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麦收
在马老太爷的强烈要求下,张坚不得不留下一队人帮着协助马家集训练乡兵。
马七品逃走后,他的很多手下是马家集人,陆陆续续回到了马家集,张坚从这些人中挑选了二十人和张海山的那一什组成了新的一队,也就是第四队。一直表现良好的张海山被任命为队长。
张坚把新成立的这一队留着了马家集,帮助马老太爷训练乡兵。
马老太爷作为马家集最大的地主,财产当然不会全部被马七品收刮去。他像大多数中国土财主一样把大量的银两深深埋入地下。
起出银两后,再加上马家集其他富户的募捐,马老太爷很快组织了二百乡兵,在张海山的带领下开始训练。
而此时,张坚已经押着七八辆大车,载着缴获的财物,回到了张寨。
两次的出兵,缴获多多,现在的民社可以说是富得流油。
粮食有二百多担,可供一百社兵吃上大半年,银子近三千两,有了钱张坚打算买些弩弓或者火枪,用来增强社兵的远程投射能力。
另外还有几十匹布匹,张坚在考虑是不是给社兵做统一的服装,这样看起来更威风更整齐一些。
不过这些都是以后的事,当前最重要的是论功行赏,发下赏银,提高社兵的士气。
经过了战功统计后,平均每个社兵五两的赏银发了下去,社兵们和家属顿时兴高采烈,村中到处欢声笑语。
麦收的时间终于到了。麦田中麦浪翻腾,黄压压一片。
由于战争,农民们并没有很好的管理麦子,今天麦子的产量很差。
看着麦田里稀稀疏疏的麦子,短小的麦穗,很多农民脸上露出愁容。
这样的麦子,亩产顶多也就一石粮食,交了地租皇粮后,落在农民手中的所剩无几。
不过张寨今年情况好了很多。因为战争使得村中人口锐减为不足原来一半,人口少了,分到每个人头上的粮食自然多了。
张坚慷慨的宣布自己田地所收的粮食全部上交民社,作为全体社兵的口粮。
罗富贵张了张嘴,想提出反对,因为张坚的二十亩地麦子都是他和他哥哥罗富强所种,可是想想自己吃住在民社,要粮食没用,就闭上了嘴巴。
丁存义跟着慷慨表示把粮食也全部捐给民社,丁存义已经想通了,现在全家就剩了他一个,要再多的钱粮也没有用,既然已经选择了加入民社,投靠张坚,干脆做的就彻底一些,这样才能取得张坚完全的信任。
果然,丁存义的表现让张坚刮目相看,而张寨乡亲们也为丁存义的表现而震惊,丁存义在张寨人心中的地位急剧上升,仅次于张坚。
无主的田地也有好些亩,这些都是全家死绝或者失踪的,张坚和社兵们商议过后,把这些田地的麦子也都收归民社所有。
离麦熟越来越近了,各项准备工作也都完成。磨砺的锋利的镰刀,晒麦子的场地,碾麦子的石滚,各项准备全部就绪。
为了提高收麦效率,张坚按民社编制,组成了互助组,按什为单位编组,大家合作收麦子。
艳阳高照,流金似火,麦田中镰刀飞快的伸缩着,随着“刺啦刺啦
‘的声音,一缕缕的麦子被割下,随手放成一堆。
后面的人则把一堆堆的麦子捆成捆,背到田埂的路上,装上大车。随着一车麦子被装满,车夫扬起长鞭,轻轻抽打着黄牛的屁股,黄牛便吭哧吭哧的拉动了大车,把麦子拉到麦场。
烈日下,暴晒的干蹦蹦的麦子摊满了整个场地,黄牛拉着硕大的石碾子在场地里滚动,随着石碾子的碾压,麦粒与麦穗脱离开来。
午饭时刻到了,村里负责做饭的妇女挑着担子来到了麦场,一担担雪白的馒头配着炒的喷香的豆角,勾的人哈喇子直流,一桶桶的绿豆汤最是消暑解乏。
劳累了一上午的男人们吃着松软的馒头,喝着凉凉的绿豆汤,简直美到了心里。
张坚端着一碗绿豆汤,对递给自己的妇人道谢:“谢谢嫂子。”
妇人是社兵张狗子的老婆,而张狗子在攻打荒村时死在了李**子的刀下。
