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木工坊
早饭吃完,已经快要中午了,赵信在苗远的陪同之下,简单的参观了一下村子,苗远也是刚刚回来,他清晨就去了天雄军,这才刚刚回来,听说赵信想要参观,立刻就过来了。
这是一个很大的村庄,也是一个北宋最普通的村庄,有些杂乱的民舎布置,带着疲惫表情的农民,还有浆浆洗洗,缝缝补补的妇女,很平和也很生活。
如果缩小到四五十户,或者是七八十户,就是整个北宋最简单的单位,在大部分的封建社会,朝廷的政令,最多只能够达到县一级,有的甚至连县都达不到,更别说村镇了。
村镇还是老旧的宗族制度,以三老和里长村长,作为处理民间矛盾的基础,有时候,为了争夺水源,两大村庄产生激烈械斗,也是正常,民不告官不究,哪怕是人命官司,也很少闹到县衙里面去。
跟其他村庄略微有些不同的是,苗家庄作为皇帝赐地为核心,从最初100多户,逐步的在几十年之中发展起来,绝大多数,都是苗家的仆役,或者是卖身为奴,苗家对这样的村子的掌控力度相当的强,不存在什么三老,里长,村长之类,就是一个属于苗家的村庄。
除了跟其他村庄相似的功能之外,苗家庄多了几项功能,市集,磨坊,木匠坊和农具坊。
这些都是县,或者核心的乡镇才拥有的项目,主要是满足十里八项的需求,苗家庄的位置合适,距离保州不远也不近,再加上苗家地位尊崇,却没有欺压乡里,在十里八乡非常有威信。
赵信简单把一切都看在眼里,苗家庄比他想的要好的多,人员足够,这是一切的基础,赵信口里的人员,并不单单指能够当兵的壮年男性,还统指一切壮年的劳动力,穿越者的身份,让他没有什么歧视,男女都可以成为劳动力。
特别是在人口总量较少的情况下,兵员同劳动力是天然的矛盾,他可以开发一些适合女人干工作,让整个庄子达到军队同民众的平衡,让征兵能力进一步的上升的。
本身苗家庄的人口之外,他更加看重的还是苗家庄的影响,在周围30里的范围之内,大大小小17个村子,一共拥有1.2万左右的人口,这些人之中,绝大部分会5日到苗家庄来赶集,甚至对于苗家庄相当的信服,不能说马首是瞻吧,最起码也保持了相当的尊重。
这点才是最重要的,目前只有2400人,未来远景,甚至可以影响到1.2万人,哪怕只是其中的几分之一,也会让未来的扩充变得容易很多。
北宋的农村,还相当的穷困,只要用钱来诱惑,是无往不利,军中效应,已经是蔚然成风,只不过,在辽国前线,没有西军那么的明显,西军不但拨款比北方要多,政策也相对灵活,北方这边防守严密,政策上差了点,只有一些大家族,为了自身,雇佣效应,而且数量不多。
钱,是基本的货币单位,不提它对于稳定一个国家的金融的作用,就说他本身的作用,有钱能使鬼推磨,钱能通神,这句话说的一点都不错,或许一个月一两贯,吸引不到人,可是3贯呢,5贯呢,当一头牛的价格,只是10贯的时候,当一头猪,也才一贯多一点的时候,5贯是何等的可怕。
当这个军队数量达到1000人,加上配备的装备,薪水,甚至是训练的费用,恐怕要比禁军的耗费还要多一倍以上,连北宋都承受不了如此大的投入,赵信却自信能够办到,别的不说,穿越者的三大杀器,甚至海贸和物流,这些那个不赚钱,有钱就有兵,这是任何时候都正确的道理。
参观完了苗家庄,赵信也就心里有数了,招募效应,赚钱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再说,看了苗家庄的现状,特别是知道了,村子里,最少有50个左右的猎户的时候,他已经对接下来的班底,有了主见了。
在1级常驻卡牌点亮的时候,他的班底已经缩小到了很小的范围了,现在,只是看现状合不合适,实际上,他之前的腹案,已经是最简便,也是最不引人注目的腹案,现在,苗家庄又拥有了这个腹案的一切重要因素,当然,要继续下去了。
转了快一个半时辰,中间简单的吃点点心,赵信就要求苗远带着他去木匠坊,没错,就是木匠坊。
