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官拜赵郡太守
此时赵云所在的位置,距离皇帝可是比较遥远的,而赵云也不敢轻易的四处观察,毕竟这是大汉最为重要之所在,若是在宫殿中举止不当,为其他的官员所提出的话,对于赵云会是不小的麻烦。
“黄巾之乱,令社稷动荡,所幸诸位爱卿齐心协力,共破贼寇,汉室江山得以稳固,有功之士,当受封赏。”刘宏缓缓道。
“圣上英明。”众人齐声道。
“汉有天下,历数无疆,今有黄巾逆贼动摇社稷......幸汉有良将,荡平逆贼......左车骑将军皇甫嵩作战有功,拜为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食槐里、美阳,食邑八千户......虎威校尉赵云,作战英勇,封赏为赵郡太守......“
洋洋洒洒一大堆之后,封赏才宣告完毕,接受封赏的将领,纷纷出列谢恩。
赵云心中震动,成为赵郡都尉,乃是他的意图,没想到竟然成为了赵郡太守,都尉与太守之间可是有着诸多的差距的,纵然是都尉也要听从太守之命令,在一郡之中,太守对政事和军事是有着管理的权力的。
而赵云年纪轻轻便能成为两千石的太守,着实是令人震撼的,朝中不少官员亦是投来好奇的目光,赵云的真实年龄不过十五岁,以十五岁担任太守,实在是罕见。
纵然是世家子弟,想要达到这一步也是不可能的。
不过这等封赏乃是出自圣上,朝中官员纵然是心中有着诸多的疑问,也不敢在这等时候发问的。
“车骑将军皇甫嵩率领军中将领平定黄巾逆贼,乃是汉室之幸也。”汉帝刘宏道,统领大军作战得到胜利,得到最多功劳的自然是军中的统帅了。
“承蒙圣上厚爱,臣不敢不用命也。”皇甫嵩出列道。
刘宏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问道:“赵郡太守何在?”
“臣在。”赵云急忙出列道,他没有想到在这种时候,刘宏竟然会询问他。
“上前来,让朕好好看一看。”刘宏笑道,神色间难掩喜悦之色。
赵云闻言,信步上前,两侧的官员不时的打量着赵云,之前他们听说过有关赵云的事情,却是没有见过。
但见赵云龙行虎步,身长八尺,颇有威仪,举止有度,倒是让不少官员暗中点头。
在圣上和文武百官面前尚且能够保持这份从容不迫,足以看出赵云之不凡了,须知赵云不过是年方十五,多少高贵的世家子弟在赵云这个年纪,更多还是在任性妄为罢了。
“臣赵云见过圣上。”赵云抱拳道,此时他一身戎装,虽说被封为了赵郡太守,仍旧是以武将之礼。
汉帝刘宏对此倒是没有更多的介怀,笑道:“朕听闻赵郡太守可是只有十五岁啊。”
朝中不知情的官员,闻言低声议论,十五岁的太守,绝对是令人震撼的,不过从赵云的举止和战场上立下的功劳,谁能够想到,其不过只有十五岁。
“臣当初为对抗黄巾逆贼,是故虚报了年龄,请圣上责罚。”赵云道。
刘宏大笑道:“赵太守年纪轻轻便有着这般作为,乃是大汉江山之幸也,朕如何舍得责罚。”
“臣谢过圣上隆恩。”赵云恭敬道。
“好,到了赵郡之后用心做事,冀州为黄巾祸乱,百姓遭难,不可懈怠也。”刘宏道,他之所以想要见赵云一面,是因为最近雒阳城内有关赵云的事情沸沸扬扬,遭遇刺客之后,甚至有着军中将领和宦官站出来为其说话。
而且赵云的年纪,绝对是能够吸引到刘宏的,如此年纪征战疆场,斩杀敌军猛将,纵然是封侯也不为过,不过赵云毕竟年轻,资历尚浅,提拔为赵郡太守,已经是很大的恩典了,如若封侯的话,岂不是要引起朝中官员的一致反对。