失去了男人的人家一般日子过的都颇为凄惶。但是在张寨民社,张坚规定了凡是阵亡的社兵,其家属子女都由民社照顾,直到子女成年。
张狗子家的麦子都是由张狗子生前所在的什的社兵帮助收割。
听了张坚的感谢,妇人勉强笑了笑。
看着妇人头上的白绢,那是为他男人带的孝,没有自己决定攻打荒村土匪,也许她男人就不会死去,但张坚知道自己别无选择,在这样一个乱世,想寿终正寝、儿孙环绕的老死在床铺上注定是个奢望。
每个人都会死去,但张坚要做的是让更多的亲人活下去。
“嫂子家里有什么事只管对我说,狗子哥是为咱们民社战死,你们家的事就是民社的事。”张坚柔声道。
妇人脸上露出一丝感动:“家里没什么事,就是狗蛋,都八岁了,每天就知道瞎玩,秀才你看,能不能给他开个蒙,让他也学几个字。”妇人小声提着要求,不是为她自己,而是希望张坚能教儿子识字,将来有个好的前程。
张寨有现在几十个孩子,却没有人教识字,以前是张坚的父亲张老秀才为张寨的孩子开蒙。张老秀才去世后,张坚醉心功名搬进了开封城里,张寨就再没人教孩子识字。
“等有了时间,我会为村里所有孩子开蒙。”张坚保证道。后世的经验告诉张坚,一个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同样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也许自己还应该给民社的社兵扫盲,教他们认字,教他们文化,张坚对自己道。
有了分工合作,麦子收的速度很快,十多天的时间,整个张寨一千多亩的麦子全部收割完毕,拉进了麦场,就等着脱粒装袋。
然而,麦收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大队人马来到了张寨。
马七品逃走后,他的很多手下是马家集人,陆陆续续回到了马家集,张坚从这些人中挑选了二十人和张海山的那一什组成了新的一队,也就是第四队。一直表现良好的张海山被任命为队长。
张坚把新成立的这一队留着了马家集,帮助马老太爷训练乡兵。
马老太爷作为马家集最大的地主,财产当然不会全部被马七品收刮去。他像大多数中国土财主一样把大量的银两深深埋入地下。
起出银两后,再加上马家集其他富户的募捐,马老太爷很快组织了二百乡兵,在张海山的带领下开始训练。
而此时,张坚已经押着七八辆大车,载着缴获的财物,回到了张寨。
两次的出兵,缴获多多,现在的民社可以说是富得流油。
粮食有二百多担,可供一百社兵吃上大半年,银子近三千两,有了钱张坚打算买些弩弓或者火枪,用来增强社兵的远程投射能力。
另外还有几十匹布匹,张坚在考虑是不是给社兵做统一的服装,这样看起来更威风更整齐一些。
不过这些都是以后的事,当前最重要的是论功行赏,发下赏银,提高社兵的士气。
经过了战功统计后,平均每个社兵五两的赏银发了下去,社兵们和家属顿时兴高采烈,村中到处欢声笑语。
麦收的时间终于到了。麦田中麦浪翻腾,黄压压一片。
由于战争,农民们并没有很好的管理麦子,今天麦子的产量很差。
看着麦田里稀稀疏疏的麦子,短小的麦穗,很多农民脸上露出愁容。
这样的麦子,亩产顶多也就一石粮食,交了地租皇粮后,落在农民手中的所剩无几。
不过张寨今年情况好了很多。因为战争使得村中人口锐减为不足原来一半,人口少了,分到每个人头上的粮食自然多了。
张坚慷慨的宣布自己田地所收的粮食全部上交民社,作为全体社兵的口粮。
罗富贵张了张嘴,想提出反对,因为张坚的二十亩地麦子都是他和他哥哥罗富强所种,可是想想自己吃住在民社,要粮食没用,就闭上了嘴巴。
