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8章 秘书
刘尚并不是专职的民政官员,但在海南岛期间倒也做过不少针对民众和新移民的宣讲活动,这本来就是他所擅长的技能,若非如此也不会被于小宝看中,将他召入青年团,然后送来山东。对于如何向刚刚接触海汉的大明移民介绍这个国家的概况和相关的移民政策,刘尚在三亚的时候都已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像马家庄移民营这种两百多听众的小场面,对他而言并不存在什么操作上的困难。
“本人刘尚,今天谨代表海汉民政部,向各位父老乡亲介绍一下我海汉国的情况,以及各位今后的生活安排问题……”
刘尚不急不慢地开始了宣讲,同时也在观察着这些听众的反应。一名好的演讲者,必须具备根据听众情绪变化调整自己演讲内容、节奏和风格的能力,而刘尚在长期的街头说书演出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又学习了海汉宣传部门整理的各种理论知识,在这个领域的能力可以说已经算得上出类拔萃,即便是看似无所不能的穿越者也极少有人能在这方面胜过他。
在北上的漫漫航程中,刘尚与同舱的苏峮就移民问题作过多次的深入交流,他也从苏峮那里学到了很多仅仅依靠宣讲活动无法获取到的知识。其中有一个让他印象十分深刻的套路,那便是如何在宣讲活动过程中分辨出移民中的居心叵测者。
海汉在大明南方的沿海地区建立了众多移民招募点,不管是早期还是现在,都有许多人怀着不善的心思混入移民营中,或是指望在移民营里拉帮结派趁乱发财,或是想要借这个渠道以移民身份潜伏到海汉境内。这些人并不是为了逃离战乱或贫苦而选择移民,他们假意投靠海汉的真实目的往往不可告人,如果不加以辨识处理,日后很容易会成为海汉社会中的病毒。
民政和安全部门在长期的工作中总结出了许多方法来对移民的属性进行辨别区分,其中很有效的一个办法便是观察新移民在听取政策宣讲期间的反应。但凡居心不良的人,往往对于海汉国情的介绍并不关心,因为这对他们而言只是无谓的洗脑宣传,心中早就有了拒不接受的意愿。他们往往只在意移民营内部的规章制度,或是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海汉国的归化籍,这些才是他们达成各自目的的关键。
而真正想要在海汉落脚的人,却往往会对移民宣传中描述海汉国泰民安,富足安定的部分大感兴趣,因为那才是他们未来生活的希望所在,也是他们选择放弃故土投奔海汉的最主要原因。至于规章制度和安置方案,普通移民虽然也会关心,但对这些走投无路的人来说,被海汉安排到哪里、从事何种工作,都肯定远远好过当下的生存环境,所以其实对于这些内容反倒是没那么在意。
刘尚本来就是一个观察能力不错的人,他将苏峮的经验与自己过去的经历两相对照,果然觉得大有道理。特别是回想起他自己通过移民渠道进入海汉移民营的那段时日,心态简直就是与苏峮所说的情况一模一样。而刘尚也由此更深刻地意识到,为何海汉针对移民的宣讲内容中,要用大量的篇幅来宣传海汉国的种种美好,过去他仅仅以为这是海汉人的洗脑攻势,但经过苏峮的讲解之后,才明白原来还能起到这样秘而不宣的功用。
不过在来到山东之后,刘尚还没有真正尝试过这样的手段。不得不说命运的安排十分巧妙,刘尚这一路上学了不少移民事务,到山东没多久便被点将,派到这马家庄移民营来主持宣传工作。如果不是近期所学到的这些东西,他大概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现这里的种种不正常状况。
二百多名移民席地而坐,听刘尚讲述关于海汉国的概况。这些移民绝大多数都是来附近州县的贫苦人,实在活不下去了才会选择背井离乡,试图投靠海汉人混一个温饱生计。虽然刘尚自己并没有拼命为海汉吹嘘的意愿,但他相对比较客观的描述,对他们这些没怎么见过市面,顶多就进过州府城中卖过菜的乡下人来说,海汉国已经是一个天堂一般的去处了。不少人的眼神都是闪闪发光,对于描述中那个美好国度充满了憧憬。
而在此过程中,刘尚也特地留意了刚才被马博点名过的几个人,这些人眼神游移,摇头晃脑,注意力根本就没在刘尚这里,正好符合苏峮曾经提到过的那些特征。
对刘尚来说这不是什么巧合,而是验证了他先前的一些猜测。这个移民营里有一些人并不指望移民去海汉生活,而恰巧他们与这个移民营的主管马博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刘尚不知道他们真正的身份是什么,但如果是求生的难民,绝无可能对自己所描绘出的未来景象如此麻木。而且这些人并不善于在人群中隐藏自己,如果是真正的专业人士,就算对这番讲话不感兴趣,也绝不会表现出如此业余的反应。
这些人的存在,除了马博之外,民政部、安全部,以及马博在这里的顶头上司陈一鑫是否知情,这是刘尚接下来考虑到的问题。他才到马家庄第二天,对于这里的状况也不甚了解,甚至都不知道陈一鑫将自己调来这边的原因是否还有别的什么隐情。刘尚并不打算立即向陈一鑫或是其他人报告自己的发现,在没有明确的实证之前,这些人的存在其实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对方行事并不专业,刘尚相信自己继续观察就一定能得到更多的信息。
在距离移民营仅百丈的一间屋子里,陈一鑫也正在向自己的秘书过问移民营的事务:“昨天从芝罘岛调过来的那名宣传干部,现在已经开始工作了吗?”
