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京城保卫战5
本着自己得不到,便宜给别人,也不能让敌人得到的精神。刘一燝打算贯彻这个有着优良传统的精神,更何况正副统帅副统帅已经是自己的人了,如果连正统帅都吃下的话,免难吃相有些难看。
“陛下,既然此事是郭大人提起的,那不如让郭大人担任正统帅一职。更何况郭大人身兼户部尚书,日后天下兵马集结于京师,粮草的调派必然是重中之重,所以魏晨觉得郭大人担任辞职,甚为正好”。
“郭爱卿,你的意思呢”?
朱由校此时真是有些头疼,只能无力地看向郭允厚。
“微臣必将好生配合帝师大人驱除建奴”。
既然事情已经圆满结束,那就是该写圣旨发往山东,邀请孙承宗前往京师主持大局了。
圣旨中,朱由校先以学生的身份对孙承宗一阵嘘寒问暖,然后再以皇帝的身份点名主题。一张圣旨稀稀拉拉的写了近千字,总结起来也就是二三十个字。
“如今建奴入关,学生这里十分危急,赶紧请老师前来替学生打败建奴”。
半个多月后,也就是皇太极决定向京师进军的两日前,第1只前来勤王救驾的兵马正式抵达京师。
此人便是明末著名的女将军,代夫之职征战沙场的秦良玉。
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砫宣慰使(俗称土司),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秦良玉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
甚至崇祯皇帝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秦良玉死后后世文人赞颂秦良玉所作的诗词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对秦良玉大加称赞,爱国将领冯玉祥也曾说到:“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明朝灭亡后,南明王朝追谥秦良玉为“忠贞侯”。
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本来按照原定的计划,秦良玉应该前往山西剿灭高迎祥等流贼。谁料千里迢迢从四川出发,刚走到半路便接到了圣旨,要求前往京师准备迎战建奴。
朱由校心中其实也是有些不愿意的,因为在朱由校的心中,高迎祥的危险大于关外的建奴,只是如今关外的建奴已经打到了自己的家门口,而高迎祥现在还只是一只蚂蚁,两害取其轻,只能先搞一搞建奴了,至于高迎祥则让他先多蹦达几天。
当听到秦良玉已经进京的消息后,朱由校心中也是十分的想见一见这个代夫从军的女将军,本想着出宫,谁料遭到了韩爌等人的劝阻,只能郁闷的在宫内接见了秦良宇和她的子侄们。
随后的几天里,不断有各地的将军率军进京,为此朱由校还特意专门抽空把这些将军聚拢在一起,也算是相互之间有个熟悉,毕竟日后还需要共同携手对抗建奴。
当然其中最重要的是帝师孙承宗的进京,让朱由校更加的喜出望外。
长春宫身为皇后的寝宫,一般外臣根本就无法进入。甚至连皇后的亲生父母,兄弟姐妹也都是在另外一个地方进行接见。
今天这里却迎来了另外一个男人,而且还是皇帝亲自领进来的。
“学生由校拜见老师”。
朱由校身为皇帝,按理说天下就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让朱由校行礼。但是对于孙承宗最有效的心中,依然有着天体皇帝的师生情分,二来也是自己心中确实比较尊重这个大明的顶梁柱,甚至日后为了大明全家自杀殉国的老臣。
“陛下万万不可,老臣可担当不起”。
孙承宗急忙跳过身去,不敢接受朱由校的这个大礼。
如今自己可是待罪之身,如果日后再被阉党抓住自己竟然堂而皇之的接受皇帝对自己的行礼,指不定日后又要闹出什么幺蛾子。
“老师不必这般,此事那是学生对于老师的一种敬重之情。如果日后有人敢胆提起此事,朕一定让他知道什么叫做师生情分”。
说到这里,朱由校的目光微微的撇了撇站在身旁的魏忠贤。示意魏忠贤,不要拿此事做文章。
“陛下乃是少有的仁义之君,更何况我大明乃是以孝治国。孙大人身为帝师,而陛下则是孙大人的学生,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学生见到恩师自然要行礼,这是一名学生该做的事情,孙大人便不要推辞了,不然日后要是传到明天,岂不是有些败坏陛下的名声”。
魏忠贤也是看出来了,孙承宗的被启用已经注定了,已经没有任何的缓和余地。与其接着鱼死网破,倒不如缓和缓和二人之间的关系,虽然没有多大的作用。
看着看着魏忠贤那张熟悉的面庞,孙承宗的心里别提事又多难受。
自己为何会闲赋在家数年之久,还不是因为魏忠贤的陷害。要不是朝中好友相助,相信自己现在还要在家里继续带上数年之久,没事的时候坐在院子里忧心国家大事。更重要的是,自己苦心经营的宁远防线毁于一旦,那可是自己一辈子的心血。
孙承宗虽然心里不会接受魏忠贤的示好,但是也不好直接出言。只能默不作声的站在一旁,也算是一种不一样的表态吧。
“帝师远道而来,这是我所煮的一碗小米粥,虽说不是什么名贵食材,但也算是我的一份心意,希望帝师老大人莫要见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陛下,既然此事是郭大人提起的,那不如让郭大人担任正统帅一职。更何况郭大人身兼户部尚书,日后天下兵马集结于京师,粮草的调派必然是重中之重,所以魏晨觉得郭大人担任辞职,甚为正好”。
“郭爱卿,你的意思呢”?
