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水上讨生活不容易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海景永远都很壮观,只见杭州湾前面海与天接壤,碧蓝无边,清澈纯洁。春天里的海风吹着脸,略带着寒意。岸边的景物尽收眼底,幽蓝的海水在风的追逐下起起伏伏,一条条船行驶在平静的海面上。潮起潮落,风卷云舒,只静静地看着,都觉得心旷神怡。
  张正书拦着曾瑾菡,站在船首看着这海景。就算不说话,也无声胜有声。
  偶尔阵阵鸥声略过,夹着船上帆声,海中浪声,倒也越听越是美妙。
  就在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近中午了。
  “史大哥,来之前曾五叔不是给了一杆鱼竿给你吗,拿出来,我钓几条海鱼,给你们做午餐。”
  张正书就连上辈子都没尝试过海钓呢,如今有机会了,哪里能不抓住?
  很快,史陌就把鱼竿拿了出来。
  挂上鱼饵,张正书就专心地等鱼上钩了。
  不得不说,宋朝的渔业资源太多了。
  即便是在杭州湾这个海湾之中,也不断有鱼儿上钩。
  张正书都惊讶了,不到一会时间,什么海鲈鱼、鲚鱼、鳗鱼、鲳鱼、鲚鱼都纷纷上钩。
  借用了一下船家的小厨房,不到一会就做成了一道海鱼宴。就连专心摆弄六分仪的苏熙,都被勾引了过来,大快朵颐。
  原本对出海很抗拒的史陌、刘忠,见到如此壮观的景象,又有如此美食,都纷纷改变了态度。
  “这海中出产,竟然如此丰富?”
  史陌出生关中,宋朝的关中已经很贫瘠了。即便有一亩好田,出产也不过是其他地方肥田的三分二罢了。这样的田产,哪里能养得活人?其实,这也是他们的祖先在作孽。自秦朝开始,一直到唐朝,历朝历代都喜欢把都城建在关中,建在长安城。好了嘛,原本关中平原是极为富饶的。但是经过人为的破坏,人口的增长,关中开始贫瘠了。
  《史记》上说:“秦岭,天下之大阻也。”八百里秦川,是最早的“天府之国”。在关中与外界之间,隔着一座绵延数百公里的秦岭。它像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将巴蜀水乡和关中平原分割并区别开来。
  何谓关中呢?其实,关中就是: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南武关,北萧关,在这四座雄关以里,即为关中。从西北逶迤而来的渭河及支流纵横流淌,冲积出了沃野千里的平原。《尚书》评价各地农田时,把关中平原所在的雍州定为上上,居全国之冠。从战国到秦汉,关中平原如同上天的宠儿,它占据了天时、地利与人和。秦汉时期,关中平原成为中国最富庶的区域。司马迁的评价是:“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就是说,关中的耕地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人口占全国的百分之三十,财富却占全国的百分之六十。
  正是如此,催生出了关陇世家。
  也正是如此,人口众多的关中平原,开始无节制的滥砍滥伐,森林消失了,水土流失了,土地开始变贫瘠了。待到宋朝这会,随着小冰河时期的降临,亚热带南移,丰润的关中平原重变得寒冷干旱,连水稻、竹子、梅子都在关中平原生长不了了,从此,关中成为一片苍凉的土地,长安成为一座废都。
  土地变贫瘠了,人口却还是那么多。
  于是,关中民乱频繁。
  像史陌这样出来讨生活的人,并不少。说到底,中国人大多像史陌一样,不是到迫不得已,他们是不会背井离乡的,宁愿在贫苦的家乡窝一辈子。要是活不下去了,那才不得已离开家乡。但实质上,他们还是一个庄稼汉。所以,他们的思维很简单,那就是以出产多寡来衡量一地的好坏。
  看到海上的渔业资源这么丰富,史陌眼珠子都瞪出来了。
  “海洋就是一个大宝藏,以往都在地里刨食那太傻了。”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现在要是开展个远洋渔业,捕捉回来的鱼,最起码都能补充整个大宋三分一的肉类消耗。而且吃鱼好啊,吃多了鱼,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变得聪明……”
  “那郎君你要多吃一点……”曾瑾菡偷笑道。
  张正书故意装得很凶:“反了啊,小心我家法伺候!”
  可惜,曾瑾菡已经不怕他这一招了,做了个鬼脸,拿着手中的鱼刺扬了两下,意思很明确:“你敢!你要是敢,我就刺你!”
  刘忠也没想到这海中的鱼这么多,心神向往地说道:“那在此处做个渔民,不也挺不错么?”
  “你是没瞧见那些鱼牙中的恶霸,还有疍家人的生存状况,打渔其实是最危险的活计了。”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疍家人为了讨生活,不得不在水面上漂浮着。除非换米,不然他们都不会上岸的。虽然海中有风浪,但是岸上更多危险,谁都可以欺负他们一下。卖鱼的钱要交税,还要给鱼牙他们牙钱,一场用命拼来的鱼,居然买不到几个钱。这样的生活,你愿意?”
  听了张正书这话,大家都沉默了。
  这时候,在掌舵的船家说道:“这位小官人,难道是出过海?不然,怎么会对疍家人这么了解?”
  张正书却笑了笑,说道:“我只是看多了点书,最喜欢看地方志了,所以知道的事情多了些。”其实,张正书在前一世的奶奶,就是疍家人。对于疍家人生活的艰辛,没有谁比张正书更深有体会了。为什么张正书这么体贴曾懋?就是因为他前一世的奶奶也是有风湿病,每到阴雨天就痛不欲生。将心比心,张正书自然明白这在水上讨生活是很不容易的。
  “原来如此,小官人还是个秀才啊!”船家更加敬重了。
  在宋朝,读书人总是被优待的。
  这时候,苏熙说了:“不错,小官人说的是真的。别说福建路那边的疍家人了,就算是在两浙路这里,渔民生活也不易。出海打渔,不仅有性命之忧,还赚得不多。虽然能勉强填饱肚子,可叫你天天吃鱼,你也愿意么?”
  刘忠、史陌一听,也面面相觑了。
  “每一行有每一行的辛苦。”张正书叹了一声说道,“看来,我们不仅要造大海船,还要造个小渔船,专门低价售卖给那些个渔民,好叫他们出海打渔,即便遇到风暴,也能有大概率生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