那名秘书微微躬身应道:“回首长,刘尚今天上午去了移民营,据说是准备召开一次宣讲活动,或许这个时候已经开始了。”
为陈一鑫服务的秘书名叫曾晓文,年少时便在大明科举考中过秀才,算得上是移民中比较少见的高级知识分子。而他并非是那种抱着经史子集不放的穷酸文人,在投靠海汉之前,他曾在浙江某个县城里为某位知县当过三年师爷。如果不是那位知县突然在任上病逝,他或许还有机会再往更高的地方爬几步。像这样有一定才干和从政经验的文化人,正是海汉最愿花大力气招揽的对象。
正巧在曾晓文失业的当口上,海汉军打进了舟山,并且很快在宁波外海立足扎根,开始在浙江境内招募各色人等。那段时期海汉的招募告示贴满了宁波府各县,曾晓文注意到海汉人对有功名的大明文人给予了极其优厚的条件待遇,远远比他当师爷的收入要高。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曾晓文搭船去了舟山面试,然后便很顺利地被录取了。
当时对他进行终试的是军方高官钱天敦,面试结束之后便直接了当地问他是否愿意入籍海汉,搏一个富贵给后代造福。曾晓文去舟山的时候本来并没有这个打算,于是婉拒了钱天敦的邀请,但他没有料到钱天敦还另有大招,立刻开出了可观的价码邀他入伙。在移民补贴金加码到千两纹银之后,曾晓文终于抵挡不住诱惑,咬着牙答应了这个邀约,这笔钱对他来说绝非小数目,何况这还仅仅只是一次性的补贴,并非入职之后的正式收入。
很快曾晓文便被送去三亚,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文职工作培训,然后又再次回到浙江,成为了海汉驻军中的一名文职军官。钱天敦为他开出的高价当然不是白给的,曾晓文回到浙江之后,为海汉在当地的各种活动都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特别是1634年海汉军方和安全部联手在杭州执行的斩首行动,熟悉浙江地方状况的曾晓文在策划阶段出了不少力,并在事后得到了国防部的嘉奖。
曾晓文同时也得到了一个新的职务,便是出任陈一鑫的专职秘书。这个职务其实与他过去在县衙里当师爷有诸多相似之处,说是重操旧业也不为过,只是换了一个海汉式的称呼而已。曾晓文就任之后便随陈一鑫北上山东,之后陈一鑫被指派负责民政事务,很多时候就是由更为熟悉政务操作的曾晓文在代为处理。对于这名得力手下,陈一鑫也给予了极大的信任,比如马家庄移民营这边的工作变更,他就交给了曾晓文去跟进。
听完曾晓文的回答之后,陈一鑫沉默了一阵才又继续问道:“我原本想要的人因为要配合军事法庭查办案件来不了,所以才找了这个刘尚临时替代,也不知道他能不能胜任。前天的庆功宴上,你应该是见过他的吧,你对这个人印象如何?”
