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结束和开始
十月份,自京城的信使到金陵再北归,江南的冬渐深。一场细密的白雪,冷冷咧咧的将浩荡山河笼罩,在天地间描绘出一副苍茫、安宁的画面。
大运河上,一艘精美的楼船于下午时分游入画卷中,徐徐的抵达扬州的东关渡头。楼船中的乘客正是前往京城的南京吏部尚书宁儒。另有美妾、老仆、长随相随。
如今海运繁盛。每日自岭南、泉州、华亭等港口至天津的船只络绎不绝。更别提往来高丽、东瀛等地的船只。大运河的千年繁华,正在逐渐的淡去。
扬州知府沈长吉带着扬州府中的几名官员并十几名随从,等在东关码头上。小雪飘扬,遮掩着十数张伞盖。
除沈知府外,驻守在扬州的淮扬巡抚,分守道,分巡道等大小官员并没有前来迎接。
值此之时,朝堂风云变化!执政九年多的齐中堂因病致仕,以曾大绅为执政宰辅。萧丕、殷鹏为辅。此时,龙江先生因天子问询江南纺织厂事故进京。纺织厂近年来已出现多起工伤。官场中人对他的仕途并不看好。
高大的楼船抵达码头后,沈长吉迎着龙江先生,一路至驿馆中。
接风宴设在驿馆东的小楼中。此处可以俯瞰扬州城东的美景:江城一色。扬州盐商们的园林天下闻名。扬州城外的驿馆,自也是一等一的精美。景色宜人。
永兴年间,大学士齐驰主持盐法改革,改总商制的纲盐法为票盐法。楚西各岸,盐价骤贱,民众为之欢声雷动。扬州盐商的辉煌就此一去不复返!
扬州盐商大部分都是徽商。盐法改变后,衰落的徽商们,将资本转投至贾环在江南所主导的金融、工业、文化产业中,得以保留元气。并没有如同贾环原时空的清末那样:家产被抄,屋舍园林,一律罚没,家族子孙,流离失所。
此时,扬州园林依旧维持着昔日的体面、辉煌,就是例证。当然,扬州不再是江南的文化中心,徽商亦不没有参与发行纸币。这正是其实力衰退。
雪花飞扬的洒落,覆盖着假山、奇石,松林。小楼内点着炭盆,温暖如春。
小厮们送上酒菜,悄然的退下小楼。沈长吉作为龙江先生的门生,陪着吃了几杯酒,语气带着迟疑,缓缓的道:“老师此去京师…,当小心京师气候。”
龙江先生时年将近六十,闻言微微一笑,抿着黄酒,淡然的道:“长吉,你有心了。”
天下皆以为权力中心在京师。但真的如此吗?其实不然。权力的中心在金陵:贾环。
一代名相齐驰因病致仕。长久以来,永兴朝稳定的权力平衡被打破。京中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暗潮涌动。然而,齐中堂亦欲平稳过度。贾子玉想政局稳定,天子想朝堂安宁。他此去京师是接任吏部尚书。
…
…
冬日,天晴。京城西北郊,大明宫。
长春仙馆。
富丽堂皇的皇家殿宇中,永兴天子宁淅一个人在屋中独处。冬日上午的阳光从洁净的玻璃窗透进来,落在白玉地板上。带着冬季特有的幽静的气息。
太监、宫女们都等候在门外。宁淅思绪飘散。他母亲生前来大明宫,便是住在此处。
齐先生致仕。平静了近九年的帝王生涯,就此打破。现在的国家,并非中原一地,北至贝尔加湖、西至呼罗珊,南至南洋诸岛,东至东瀛等岛。海上千帆竞发,带回来的消息,日新月异。
纵然为皇帝多年,但他对于如何妥善、合格的处理天下大事,还是没有足够的自信。
所以,在宰辅、大臣等等政治安排落定后,他依旧去信给江南的先生,希望先生能回京城帮他。
宁淅正沉思着时,太监总管袁琪静悄悄的走进来,低声汇报道:“万岁,长公主到了。”
永兴朝的长公主只有一位:吴王嫡女,执掌少府的永清公主宁潇。她深得天子信任。在朝中颇有呼应者。
宁潇稍后自殿外而来。贴身的丫鬟紫儿、婉儿两人留在殿门口。她二十九岁的年龄,穿一身浅白色的宫装,身姿修长。举步徐徐而来,气质静谧、明艳。
倾城佳人。
宁淅笑一笑,“潇姐姐…”做个手势,免掉宁潇的礼节,急切的道:“可是先生的回信到了?”