乡村之中,木质的物品使用很多,有时候坏了,或者是需要添置的时候,跑到保州路途遥远,苗远看着有机会,就提议建造一个木匠坊,凭借着京城派过来的一个木匠,本地招募的一个,再加上七八个学徒,5年的时间之中,已经培养出了十来个木匠。
京城派来的,早已经回去,本地招募的算是加入到了木匠坊之中,成为了副坊主,人也加入苗家庄,在这里娶妻生子,其他的十来个木匠,也都顺利出师,现在木匠坊已经成为苗家庄最重要的一个坊,分成了车坊,器械坊,家居坊,工具坊四个分坊,每日产出巨大。
苗远不知道赵信要做什么,得到了老头子的命令,苗远并不敢忤逆赵信,虽然他的脸色有些难看,木匠坊是苗家的核心之一,不但每月创造最少12贯的效益,还是其他几个工坊的重要支撑,没有了木匠坊,其他的几个工坊就有些玩不转。
苗起说的很清楚,要把赵信当老爷看,不过是一个赚钱的工坊而已,如果是老爷,收走苗家庄都是一句话的事情。
甚至从某种角度上面说,赵信未必是要工坊的,按照之前苗起的说法,这是一个贵不可言的贵人,甚至可能跟皇室有关系,怎么可能看上这个简单的工坊,可能是对房间里面的陈设不满的,左右也不是农忙的时节,这些木匠师傅也不忙,帮帮忙有什么。
苗家庄的12位木匠师傅叫到了一起,他们之中岁数最大的,差不多有35岁左右,这个在后世非常年轻,可以称之为青年的年纪,在北宋,却显得有些的苍老,皱纹已经早早的爬上了额头,不过,浑身的肌肉和双手上面厚厚的茧子,证明了他的职业,一个精于木工木匠,双手上面,还有一层摞着一层的刀疤。
无论年纪大小,最小的可能刚过17,可是依然是同样的手,显然,最低也已经有了最少5年的经验,全部都是出师的大工,这让本身只想找到两三个师傅和几个帮手的赵信,感觉到很兴奋。
木匠坊里面,有很多的木头,基本上,都已经做成了板子,这是初步的加工,进行了简单的处理,只有完成了这些处理之后的,才能够制作成各种家具和工具,各种半成品都有。
赵信对于木材的种类,不算很了解,看着一堆堆,分门别类的堆放在一起,看起来都差不多,他不懂,有人懂,他只要说出要求就好了,想来这么大木工坊,这种材质应该是有,就是不知道数量多少。
这是一个很大的村庄,也是一个北宋最普通的村庄,有些杂乱的民舎布置,带着疲惫表情的农民,还有浆浆洗洗,缝缝补补的妇女,很平和也很生活。
如果缩小到四五十户,或者是七八十户,就是整个北宋最简单的单位,在大部分的封建社会,朝廷的政令,最多只能够达到县一级,有的甚至连县都达不到,更别说村镇了。
村镇还是老旧的宗族制度,以三老和里长村长,作为处理民间矛盾的基础,有时候,为了争夺水源,两大村庄产生激烈械斗,也是正常,民不告官不究,哪怕是人命官司,也很少闹到县衙里面去。
跟其他村庄略微有些不同的是,苗家庄作为皇帝赐地为核心,从最初100多户,逐步的在几十年之中发展起来,绝大多数,都是苗家的仆役,或者是卖身为奴,苗家对这样的村子的掌控力度相当的强,不存在什么三老,里长,村长之类,就是一个属于苗家的村庄。
除了跟其他村庄相似的功能之外,苗家庄多了几项功能,市集,磨坊,木匠坊和农具坊。
这些都是县,或者核心的乡镇才拥有的项目,主要是满足十里八项的需求,苗家庄的位置合适,距离保州不远也不近,再加上苗家地位尊崇,却没有欺压乡里,在十里八乡非常有威信。
赵信简单把一切都看在眼里,苗家庄比他想的要好的多,人员足够,这是一切的基础,赵信口里的人员,并不单单指能够当兵的壮年男性,还统指一切壮年的劳动力,穿越者的身份,让他没有什么歧视,男女都可以成为劳动力。
特别是在人口总量较少的情况下,兵员同劳动力是天然的矛盾,他可以开发一些适合女人干工作,让整个庄子达到军队同民众的平衡,让征兵能力进一步的上升的。
本身苗家庄的人口之外,他更加看重的还是苗家庄的影响,在周围30里的范围之内,大大小小17个村子,一共拥有1.2万左右的人口,这些人之中,绝大部分会5日到苗家庄来赶集,甚至对于苗家庄相当的信服,不能说马首是瞻吧,最起码也保持了相当的尊重。