曾晓文应道:“感觉挺沉稳,另外从档案上看,此人在三亚的工作得到了宣传部与青年团的推荐,专业能力应该颇为不错,应付这移民营的事情理当不在话下。”
陈一鑫原本申请调来这边的人员其实是民政部的苏峮,不过因为苏峮踢爆了军方在移民工作中存在的疏漏,目前正在协助安全部和军事法庭进行调查,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把刘尚从芝罘岛调了过来。其实关于刘尚的个人资料,他也已经看过,只是习惯了要再听听自己这个秘书的意见。有些时候,曾晓文能够站在他自己的角度上给出一些独特的见解,而这往往会是陈一鑫思考问题时的盲区。
“但我担心不是他能不能应付移民营的差事,而是怕他过于能干,管了不该管的事,影响到我们的部署。”陈一鑫轻声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曾晓文心领神会地应道:“那卑职回头去找他聊聊。”
“该说的才说,不该说的就别说。”陈一鑫没有反对曾晓文的建议,只是又特意叮嘱了两句。
在十月的刺杀案之后,军方对登州官府施以了一系列的报复措施,并且做出了一副要从海陆出兵一同攻打登州的架势,吓得明军只能龟缩在城内闭门不出。后来军方北上攻打辽东,但也并未放弃追查郑艾这条线索,因为郑艾对马家庄的兵力部署状况和陈一鑫的起居信息掌握得实在太多,这个状况并不正常。
按照安全部的看法,占领区内必定有人向明军提供了详尽的情报,而且很有可能是一个运作了一段时间的情报网。不管是军方还是安全部,当然不能坐视山东占领区内有这种敌方的情报网存在,所以调查工作一直都仍在秘密进行。
安全部在此之前已经查到了一些线索,不过郝万清希望能够将其一网打尽,所以一直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在暗中慢慢进行排查。而这个时候北上干部团队的民政干部苏峮在交接工作的过程中,让军方在移民方面的阴暗面也被爆了出来。
在海汉占领福山县这一年多时间中,本地的民政事务一直是由军方代管,这其中出现一些以权谋私的状况也是在所难免。陈一鑫等高层军官并非完全不知情,但水至清则无鱼,如果完全没了油水好处,很多工作就未免难以开展下去了。只是移民环节的问题被爆出之后,安全部认为这或许与正在查办中的情报案有关联,因此要求军方配合安全部的调查并提供更多的信息。
其中的一项要求,便是配合安全部对包括马家庄移民营在内的所有移民机构进行调查。陈一鑫虽然对郝万清没有任何成见,但他并没打算要把自家地头上的事情全权交给安全部来查办。不管马家庄移民营存在怎样的问题,陈一鑫都希望赶在安全部动手之前尽快自行解决。
“本人刘尚,今天谨代表海汉民政部,向各位父老乡亲介绍一下我海汉国的情况,以及各位今后的生活安排问题……”
刘尚不急不慢地开始了宣讲,同时也在观察着这些听众的反应。一名好的演讲者,必须具备根据听众情绪变化调整自己演讲内容、节奏和风格的能力,而刘尚在长期的街头说书演出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又学习了海汉宣传部门整理的各种理论知识,在这个领域的能力可以说已经算得上出类拔萃,即便是看似无所不能的穿越者也极少有人能在这方面胜过他。
在北上的漫漫航程中,刘尚与同舱的苏峮就移民问题作过多次的深入交流,他也从苏峮那里学到了很多仅仅依靠宣讲活动无法获取到的知识。其中有一个让他印象十分深刻的套路,那便是如何在宣讲活动过程中分辨出移民中的居心叵测者。
海汉在大明南方的沿海地区建立了众多移民招募点,不管是早期还是现在,都有许多人怀着不善的心思混入移民营中,或是指望在移民营里拉帮结派趁乱发财,或是想要借这个渠道以移民身份潜伏到海汉境内。这些人并不是为了逃离战乱或贫苦而选择移民,他们假意投靠海汉的真实目的往往不可告人,如果不加以辨识处理,日后很容易会成为海汉社会中的病毒。