他和先生的私信,从不走官方渠道。明万历皇帝和王锡爵的沟通,就是私信被泄。再者,先生信中的言辞之意,唯有潇姐姐才能解读的透彻。
宁潇轻轻的一笑,从袖袋里取出贾环自金陵回的书信,递给宁淅,“陛下先看看。”
“嗯。”宁淅欣喜的接过信,聚精会神的读着信。半响之后,难掩失望之色。
信中,先生敦敦教导,勉励他尽力而为。治国不要怕犯错误,重要的是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宁淅收起书信,叹道:“唉…!潇姐姐,先生为文坛宗师,爱江南美景,不爱这北国风光!”
永兴六年,大周的文坛领袖方宗师去世。谥:文成。贾环继承方宗师的衣钵(方宗师是贾环乡试的座师),为国朝文坛新的领袖!在报纸上大力推行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
宁潇温雅的笑一笑,“美景一时观不透,天缘有份画中游。”
她亦想贾环来京师。但,现在确实不是时机。并非有贾环当年当着百官的面许诺,在永兴朝永不入仕的阻拦,而是政治上的因素。现在正是天子掌权时!
齐大学士致仕,至此时十一月底,种种政治安排已经落实。这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同时,这亦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启。
…
…
十一月底,京中正寒冷着。讲武堂第六期的毕业生林司,以千户职,分配到正阳门当差,已经过去数月。
傍晚时分,一帮同僚们在城门口的耳房里闲聊着报纸上的趣事:沙俄与奥斯曼、法兰西的大战又起。
...
...
腊月时节,金陵城中尽是节日气氛。春联、年画在街肆上随处可见。
昭文园中,贾环在书房的窗前,看着书房后的几杆翠竹,沉吟着。
突然,身后传来脚步声。贾环从沉思中惊醒过来,见是宝姐姐进来,笑一笑。
宝钗穿着素雅的水白色棉袄,额前刘海整齐。娴雅的轻声道:“夫君还在思量去京城的事吗?”
贾环笑着摇头,让她放宽心,“姐姐,我不去的。”
大运河上,一艘精美的楼船于下午时分游入画卷中,徐徐的抵达扬州的东关渡头。楼船中的乘客正是前往京城的南京吏部尚书宁儒。另有美妾、老仆、长随相随。
如今海运繁盛。每日自岭南、泉州、华亭等港口至天津的船只络绎不绝。更别提往来高丽、东瀛等地的船只。大运河的千年繁华,正在逐渐的淡去。
扬州知府沈长吉带着扬州府中的几名官员并十几名随从,等在东关码头上。小雪飘扬,遮掩着十数张伞盖。
除沈知府外,驻守在扬州的淮扬巡抚,分守道,分巡道等大小官员并没有前来迎接。
值此之时,朝堂风云变化!执政九年多的齐中堂因病致仕,以曾大绅为执政宰辅。萧丕、殷鹏为辅。此时,龙江先生因天子问询江南纺织厂事故进京。纺织厂近年来已出现多起工伤。官场中人对他的仕途并不看好。
高大的楼船抵达码头后,沈长吉迎着龙江先生,一路至驿馆中。
接风宴设在驿馆东的小楼中。此处可以俯瞰扬州城东的美景:江城一色。扬州盐商们的园林天下闻名。扬州城外的驿馆,自也是一等一的精美。景色宜人。
永兴年间,大学士齐驰主持盐法改革,改总商制的纲盐法为票盐法。楚西各岸,盐价骤贱,民众为之欢声雷动。扬州盐商的辉煌就此一去不复返!
