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消息传至京师,京师顿时朝野大震,普通老百姓高兴呀!奔走相告恐怕有人不知道这个消息,京师的各个茶楼几乎立即就高朋满座,每个人脸上洋溢的都是兴奋的神色,几乎所有人都不住口的猛夸于孝天和他麾下的于家军如之何的厉害。
  三万多于家军,愣是把十万建奴大军,打的是丢盔弃甲,尸积如山,这十万入关以来,一直都牛逼哄哄的建奴这一次可算是撞上了铁板,居然被于家军一战之下,全军击溃,把所有掠获的东西都丢了个精光,可以说这一次输的他们连底裤都输光了,这如何不让众多百姓们兴奋到死,当天消息一经被传开之后,大街上便到处都传出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第四十章 天下巨震
  但是和普通百姓不同的是朝廷方面的态度,当有人把于家军大获全胜的消息传入京师他的宫中的时候,崇祯惊得当场下巴差点掉在了地上,半晌嘴巴都没有能合起来。
  按照他对建奴大军的理解,这建奴大军应该是非常非常能打的,这么多年来,他登基都已经十多年了,可是却几乎从未听说过某支大明的军队,将建奴大军打的大败亏输过,偶尔传入京师一两次所谓的大捷的消息,也不过仅仅是斩首数十,充其量也不过斩首过百的小打小闹,其中还有很大水分。
  即便如此,这样的消息也能让他高兴好一阵子,大大的封赏一下获得战果的军将们,并且要在朝堂上,专门公布一下这件事,来提振一下大明大臣们的士气。
  但是就算是这样的小打小闹的胜利,对他来说也非常难得,他没没听说的都是各种不利的消息,不是今天这儿的军队被建奴攻破了,就是哪儿的屯堡被建奴攻破,又损失了多少多少兵将。
  自他登基之后,建奴到现在都已经破关而入,袭掠京畿三次了,哪一次建奴入关,大明军队无不被揍得大败亏输,今天不是死了这个将军,明天就是死了那个知州,要么就是某某县城又被建奴攻破,某某知县殉国。
  他听得最多的还是这些消息,所以长久以来,连他自己,都已经染上了强烈的恐奴症,提起建奴就有点不寒而栗。
  这一次建奴入关,他已经死了两个总督,守备以上、将吏百余人之多,连济南的德王都被建奴大军给掳走了,至于失地更是被建奴攻破州府县城四十余座,天天一睁眼就得到的消息是哪儿哪儿哪儿又被建奴大军给攻克了,死了多少多少兵将,被掳去多少多少人口。
  以至于这半年来他自己都觉得要麻木了,虽然天天都很愤怒,可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办,虽然他在京畿已经集结了十几万大明的官军,可是这些官军现如今却根本拿建奴大军没有办法。
  他岂能不知到这些大明兵将们对建奴大军的畏惧,他们只要能不打,是绝对不会擅自发疯,去和建奴大军动手的,所以现在连他自己,都已经对这些大明的军将们失去了信心,对这些大臣们失去了信心,一心只想着,赶紧走吧!建奴大军,你们还是抢够了赶紧走吧!走了我老人家也就安生了,不用天天遭这样的罪了。
  可是现在他突然间就听闻,于孝天居然引兵,和建奴大军进行决战了,而且还是一战胜之,将建奴大军打的是冰消瓦解,大败亏输,基本上就算是全军覆灭了。
  这个消息怎么能不让崇祯惊掉下巴呢?他怎么都不敢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在他看来,这绝对不可能,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于孝天率领三万多兵马在大沽口登陆这件事现如今已经是朝野尽知,虽然事后传言,说于家军走水路,又从南方运来了一批兵马,但是数量也很有限,更多的是转运了不少物资过来。
  前些天于家军在天津卫堵住建奴大军,双方大战了很多天,建奴未能突破于家军的阻碍,通过天津卫。
  这件事已经够让他震撼了,但是他私下里还是认为,于家军是运气好的成分比较多,而且他们虽然是客军,但是却第一时间夺占了天津卫,应该在天津卫站稳了脚跟,出其不意的挡住了建奴大军的攻势。
  但是他虽然没有听说于家军那些天损失了多少兵马,但是也笃定的认为,于家军肯定消耗也不小,伤亡绝对不会轻。
  所以于家军这么做,才会让他看不清于孝天到底想要做什么,于孝天领着这些麾下兵马,以少击多,死守天津卫不退,根本就是在以卵击石,自寻死路。
  所以他才会为了面子,下令不许陈新甲率领驻保定的明军,以及匆忙从山海关一带调入京畿的援军偷袭于家军的侧后。
  因为他认为,有建奴大军,就足以收拾掉于家军这区区三四万乱军了,他本来打定的主意,就是坐山观虎斗,看一场狗咬狗的好戏。
  可是这才没几天工夫,于孝天那边,便传来了在天津卫以南,和建奴决一死战的消息,当时他就觉得于孝天这厮确实疯了,本来他就兵力并不占优,据城死守还有几分把握,建奴恐怕是拿他没有多少办法,这仗可能会僵持一段时间。
  而于孝天居然会主动提出,要在天津卫以南,跟建奴大军决一死战,而且是野战,当时他和手下重臣就认为于孝天当真是疯的没边了,这岂不是在自寻死路吗?就算是你姓于的手下炮铳犀利,但是能架得住人家建奴十万大军猛击吗?
