谋财,万一是为己谋利,又该怎么办?
所以站在此时此刻,去思索这件事,很值得玩味。
老朱也渐渐明白了张希孟的用意,这绝不是张太师闲着没事干,非要拿出一笔钱,试探王通,试探西安的官场。
他其实是拿五十万贯,试出了大明朝的成色……时至今日,大明朝确实有力量做成许多前所未有的壮举。
但是稍微不慎,官吏和商贾勾结,一心谋利,坑害百姓……种种想到的,想不到的,都会冒出来。
真要是任由野蛮生长,也绝对不是张希孟和朱元璋想要看到的。
“先生,咱似乎觉得,你还不能退位啊!”朱元璋忍不住道:“以当下朝中的法度,只怕是千疮百孔,漏洞太多。先生你还有很重的担子!”
张希孟满脸苦涩,朱重八啊,你不能把人当驴用啊!
其实他借着这事,也无非是想告诉所有人,要警惕金钱,防范被财富左右,尤其是当朝官吏,手上握着巨大的权柄,绝对不能跟商贾勾结,一旦被抓到了把柄,必定要严惩不贷。
这也算是张太师在告别朝堂,最后的殷切期盼。
他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
至于老朱提到的,继续制定法度,张希孟最多能提供点建议,这种事情,还是要以朝堂为主。
“主公,您不能因为臣好用,就往死里用啊!无论如何,还是放臣一条活路吧!”
朱元璋无奈长叹,“先生不愿意听咱的,也没有办法,但是这一次的事情,咱还是希望你写成文章,发给朝廷各部,地方三司,州府县衙,包括军中,一个不落,都要好好看看这件事!”
一篇文章,张希孟没法推辞了。
现在就剩下陶知府和王通两个。
朱元璋沉着脸,看着陶知府,“你脑筋灵活,办事很好,是个功臣……但是你勾结商贾,图谋利益,还结成亲戚,就算你现在没有贪腐行为,难保日后不会!咱没有冤枉你吧?”
陶知府吓得脸色惨白,根本不敢辩驳。
“吾皇圣睿!”
朱元璋沉声道:“这样吧,西安知府不要当了……你现在就去河中都护府,担任布政使吧!”
河中布政使!
这是升官了!
但是那边又在大战,离开舒舒服服的西安,也算是贬谪……
一时间陶知府竟然不知道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