民政和安全部门在长期的工作中总结出了许多方法来对移民的属性进行辨别区分,其中很有效的一个办法便是观察新移民在听取政策宣讲期间的反应。但凡居心不良的人,往往对于海汉国情的介绍并不关心,因为这对他们而言只是无谓的洗脑宣传,心中早就有了拒不接受的意愿。他们往往只在意移民营内部的规章制度,或是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海汉国的归化籍,这些才是他们达成各自目的的关键。
而真正想要在海汉落脚的人,却往往会对移民宣传中描述海汉国泰民安,富足安定的部分大感兴趣,因为那才是他们未来生活的希望所在,也是他们选择放弃故土投奔海汉的最主要原因。至于规章制度和安置方案,普通移民虽然也会关心,但对这些走投无路的人来说,被海汉安排到哪里、从事何种工作,都肯定远远好过当下的生存环境,所以其实对于这些内容反倒是没那么在意。
刘尚本来就是一个观察能力不错的人,他将苏峮的经验与自己过去的经历两相对照,果然觉得大有道理。特别是回想起他自己通过移民渠道进入海汉移民营的那段时日,心态简直就是与苏峮所说的情况一模一样。而刘尚也由此更深刻地意识到,为何海汉针对移民的宣讲内容中,要用大量的篇幅来宣传海汉国的种种美好,过去他仅仅以为这是海汉人的洗脑攻势,但经过苏峮的讲解之后,才明白原来还能起到这样秘而不宣的功用。
不过在来到山东之后,刘尚还没有真正尝试过这样的手段。不得不说命运的安排十分巧妙,刘尚这一路上学了不少移民事务,到山东没多久便被点将,派到这马家庄移民营来主持宣传工作。如果不是近期所学到的这些东西,他大概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现这里的种种不正常状况。
二百多名移民席地而坐,听刘尚讲述关于海汉国的概况。这些移民绝大多数都是来附近州县的贫苦人,实在活不下去了才会选择背井离乡,试图投靠海汉人混一个温饱生计。虽然刘尚自己并没有拼命为海汉吹嘘的意愿,但他相对比较客观的描述,对他们这些没怎么见过市面,顶多就进过州府城中卖过菜的乡下人来说,海汉国已经是一个天堂一般的去处了。不少人的眼神都是闪闪发光,对于描述中那个美好国度充满了憧憬。
而在此过程中,刘尚也特地留意了刚才被马博点名过的几个人,这些人眼神游移,摇头晃脑,注意力根本就没在刘尚这里,正好符合苏峮曾经提到过的那些特征。
对刘尚来说这不是什么巧合,而是验证了他先前的一些猜测。这个移民营里有一些人并不指望移民去海汉生活,而恰巧他们与这个移民营的主管马博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刘尚不知道他们真正的身份是什么,但如果是求生的难民,绝无可能对自己所描绘出的未来景象如此麻木。而且这些人并不善于在人群中隐藏自己,如果是真正的专业人士,就算对这番讲话不感兴趣,也绝不会表现出如此业余的反应。
这些人的存在,除了马博之外,民政部、安全部,以及马博在这里的顶头上司陈一鑫是否知情,这是刘尚接下来考虑到的问题。他才到马家庄第二天,对于这里的状况也不甚了解,甚至都不知道陈一鑫将自己调来这边的原因是否还有别的什么隐情。刘尚并不打算立即向陈一鑫或是其他人报告自己的发现,在没有明确的实证之前,这些人的存在其实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对方行事并不专业,刘尚相信自己继续观察就一定能得到更多的信息。
在距离移民营仅百丈的一间屋子里,陈一鑫也正在向自己的秘书过问移民营的事务:“昨天从芝罘岛调过来的那名宣传干部,现在已经开始工作了吗?”