丁存义跟着慷慨表示把粮食也全部捐给民社,丁存义已经想通了,现在全家就剩了他一个,要再多的钱粮也没有用,既然已经选择了加入民社,投靠张坚,干脆做的就彻底一些,这样才能取得张坚完全的信任。
果然,丁存义的表现让张坚刮目相看,而张寨乡亲们也为丁存义的表现而震惊,丁存义在张寨人心中的地位急剧上升,仅次于张坚。
无主的田地也有好些亩,这些都是全家死绝或者失踪的,张坚和社兵们商议过后,把这些田地的麦子也都收归民社所有。
离麦熟越来越近了,各项准备工作也都完成。磨砺的锋利的镰刀,晒麦子的场地,碾麦子的石滚,各项准备全部就绪。
为了提高收麦效率,张坚按民社编制,组成了互助组,按什为单位编组,大家合作收麦子。
艳阳高照,流金似火,麦田中镰刀飞快的伸缩着,随着“刺啦刺啦
‘的声音,一缕缕的麦子被割下,随手放成一堆。
后面的人则把一堆堆的麦子捆成捆,背到田埂的路上,装上大车。随着一车麦子被装满,车夫扬起长鞭,轻轻抽打着黄牛的屁股,黄牛便吭哧吭哧的拉动了大车,把麦子拉到麦场。
烈日下,暴晒的干蹦蹦的麦子摊满了整个场地,黄牛拉着硕大的石碾子在场地里滚动,随着石碾子的碾压,麦粒与麦穗脱离开来。
午饭时刻到了,村里负责做饭的妇女挑着担子来到了麦场,一担担雪白的馒头配着炒的喷香的豆角,勾的人哈喇子直流,一桶桶的绿豆汤最是消暑解乏。
劳累了一上午的男人们吃着松软的馒头,喝着凉凉的绿豆汤,简直美到了心里。
张坚端着一碗绿豆汤,对递给自己的妇人道谢:“谢谢嫂子。”
妇人是社兵张狗子的老婆,而张狗子在攻打荒村时死在了李**子的刀下。
失去了男人的人家一般日子过的都颇为凄惶。但是在张寨民社,张坚规定了凡是阵亡的社兵,其家属子女都由民社照顾,直到子女成年。
张狗子家的麦子都是由张狗子生前所在的什的社兵帮助收割。
听了张坚的感谢,妇人勉强笑了笑。
看着妇人头上的白绢,那是为他男人带的孝,没有自己决定攻打荒村土匪,也许她男人就不会死去,但张坚知道自己别无选择,在这样一个乱世,想寿终正寝、儿孙环绕的老死在床铺上注定是个奢望。
每个人都会死去,但张坚要做的是让更多的亲人活下去。
“嫂子家里有什么事只管对我说,狗子哥是为咱们民社战死,你们家的事就是民社的事。”张坚柔声道。
妇人脸上露出一丝感动:“家里没什么事,就是狗蛋,都八岁了,每天就知道瞎玩,秀才你看,能不能给他开个蒙,让他也学几个字。”妇人小声提着要求,不是为她自己,而是希望张坚能教儿子识字,将来有个好的前程。
张寨有现在几十个孩子,却没有人教识字,以前是张坚的父亲张老秀才为张寨的孩子开蒙。张老秀才去世后,张坚醉心功名搬进了开封城里,张寨就再没人教孩子识字。
“等有了时间,我会为村里所有孩子开蒙。”张坚保证道。后世的经验告诉张坚,一个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同样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也许自己还应该给民社的社兵扫盲,教他们认字,教他们文化,张坚对自己道。
有了分工合作,麦子收的速度很快,十多天的时间,整个张寨一千多亩的麦子全部收割完毕,拉进了麦场,就等着脱粒装袋。
然而,麦收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大队人马来到了张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