朱由校此时真是有些头疼,只能无力地看向郭允厚。
“微臣必将好生配合帝师大人驱除建奴”。
既然事情已经圆满结束,那就是该写圣旨发往山东,邀请孙承宗前往京师主持大局了。
圣旨中,朱由校先以学生的身份对孙承宗一阵嘘寒问暖,然后再以皇帝的身份点名主题。一张圣旨稀稀拉拉的写了近千字,总结起来也就是二三十个字。
“如今建奴入关,学生这里十分危急,赶紧请老师前来替学生打败建奴”。
半个多月后,也就是皇太极决定向京师进军的两日前,第1只前来勤王救驾的兵马正式抵达京师。
此人便是明末著名的女将军,代夫之职征战沙场的秦良玉。
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砫宣慰使(俗称土司),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秦良玉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
甚至崇祯皇帝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秦良玉死后后世文人赞颂秦良玉所作的诗词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对秦良玉大加称赞,爱国将领冯玉祥也曾说到:“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明朝灭亡后,南明王朝追谥秦良玉为“忠贞侯”。
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本来按照原定的计划,秦良玉应该前往山西剿灭高迎祥等流贼。谁料千里迢迢从四川出发,刚走到半路便接到了圣旨,要求前往京师准备迎战建奴。
朱由校心中其实也是有些不愿意的,因为在朱由校的心中,高迎祥的危险大于关外的建奴,只是如今关外的建奴已经打到了自己的家门口,而高迎祥现在还只是一只蚂蚁,两害取其轻,只能先搞一搞建奴了,至于高迎祥则让他先多蹦达几天。
当听到秦良玉已经进京的消息后,朱由校心中也是十分的想见一见这个代夫从军的女将军,本想着出宫,谁料遭到了韩爌等人的劝阻,只能郁闷的在宫内接见了秦良宇和她的子侄们。
随后的几天里,不断有各地的将军率军进京,为此朱由校还特意专门抽空把这些将军聚拢在一起,也算是相互之间有个熟悉,毕竟日后还需要共同携手对抗建奴。
当然其中最重要的是帝师孙承宗的进京,让朱由校更加的喜出望外。
长春宫身为皇后的寝宫,一般外臣根本就无法进入。甚至连皇后的亲生父母,兄弟姐妹也都是在另外一个地方进行接见。
今天这里却迎来了另外一个男人,而且还是皇帝亲自领进来的。
“学生由校拜见老师”。
朱由校身为皇帝,按理说天下就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让朱由校行礼。但是对于孙承宗最有效的心中,依然有着天体皇帝的师生情分,二来也是自己心中确实比较尊重这个大明的顶梁柱,甚至日后为了大明全家自杀殉国的老臣。
“陛下万万不可,老臣可担当不起”。
孙承宗急忙跳过身去,不敢接受朱由校的这个大礼。
如今自己可是待罪之身,如果日后再被阉党抓住自己竟然堂而皇之的接受皇帝对自己的行礼,指不定日后又要闹出什么幺蛾子。
“老师不必这般,此事那是学生对于老师的一种敬重之情。如果日后有人敢胆提起此事,朕一定让他知道什么叫做师生情分”。
说到这里,朱由校的目光微微的撇了撇站在身旁的魏忠贤。示意魏忠贤,不要拿此事做文章。
“陛下乃是少有的仁义之君,更何况我大明乃是以孝治国。孙大人身为帝师,而陛下则是孙大人的学生,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学生见到恩师自然要行礼,这是一名学生该做的事情,孙大人便不要推辞了,不然日后要是传到明天,岂不是有些败坏陛下的名声”。
魏忠贤也是看出来了,孙承宗的被启用已经注定了,已经没有任何的缓和余地。与其接着鱼死网破,倒不如缓和缓和二人之间的关系,虽然没有多大的作用。
看着看着魏忠贤那张熟悉的面庞,孙承宗的心里别提事又多难受。
自己为何会闲赋在家数年之久,还不是因为魏忠贤的陷害。要不是朝中好友相助,相信自己现在还要在家里继续带上数年之久,没事的时候坐在院子里忧心国家大事。更重要的是,自己苦心经营的宁远防线毁于一旦,那可是自己一辈子的心血。
孙承宗虽然心里不会接受魏忠贤的示好,但是也不好直接出言。只能默不作声的站在一旁,也算是一种不一样的表态吧。
“帝师远道而来,这是我所煮的一碗小米粥,虽说不是什么名贵食材,但也算是我的一份心意,希望帝师老大人莫要见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