  当年萨尔浒之战,大明军队不照样也是装备了大量的火器,而且兵力也远超过建奴数倍之多,可是最终不是还是被建奴打的大败亏输,数路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在了关外。
  这于孝天居然自以为是的以为在天津卫挡住了几次建奴大军的猛攻,就不知道他姓什么了,居然提出要和建奴大军在野外决一死战,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所以当时崇祯就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认为这一下他不用在担心于孝天这个心腹大患了,就算是于孝天这次不死,估计也会被建奴大军打的大败亏输,能逃到海上逃回福建,就算是不错了,弄不好这家伙甚至可能当场就被建奴大军给宰了,也说不定,所以这于孝天已经不太可能继续当他的心头之患了。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才刚刚三天过去,就传来了于家军在天津卫以南,和建奴决战,一举将建奴十万大军打的是落花流水,差点就全军覆灭。
  崇祯能不惊讶吗?惊讶的轻恐怕都不行,嘴巴张的老大,愣是流出了口水他都不知道,半晌才反应过来,赶紧令曹文昭召集大臣,入宫议事。
  这时候大臣们也都听闻了消息,知道马上圣上就会招他们入宫议事,所以也不用招呼,一个个都溜溜的就先跑到了弓门外面候着,果不其然一会儿工夫,就传出圣旨,招他们觐见,于是一帮够格的大臣,都赶紧呼呼啦啦的涌入了宫中。
  崇祯立即对这些大臣问计,问当下该如何是好,这于家军也太过凶厉了一些吧!怎么能这里厉害,居然连建奴十万大军都给击溃了?
  现如今最关键的是朝廷应该怎么处置这件事,是赶紧派人去给于孝天庆功,大赏于孝天麾下的兵将吗?
  开什么玩笑,于孝天绝对不是好鸟,他此次大举兴兵直接杀奔天津卫,根本就是居心叵测,就算是他击败了建奴大军,没有反心,也充其量就是功过相抵,封赏他肯定没门。
  所以给他庆功大封是肯定想都别想的事情,能不治罪与他,就算是相当不错了。
  可是于孝天好歹现在也算是大明名义上的军将,好歹脑袋上顶了个都督同知兼福建总兵官的名头,他麾下的于家军,虽然大部分可能并无大明军队的编制,可是好歹这一仗也算是为大明出头打的。
  而且他们打的是大明上下无不痛恨的建奴大军,还打了这么大的胜仗,这堪称绝对绝对的大捷,在大明的历史上,这样的大捷几乎都没有几次,甚至找不出这么厉害的大捷与之相提并论。
  这要是不赏,似乎也说不过去,这不光是于孝天恐怕不干,他手下的人恐怕不干,这天下悠悠众口,喷吐沫星子,估计都能把朝廷给淹了。
  于是崇祯很纠结,非常纠结,大臣们也很纠结,也非常纠结,最后有人提出,这次于家军和建奴决战,虽然消息已经传开,他获得了大捷,但是于孝天尚未派人入京奏捷,那么朝廷眼下可以暂时完全不去理会,权当没听说好了。
  这大捷的消息还需要落实查证,这都需要时间,不能凭着有人空口白牙的说说就算的,必须要正儿八经的先等于孝天奏捷,接着派人过去查探战场情况,清点人头俘虏,这才能论功行赏。
  当然论功行赏肯定是不可能的,建奴大军虽败,可是于家军却还在,去了一个心头之患,剩下的这个更是心头之患中的心头之患。
  于是有人立即便提出来一个计划,反正现在于家军跟建奴刚刚激战了数日,就算是他们获得大捷,也应该是惨胜,估计他们自己的损失也小不到哪儿去,这个时候正是他们最虚弱的时候,如果再放过这个时机,让他得到补充的话,那么接下来谁都不敢说这家伙会做出什么事情。