朝中官员见到刘宏开心,虽说对于赵云取得当前的位置有所不满,却是没有出言反对,在不少官员看来,即便是赵云在征战疆场方面有所成就,想要治理好地方,与行军打仗却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待赵云治理地方上有不对之处,就是赵云交出赵郡太守之时了。
赵云恭敬的行了一礼之后,回到了自己所在的位置,不少军中将领看向赵云的目光满是羡慕,封赏为赵郡太守,绝对是皇恩浩荡了,关键是皇帝在对待赵云的时候有着什么样的态度,以后赵云的成就很有可能会因为皇帝的态度而发生巨大的变化。
大汉皇帝,这是何等显耀的存在,有些时候仅仅是需要汉帝一句话,便能让一个家族兴盛或者是没落。
刘宏兴致很高,对朝中官员多有褒奖之词,毕竟黄巾之乱已经平定,当前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影响到大汉的稳定,这对于大汉以后的发展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虽说寻常之时,刘宏想要的是收敛更多的钱财,事关江山社稷,他还是极为上心的。
征战黄巾之际,为何刘宏这般的急切,主要就是因为战争开启之后,消耗的钱财极多,尽快的结束战争,将会节省出更多的金钱来,而剿灭黄巾所用的金钱之中,更多是国库所出,至于说这种时候想要让朝中官员捐献一部分,想都不要想。
大汉的局面,便是世家坐大,任何敢于忽视世家力量的存在,其下场可想而知,朝中官员为世家中人,他们垄断着大部分的资源,寒门子弟若是没有世家官员从中举荐的话,想要有更大的成就,都将会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军中将领在一定程度上是能例外的,那便是有战争发生的时候,军中将领凭借自身的能忍耐,征战疆场,得到功劳之后,便能得到相应的封赏,而这样的封赏有些时候,同样是要受到世家的掣肘。
若是无人从中说话,纵然是于战场上获得更多的功劳,也是枉然,不然的话,为何赵云来到雒阳城内之后,会为赵郡都尉的官职而忙碌。
离开皇宫之后,不时有军中将领上前道贺,赵云一一回礼,并且表示今日会在风月楼设宴。
“黄巾之乱,令社稷动荡,所幸诸位爱卿齐心协力,共破贼寇,汉室江山得以稳固,有功之士,当受封赏。”刘宏缓缓道。
“圣上英明。”众人齐声道。
“汉有天下,历数无疆,今有黄巾逆贼动摇社稷......幸汉有良将,荡平逆贼......左车骑将军皇甫嵩作战有功,拜为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食槐里、美阳,食邑八千户......虎威校尉赵云,作战英勇,封赏为赵郡太守......“
洋洋洒洒一大堆之后,封赏才宣告完毕,接受封赏的将领,纷纷出列谢恩。
赵云心中震动,成为赵郡都尉,乃是他的意图,没想到竟然成为了赵郡太守,都尉与太守之间可是有着诸多的差距的,纵然是都尉也要听从太守之命令,在一郡之中,太守对政事和军事是有着管理的权力的。
而赵云年纪轻轻便能成为两千石的太守,着实是令人震撼的,朝中不少官员亦是投来好奇的目光,赵云的真实年龄不过十五岁,以十五岁担任太守,实在是罕见。
纵然是世家子弟,想要达到这一步也是不可能的。
不过这等封赏乃是出自圣上,朝中官员纵然是心中有着诸多的疑问,也不敢在这等时候发问的。
“车骑将军皇甫嵩率领军中将领平定黄巾逆贼,乃是汉室之幸也。”汉帝刘宏道,统领大军作战得到胜利,得到最多功劳的自然是军中的统帅了。
“承蒙圣上厚爱,臣不敢不用命也。”皇甫嵩出列道。
刘宏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问道:“赵郡太守何在?”