扬州盐商大部分都是徽商。盐法改变后,衰落的徽商们,将资本转投至贾环在江南所主导的金融、工业、文化产业中,得以保留元气。并没有如同贾环原时空的清末那样:家产被抄,屋舍园林,一律罚没,家族子孙,流离失所。
此时,扬州园林依旧维持着昔日的体面、辉煌,就是例证。当然,扬州不再是江南的文化中心,徽商亦不没有参与发行纸币。这正是其实力衰退。
雪花飞扬的洒落,覆盖着假山、奇石,松林。小楼内点着炭盆,温暖如春。
小厮们送上酒菜,悄然的退下小楼。沈长吉作为龙江先生的门生,陪着吃了几杯酒,语气带着迟疑,缓缓的道:“老师此去京师…,当小心京师气候。”
龙江先生时年将近六十,闻言微微一笑,抿着黄酒,淡然的道:“长吉,你有心了。”
天下皆以为权力中心在京师。但真的如此吗?其实不然。权力的中心在金陵:贾环。
一代名相齐驰因病致仕。长久以来,永兴朝稳定的权力平衡被打破。京中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暗潮涌动。然而,齐中堂亦欲平稳过度。贾子玉想政局稳定,天子想朝堂安宁。他此去京师是接任吏部尚书。
…
…
冬日,天晴。京城西北郊,大明宫。
长春仙馆。
富丽堂皇的皇家殿宇中,永兴天子宁淅一个人在屋中独处。冬日上午的阳光从洁净的玻璃窗透进来,落在白玉地板上。带着冬季特有的幽静的气息。
太监、宫女们都等候在门外。宁淅思绪飘散。他母亲生前来大明宫,便是住在此处。
齐先生致仕。平静了近九年的帝王生涯,就此打破。现在的国家,并非中原一地,北至贝尔加湖、西至呼罗珊,南至南洋诸岛,东至东瀛等岛。海上千帆竞发,带回来的消息,日新月异。
纵然为皇帝多年,但他对于如何妥善、合格的处理天下大事,还是没有足够的自信。
所以,在宰辅、大臣等等政治安排落定后,他依旧去信给江南的先生,希望先生能回京城帮他。
宁淅正沉思着时,太监总管袁琪静悄悄的走进来,低声汇报道:“万岁,长公主到了。”
永兴朝的长公主只有一位:吴王嫡女,执掌少府的永清公主宁潇。她深得天子信任。在朝中颇有呼应者。
宁潇稍后自殿外而来。贴身的丫鬟紫儿、婉儿两人留在殿门口。她二十九岁的年龄,穿一身浅白色的宫装,身姿修长。举步徐徐而来,气质静谧、明艳。
倾城佳人。
宁淅笑一笑,“潇姐姐…”做个手势,免掉宁潇的礼节,急切的道:“可是先生的回信到了?”
他和先生的私信,从不走官方渠道。明万历皇帝和王锡爵的沟通,就是私信被泄。再者,先生信中的言辞之意,唯有潇姐姐才能解读的透彻。
宁潇轻轻的一笑,从袖袋里取出贾环自金陵回的书信,递给宁淅,“陛下先看看。”
“嗯。”宁淅欣喜的接过信,聚精会神的读着信。半响之后,难掩失望之色。
信中,先生敦敦教导,勉励他尽力而为。治国不要怕犯错误,重要的是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宁淅收起书信,叹道:“唉…!潇姐姐,先生为文坛宗师,爱江南美景,不爱这北国风光!”
永兴六年,大周的文坛领袖方宗师去世。谥:文成。贾环继承方宗师的衣钵(方宗师是贾环乡试的座师),为国朝文坛新的领袖!在报纸上大力推行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
宁潇温雅的笑一笑,“美景一时观不透,天缘有份画中游。”
她亦想贾环来京师。但,现在确实不是时机。并非有贾环当年当着百官的面许诺,在永兴朝永不入仕的阻拦,而是政治上的因素。现在正是天子掌权时!
齐大学士致仕,至此时十一月底,种种政治安排已经落实。这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同时,这亦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启。
…
…
十一月底,京中正寒冷着。讲武堂第六期的毕业生林司,以千户职,分配到正阳门当差,已经过去数月。
傍晚时分,一帮同僚们在城门口的耳房里闲聊着报纸上的趣事:沙俄与奥斯曼、法兰西的大战又起。
...
...
腊月时节,金陵城中尽是节日气氛。春联、年画在街肆上随处可见。
昭文园中,贾环在书房的窗前,看着书房后的几杆翠竹,沉吟着。
突然,身后传来脚步声。贾环从沉思中惊醒过来,见是宝姐姐进来,笑一笑。
宝钗穿着素雅的水白色棉袄,额前刘海整齐。娴雅的轻声道:“夫君还在思量去京城的事吗?”
贾环笑着摇头,让她放宽心,“姐姐,我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