  所以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朝廷先昭告天下,把于孝天说成一个罪臣,抗命不尊乃是其次,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擅自领兵直入塘沽,更是居心叵测,绝对有不臣之心,所以崇祯可以先一步昭告天下,把叛臣的帽子先给于孝天扣在脑袋上,坐实他的罪名,然后令天下兵马共同讨之。
  (感谢大漠笑春风、顾小侠、一醉人几位弟兄的打赏)
  第四十一章 天下公敌
  趁着这个机会,已经兵抵香河一带的山海关援军,这个时候干脆趁其兵力尽出,天津卫空虚的时候,发重兵猛击天津卫,把天津卫城先给夺回来,掐断于家军后勤供应,粮饷弹药的供应。
  同时命陈新甲立即引兵直出保定府,率兵赶往天津卫,先牵制住于家军尚未撤回天津卫的主力,然后待关宁军拿下天津卫之后,与之两相夹击,趁着于家军大战之后,人困马乏,同时后路也被切断,粮饷弹药补给不济的情况下,南北夹击,趁机一举讨灭于家军。
  这样的话,大明两大心腹之患,几乎可以说是同时都被彻底解决,以后仅剩下了那些流民军,大明还有何惧?大明中兴也就在眼前了,当今圣上崇祯皇帝,肯定能名垂青史,成为大明中兴之帝。
  崇祯这辈子大概吃亏最大的就是他一心一意要想当一个明君,一个能中兴大明的明君,这个念头让他几尽陷入疯狂,他这个皇帝确实当的非常辛苦,他没有更多的享受,既没有像很多皇帝那样,沉湎于女色,也没有极尽奢华的铺张浪费,更没有像他兄长那样,爱好上某种跟当皇帝挨不上边的手艺活。
  他从当了这个大明皇帝之后,先直接面对的就是权倾朝野的魏忠贤一党,整日里殚精竭虑的生怕魏忠贤下毒谋害于他,还要表面上强颜欢笑,和魏忠贤一党虚以委蛇,好不容易总算是把魏党掀翻了,接连清洗了一两年时间,把魏党余孽算是彻底剪除了,可是这天下大乱了起来。
  他既不敢铺张浪费,也不敢偷懒喘口气,穿的龙袍都打了补丁,每天批阅奏章到深夜时分,早早的还要上朝,处理各种政务,当真是干的比牛还累,睡的比狗还晚,起的比鸡还早,就算是偶感风寒,也不敢休息,依旧天天上早朝,听大臣启奏各种事务,不断的处理各种政务。
  但是即便是他这么辛劳的干,可是大明江山还是每日愈下,到处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不是建奴入关,就是中原流民军大乱,好不容易把奢安之乱给平定了,陕西的流民军却横扫中原,连他的老祖坟都给挖了。
  每天听到的消息坏消息总是比好消息多很多,不是这里大旱,就是那里地震,要么就是哪儿又发洪水了,时不时的还听说某些地方又因为缺饷闹饷了,流民军又攻克了什么州县。
  这样的皇帝可以说是当的真够无趣的,这天下比他累的皇帝,恐怕真真是找不到几个了,可是崇祯却始终还在坚持,坚持着他心中的那个梦想,坚持着想要当一个明君,重振大明河山,让他自己从今以后名垂青史。
  现如今当下面的大臣拍马屁献出了这么一个计策,说他只要能趁机干掉了于孝天,那么大明现在等于剪去了两大祸患,仅剩下流民军,以后还有什么好怕的,那么大明江山定能重振,他崇祯皇帝便可以当一个盖世的明君,力挽狂澜于既倒,成就一番盖世伟业。
  你还别说,崇祯还真就吃这一套,听罢了下面的大臣所说之后,顿时便有点飘飘然了起来,琢磨了一下好像也确实是这么个事儿,可是偏偏就没有想过,他这么做会带来什么后果,于家军击败了建奴大军,果真就是强弩之末,肯定会损失惨重吗?