那名秘书微微躬身应道:“回首长,刘尚今天上午去了移民营,据说是准备召开一次宣讲活动,或许这个时候已经开始了。”
为陈一鑫服务的秘书名叫曾晓文,年少时便在大明科举考中过秀才,算得上是移民中比较少见的高级知识分子。而他并非是那种抱着经史子集不放的穷酸文人,在投靠海汉之前,他曾在浙江某个县城里为某位知县当过三年师爷。如果不是那位知县突然在任上病逝,他或许还有机会再往更高的地方爬几步。像这样有一定才干和从政经验的文化人,正是海汉最愿花大力气招揽的对象。
正巧在曾晓文失业的当口上,海汉军打进了舟山,并且很快在宁波外海立足扎根,开始在浙江境内招募各色人等。那段时期海汉的招募告示贴满了宁波府各县,曾晓文注意到海汉人对有功名的大明文人给予了极其优厚的条件待遇,远远比他当师爷的收入要高。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曾晓文搭船去了舟山面试,然后便很顺利地被录取了。
当时对他进行终试的是军方高官钱天敦,面试结束之后便直接了当地问他是否愿意入籍海汉,搏一个富贵给后代造福。曾晓文去舟山的时候本来并没有这个打算,于是婉拒了钱天敦的邀请,但他没有料到钱天敦还另有大招,立刻开出了可观的价码邀他入伙。在移民补贴金加码到千两纹银之后,曾晓文终于抵挡不住诱惑,咬着牙答应了这个邀约,这笔钱对他来说绝非小数目,何况这还仅仅只是一次性的补贴,并非入职之后的正式收入。
很快曾晓文便被送去三亚,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文职工作培训,然后又再次回到浙江,成为了海汉驻军中的一名文职军官。钱天敦为他开出的高价当然不是白给的,曾晓文回到浙江之后,为海汉在当地的各种活动都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特别是1634年海汉军方和安全部联手在杭州执行的斩首行动,熟悉浙江地方状况的曾晓文在策划阶段出了不少力,并在事后得到了国防部的嘉奖。
曾晓文同时也得到了一个新的职务,便是出任陈一鑫的专职秘书。这个职务其实与他过去在县衙里当师爷有诸多相似之处,说是重操旧业也不为过,只是换了一个海汉式的称呼而已。曾晓文就任之后便随陈一鑫北上山东,之后陈一鑫被指派负责民政事务,很多时候就是由更为熟悉政务操作的曾晓文在代为处理。对于这名得力手下,陈一鑫也给予了极大的信任,比如马家庄移民营这边的工作变更,他就交给了曾晓文去跟进。
听完曾晓文的回答之后,陈一鑫沉默了一阵才又继续问道:“我原本想要的人因为要配合军事法庭查办案件来不了,所以才找了这个刘尚临时替代,也不知道他能不能胜任。前天的庆功宴上,你应该是见过他的吧,你对这个人印象如何?”
曾晓文应道:“感觉挺沉稳,另外从档案上看,此人在三亚的工作得到了宣传部与青年团的推荐,专业能力应该颇为不错,应付这移民营的事情理当不在话下。”
陈一鑫原本申请调来这边的人员其实是民政部的苏峮,不过因为苏峮踢爆了军方在移民工作中存在的疏漏,目前正在协助安全部和军事法庭进行调查,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把刘尚从芝罘岛调了过来。其实关于刘尚的个人资料,他也已经看过,只是习惯了要再听听自己这个秘书的意见。有些时候,曾晓文能够站在他自己的角度上给出一些独特的见解,而这往往会是陈一鑫思考问题时的盲区。
“但我担心不是他能不能应付移民营的差事,而是怕他过于能干,管了不该管的事,影响到我们的部署。”陈一鑫轻声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曾晓文心领神会地应道:“那卑职回头去找他聊聊。”
“该说的才说,不该说的就别说。”陈一鑫没有反对曾晓文的建议,只是又特意叮嘱了两句。
在十月的刺杀案之后,军方对登州官府施以了一系列的报复措施,并且做出了一副要从海陆出兵一同攻打登州的架势,吓得明军只能龟缩在城内闭门不出。后来军方北上攻打辽东,但也并未放弃追查郑艾这条线索,因为郑艾对马家庄的兵力部署状况和陈一鑫的起居信息掌握得实在太多,这个状况并不正常。
按照安全部的看法,占领区内必定有人向明军提供了详尽的情报,而且很有可能是一个运作了一段时间的情报网。不管是军方还是安全部,当然不能坐视山东占领区内有这种敌方的情报网存在,所以调查工作一直都仍在秘密进行。
安全部在此之前已经查到了一些线索,不过郝万清希望能够将其一网打尽,所以一直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在暗中慢慢进行排查。而这个时候北上干部团队的民政干部苏峮在交接工作的过程中,让军方在移民方面的阴暗面也被爆了出来。
在海汉占领福山县这一年多时间中,本地的民政事务一直是由军方代管,这其中出现一些以权谋私的状况也是在所难免。陈一鑫等高层军官并非完全不知情,但水至清则无鱼,如果完全没了油水好处,很多工作就未免难以开展下去了。只是移民环节的问题被爆出之后,安全部认为这或许与正在查办中的情报案有关联,因此要求军方配合安全部的调查并提供更多的信息。
其中的一项要求,便是配合安全部对包括马家庄移民营在内的所有移民机构进行调查。陈一鑫虽然对郝万清没有任何成见,但他并没打算要把自家地头上的事情全权交给安全部来查办。不管马家庄移民营存在怎样的问题,陈一鑫都希望赶在安全部动手之前尽快自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