“臣在。”赵云急忙出列道,他没有想到在这种时候,刘宏竟然会询问他。
“上前来,让朕好好看一看。”刘宏笑道,神色间难掩喜悦之色。
赵云闻言,信步上前,两侧的官员不时的打量着赵云,之前他们听说过有关赵云的事情,却是没有见过。
但见赵云龙行虎步,身长八尺,颇有威仪,举止有度,倒是让不少官员暗中点头。
在圣上和文武百官面前尚且能够保持这份从容不迫,足以看出赵云之不凡了,须知赵云不过是年方十五,多少高贵的世家子弟在赵云这个年纪,更多还是在任性妄为罢了。
“臣赵云见过圣上。”赵云抱拳道,此时他一身戎装,虽说被封为了赵郡太守,仍旧是以武将之礼。
汉帝刘宏对此倒是没有更多的介怀,笑道:“朕听闻赵郡太守可是只有十五岁啊。”
朝中不知情的官员,闻言低声议论,十五岁的太守,绝对是令人震撼的,不过从赵云的举止和战场上立下的功劳,谁能够想到,其不过只有十五岁。
“臣当初为对抗黄巾逆贼,是故虚报了年龄,请圣上责罚。”赵云道。
刘宏大笑道:“赵太守年纪轻轻便有着这般作为,乃是大汉江山之幸也,朕如何舍得责罚。”
“臣谢过圣上隆恩。”赵云恭敬道。
“好,到了赵郡之后用心做事,冀州为黄巾祸乱,百姓遭难,不可懈怠也。”刘宏道,他之所以想要见赵云一面,是因为最近雒阳城内有关赵云的事情沸沸扬扬,遭遇刺客之后,甚至有着军中将领和宦官站出来为其说话。
而且赵云的年纪,绝对是能够吸引到刘宏的,如此年纪征战疆场,斩杀敌军猛将,纵然是封侯也不为过,不过赵云毕竟年轻,资历尚浅,提拔为赵郡太守,已经是很大的恩典了,如若封侯的话,岂不是要引起朝中官员的一致反对。
朝中官员见到刘宏开心,虽说对于赵云取得当前的位置有所不满,却是没有出言反对,在不少官员看来,即便是赵云在征战疆场方面有所成就,想要治理好地方,与行军打仗却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待赵云治理地方上有不对之处,就是赵云交出赵郡太守之时了。
赵云恭敬的行了一礼之后,回到了自己所在的位置,不少军中将领看向赵云的目光满是羡慕,封赏为赵郡太守,绝对是皇恩浩荡了,关键是皇帝在对待赵云的时候有着什么样的态度,以后赵云的成就很有可能会因为皇帝的态度而发生巨大的变化。
大汉皇帝,这是何等显耀的存在,有些时候仅仅是需要汉帝一句话,便能让一个家族兴盛或者是没落。
刘宏兴致很高,对朝中官员多有褒奖之词,毕竟黄巾之乱已经平定,当前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影响到大汉的稳定,这对于大汉以后的发展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虽说寻常之时,刘宏想要的是收敛更多的钱财,事关江山社稷,他还是极为上心的。
征战黄巾之际,为何刘宏这般的急切,主要就是因为战争开启之后,消耗的钱财极多,尽快的结束战争,将会节省出更多的金钱来,而剿灭黄巾所用的金钱之中,更多是国库所出,至于说这种时候想要让朝中官员捐献一部分,想都不要想。
大汉的局面,便是世家坐大,任何敢于忽视世家力量的存在,其下场可想而知,朝中官员为世家中人,他们垄断着大部分的资源,寒门子弟若是没有世家官员从中举荐的话,想要有更大的成就,都将会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军中将领在一定程度上是能例外的,那便是有战争发生的时候,军中将领凭借自身的能忍耐,征战疆场,得到功劳之后,便能得到相应的封赏,而这样的封赏有些时候,同样是要受到世家的掣肘。
若是无人从中说话,纵然是于战场上获得更多的功劳,也是枉然,不然的话,为何赵云来到雒阳城内之后,会为赵郡都尉的官职而忙碌。
离开皇宫之后,不时有军中将领上前道贺,赵云一一回礼,并且表示今日会在风月楼设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