这点才是最重要的,目前只有2400人,未来远景,甚至可以影响到1.2万人,哪怕只是其中的几分之一,也会让未来的扩充变得容易很多。
北宋的农村,还相当的穷困,只要用钱来诱惑,是无往不利,军中效应,已经是蔚然成风,只不过,在辽国前线,没有西军那么的明显,西军不但拨款比北方要多,政策也相对灵活,北方这边防守严密,政策上差了点,只有一些大家族,为了自身,雇佣效应,而且数量不多。
钱,是基本的货币单位,不提它对于稳定一个国家的金融的作用,就说他本身的作用,有钱能使鬼推磨,钱能通神,这句话说的一点都不错,或许一个月一两贯,吸引不到人,可是3贯呢,5贯呢,当一头牛的价格,只是10贯的时候,当一头猪,也才一贯多一点的时候,5贯是何等的可怕。
当这个军队数量达到1000人,加上配备的装备,薪水,甚至是训练的费用,恐怕要比禁军的耗费还要多一倍以上,连北宋都承受不了如此大的投入,赵信却自信能够办到,别的不说,穿越者的三大杀器,甚至海贸和物流,这些那个不赚钱,有钱就有兵,这是任何时候都正确的道理。
参观完了苗家庄,赵信也就心里有数了,招募效应,赚钱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再说,看了苗家庄的现状,特别是知道了,村子里,最少有50个左右的猎户的时候,他已经对接下来的班底,有了主见了。
在1级常驻卡牌点亮的时候,他的班底已经缩小到了很小的范围了,现在,只是看现状合不合适,实际上,他之前的腹案,已经是最简便,也是最不引人注目的腹案,现在,苗家庄又拥有了这个腹案的一切重要因素,当然,要继续下去了。
转了快一个半时辰,中间简单的吃点点心,赵信就要求苗远带着他去木匠坊,没错,就是木匠坊。
乡村之中,木质的物品使用很多,有时候坏了,或者是需要添置的时候,跑到保州路途遥远,苗远看着有机会,就提议建造一个木匠坊,凭借着京城派过来的一个木匠,本地招募的一个,再加上七八个学徒,5年的时间之中,已经培养出了十来个木匠。
京城派来的,早已经回去,本地招募的算是加入到了木匠坊之中,成为了副坊主,人也加入苗家庄,在这里娶妻生子,其他的十来个木匠,也都顺利出师,现在木匠坊已经成为苗家庄最重要的一个坊,分成了车坊,器械坊,家居坊,工具坊四个分坊,每日产出巨大。
苗远不知道赵信要做什么,得到了老头子的命令,苗远并不敢忤逆赵信,虽然他的脸色有些难看,木匠坊是苗家的核心之一,不但每月创造最少12贯的效益,还是其他几个工坊的重要支撑,没有了木匠坊,其他的几个工坊就有些玩不转。
苗起说的很清楚,要把赵信当老爷看,不过是一个赚钱的工坊而已,如果是老爷,收走苗家庄都是一句话的事情。
甚至从某种角度上面说,赵信未必是要工坊的,按照之前苗起的说法,这是一个贵不可言的贵人,甚至可能跟皇室有关系,怎么可能看上这个简单的工坊,可能是对房间里面的陈设不满的,左右也不是农忙的时节,这些木匠师傅也不忙,帮帮忙有什么。
苗家庄的12位木匠师傅叫到了一起,他们之中岁数最大的,差不多有35岁左右,这个在后世非常年轻,可以称之为青年的年纪,在北宋,却显得有些的苍老,皱纹已经早早的爬上了额头,不过,浑身的肌肉和双手上面厚厚的茧子,证明了他的职业,一个精于木工木匠,双手上面,还有一层摞着一层的刀疤。
无论年纪大小,最小的可能刚过17,可是依然是同样的手,显然,最低也已经有了最少5年的经验,全部都是出师的大工,这让本身只想找到两三个师傅和几个帮手的赵信,感觉到很兴奋。
木匠坊里面,有很多的木头,基本上,都已经做成了板子,这是初步的加工,进行了简单的处理,只有完成了这些处理之后的,才能够制作成各种家具和工具,各种半成品都有。
赵信对于木材的种类,不算很了解,看着一堆堆,分门别类的堆放在一起,看起来都差不多,他不懂,有人懂,他只要说出要求就好了,想来这么大木工坊,这种材质应该是有,就是不知道数量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