  很多事情人们都会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想法,在大明几乎所有人心目之中,建奴都是不可战胜的,就算是能战胜建奴,杀敌一千也要自损八百,这好像应该是一个定理,套用在任何人身上都没有问题,当然也包括了于孝天的于家军。
  于是崇祯顿时眼前一亮,终于一扫心中的那些阴霾,建奴被于孝天击溃,兵败如山倒,溃不成军,这对大明来说确确实实是一件好的不能再好的事情。
  建奴经此一役之后,损失惨重,很长时间估计都没法再恢复过来了,只要他现在再狠下心,趁机一举讨灭于孝天,那么大明的两大心腹之患,等于一下就彻底解决,仅剩下的流民军这两年在他极力的清剿之下,现如今也差不多要偃旗息鼓,眼看是兴盛不起来了。
  这么一来,大明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他不需要多长时间,便能中兴大明,重振大明往日的雄风,令海外百国来朝,再现当年大唐盛世。
  那么他何愁还不会被人称颂为不世明君呢?流芳千古,名垂青史这又算是多大的事儿呢?简直就是手到擒来嘛!
  于是已经被这幅美丽的未来景象,冲的有点飘飘然的崇祯皇帝,当然立即便龙颜大悦,对大臣提出的这个建议是从善如流了。
  当即他便令人拟旨,昭告天下,于孝天乃是一个叛臣,此次不尊旨意,便悍然起兵偷袭天津卫,乃是一个居心叵测之辈,而且在朝廷下旨令其南返之际,却抗旨不尊,甚至于动兵强行攻下天津卫,更是罪不可恕。
  另外新帐老账一起算,在这份昭告天下的圣旨之中,还给于孝天罗列出来了种种罪名,其中当然包含了他擅自控制台员岛,拥兵自重,在福建强买强卖,另外暗杀朝廷命官等等虽然没有实证,但是大致可以猜出是于孝天所为的事情,现如今也全部当成事实,坐实在了于孝天的身上,总而言之,就是让天下人知道,于孝天乃是一个逆臣,就算是他打败了建奴大军,也弥补不了他身上这么多的罪责。
  其谋逆的想法是昭然若揭,现如今朝廷给他一个机会,令他立即率兵返回福建,此事朝廷还可以从宽发落,只是削去他的总兵和都督同知之职,削职为民,解除他的兵权,就可以了。
  当然他目前所控制的台员岛,以及在大路上各个据点,也都必须要解除武装,归顺朝廷,否则的话就形同谋逆,绝对是满门抄斩杀无赦的罪名。
  除了在颁旨发布这个昭告天下的诏书的同时,他也没忘了派人立即给于孝天送去一份圣旨,令于孝天立即就地解除军务,将兵马就地遣散,解除武装,接受朝廷派员监管。
  这等于是给于孝天下了最后通牒,于孝天如若再抗旨不尊,那么就是彻头彻尾的叛逆之辈,那么大明对其动武,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就在崇祯皇帝在宫中忙着张罗着给于孝天扣上谋逆的大帽子的时候,没想到的事情又发生了,于孝天居然大鸣大放的派了人解送了一具尸体,送入到了京师之中。
  京师守门的官吏得报顿时大吃一惊,但是看到来者人数并不多,仅仅是一个骑兵小队,肯定是偷偷绕过官军防线,直接抵达的京师,直到来到京师的东门的时候,才亮明了身份,并且告知了守门官军他们送来的这具尸体的主人是谁。
  守门兵将闻之大吃一惊,不敢怠慢,疯了一般的赶往兵部送消息,兵部主事的官员一听,吓得够呛,利马就赶往宫中报信。
  原来于孝天居然派人偷偷的穿越官军的封锁线,直接把建奴此次率军入关的奴酋多尔衮的尸体送入了京师之中。
  多尔衮也算是尽了他的职责,在大军崩溃的时候,选择留在战场上,率领他本部正白旗的披甲们,阻截于家军,为其余的建奴大军争取逃走的时间。
  多尔衮也算是着实凶悍,仅仅带着数百人,就迎向了冲至他们面前的于家军骑兵面前,试图死死的拦住于家军骑兵营。
  但是这会儿他这区区数百步兵,岂能拦得住士气如虹的这些于家军骑兵,多尔衮率领的这点兵力,仅仅是瞬间,便被淹没在了于家军骑兵的洪流之中。
  许多建奴兵甚至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获得,便被迎面杀来的于家军骑兵,在马背上用短铳直接轰翻在了当场。
  多尔衮身披两层铁甲,愣是挡住了两颗铳弹的射击,加之他有几十个护兵死死的保护在他的身边,居然坚持到了最后一个倒下。
  多尔衮手持一根长枪,接连挑下了三个于家军的骑兵,但是长枪在挑落第三个于家军骑兵的时候,也被这个骑兵一刀劈断了他的枪杆,甚至连他的大拇指也一起削掉。
  但是多尔衮临死之前,还是抽出腰间宝刀,砍翻了一个骑兵的战马,可是这个时候一个骑兵冲过来,将一杆骑枪直接捅入到了他的胸膛之中。
  多尔衮被骑枪扎中之后,仰面朝天倒在地上,但是居然还是像不死小强一般,用断了拇指的手,抓着将他生生刺穿的长枪枪杆,拎着他的宝刀,试图继续顽抗下去。
  这个时候众多于家军骑兵已经杀光了他身边所有兵卒,呼啸着从他身边飞驰而过,一杆杆骑枪插入他的身体,愣是将他扎成了一个刺猬一般,最后尸体居然就这么被这么多长枪插着,连倒都倒不下去,就这么站着死在了当场。
  这样的死法着实够惨烈,同时也够壮烈,当于孝天随后纵马本来,赶到战场的时候,这里的战事已经结束,只留下了满地的尸体。
  第四十二章 奴酋授首
  这几百建奴正白旗的披甲之士,也着实够强悍,区区六百人迎战于家军一个骑兵营,在先遭受于家军骑兵一通短铳射击之后,已经伤亡过半,剩下的不足三百人,居然愣是在骑兵洪流之中,坚持到了最后一人,没有任何人逃走,连带多尔衮在内,全部阵亡当场。
  但是他们在被屠杀之前,也给于家军骑兵营造成了不小的杀伤,不到三百步甲,居然愣是杀伤了近三百于家军的骑兵,几乎是一比一的交换比,这在步兵对骑兵的乱阵之中,绝无仅有的辉煌战绩,更何况是对付的武装到牙齿的于家军骑兵们,他们能取得这样的战果,也足以自豪了。
  多尔衮身上的衣甲明显区别于其他建奴,一看就是一个奴酋,而且地位肯定很高,所以多尔衮被杀之后,于家军的兵将对他也给予了尊重,没有破坏他的尸体,就这么让他身上插满了长枪,立在疆场之上。
  于孝天并未见过多尔衮,但是在他抵达这个交战之地的时候,还是第一眼就看到了多尔衮的尸体,策马来到了多尔衮尸体前面,默默的注视着多尔衮,微微叹息了一声,说了一句:“不管此人是谁,他都值得我们这些作为军人给予他尊重!你们妥善收殓他的遗体,查明他的身份!”
  不多时他的亲卫抓来了几个奴兵俘虏,让他们认尸,这些奴兵一见到多尔衮的尸体,顿时都跪地嚎啕大哭了起来,当场指认出了多尔衮的身份。
  于孝天没有想到多尔衮居然会亲自留下断后,并且连战马都放弃了,仅仅率领了数百正白旗披甲之士,留在了最后为其它建奴断后,这么做根本就是已经抱定了死志,完全没有给他自己留任何后路。
  所以于孝天闻讯,也大吃了一惊,立即拨马回来,亲自检查了多尔衮的遗体,当起下插在多尔衮身体上的那些长枪,脱去多尔衮的甲胄之后,于孝天发现多尔衮身上一共有大大小小的伤口二十余处,既有铳弹射击的伤口,也有刀伤,还有十余处透明窟窿,都是被骑枪捅的。
  在骑兵的洪流之中,一个人即便是身披重甲,能挡住一些杀伤,但是也很难做到如此地步,可见多尔衮此人,确实堪称一员悍将,而且也堪称一员尽职尽责的大将,在大军失败的时候,勇敢的选择了直面失败,为自己的过失选择了勇于担当,宁可站着死在疆场之上,也没有做一个灰溜溜夹着尾巴逃走的懦夫。
  所以于孝天虽然痛恨这些建奴鞑子,可是对于多尔衮如此壮烈的表现,还是给予了应有的尊重。
  他命人仔细给多尔衮清洗了遗体,原本他是想要下令将多尔衮就地厚葬的,但是转念一想,这么做好像不合适,这个多尔衮就算是死了,还是有很大价值的,而且就算是他给他立碑厚葬,估计今后也会被恨极了他的那些大明百姓刨了坟头,挫骨扬灰不可。
  所以与其厚葬了他,倒不如让他继续发挥一些余热,于是他和手下人商量了一下之后,立即便想出了一个办法。
  于孝天很清楚现在朝廷对他是什么想法,就算是他今天和建奴决一死战,并且成功击败建奴大军,朝廷也只会更加忌惮于他,绝不会就此转变想法,把他看做是一个忠臣,而且他也确确实实就没打算当大明的忠实走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