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2章
拿下福建对海汉意义非凡,这也就意味着海汉已完全控制了东亚大陆最为重要的航道之一福建海峡。尽管接下来理顺各方关系,消化这片新统治区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海汉执委会很乐观地认为,福建所能提供的资源和人口将有助于海汉在东亚大陆上的进一步扩张,而且很快就会见到成效。
至于如何要消化许心素在福建经营的数万许家军,海汉国防部对此其实也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方案。
海汉与许心素达成的约定中,对于许家军的处理方式是要将其整编为海汉军,并且保留许家子弟在军中的将官职位和指挥权。但对于许家军保留多少兵力的编制,并没有约定一个明确的数目,因此国防部完全可以在这个环节上用些手段,让许家的高级武官都变成光杆司令。
不过国防部倒也没有一上来就采用这么激进的手段,而是先与许家的武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今后发展方向的期望。
如果愿意服从海汉安排,到海外驻防或带兵打仗,那么国防部就将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其原有编制,并且会在装备、军饷、驻防条件、军功封赏等方面给予海汉军正规部队同等待遇。
如果不愿离开福建,只接受在原地区继续带兵的安排,国防部就只保留其职位,而原有编制将被转化为地方守备军,只能享受民团武装的待遇。这也就意味着今后凭借军功往上爬的机会变得微乎其微,很快就会在军方体系中变得边缘化,失去晋升的可能性。
没有野心的人,可以选择在地方上当个守备武官,安安稳稳地过完下半辈子也就是了。如果想要在军事方面有所建树,甚至是凭借军功光耀后世,那就得接受海汉的安排,放弃现有的地盘,带着部队征战海外。
当然了,如果不愿继续当武官,也可直接交出兵权,海汉会给予其他相当的官职,或是在其他方面提供补偿条件。比如说给予某个地区的贸易特许经营权,又或是为其子弟提供到三亚高等学府留学深造的机会。
虽然国防部这样的做法是在变相削减许氏家族的武装实力,但并没有违反海汉与许心素之间的协定,而且也给目前担任武官的许家子弟留出了后路。相对直接削去兵权的做法,其实算是相当温和了。
而许家子弟在此之前也都得到过许心素的授意,让他们在兵权的交接环节上不要太过坚持,切忌不能跟海汉对着干,所以对于国防部作出的安排,基本上都没有太大的异议。
许心素的子侄辈虽都是高级将领,但大多也已是年近半百之人,要让他们再率兵前往海外长期驻扎,其实也没有多少人有这样的意愿了。戎马半生,如今能在家乡养老就是最好的安排,何苦还要那么拼命去争什么军功前程。
而许氏家族中愿意到海外拼一拼的年轻子弟,海汉军方也会给予机会,安排他们前往海汉的海外殖民地服役。
在海汉消化福建地区的同时,世界局势也在不声不响中发生了巨大变化。1648年,欧洲大陆上筋疲力尽的各国签署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宣告三十年战争结束。
瑞典、法国及其盟友获得了大片领土,荷兰、瑞士、葡萄牙宣布独立,德意志境内分裂割据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地位遭受到严重打击。
西班牙的国力在这场战争中受损程度比原本的历史更为严重,原本可以向国内输血的亚洲殖民地,在最近的十几年中却是在不断遭受海汉放血,以至于难以遏止葡萄牙的独立行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葡萄牙脱离掌控,并且在美洲和亚洲等地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西班牙深知葡萄牙独立之后会给自身造成的损失有多么巨大,所以在三十年战争结束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找葡萄牙的麻烦,然后迅速由外交舌战上升为武装冲突。这种冲突不仅仅是在欧洲爆发,很快就蔓延到两国在全球范围内的众多殖民地,亚洲也没有例外。
当然了,西班牙想要在亚洲对付葡萄牙,所需面临的挑战将会十分巨大,因为在这里需要对付的不止是葡萄牙的殖民武装,还得与葡萄牙的盟友海汉交锋,而这正是过去十几年里令西班牙屡次遭受重创的罪魁祸首。
为了确保在东亚的利益,葡萄牙在签署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期间便向海汉派出了特使,希望两国能签署正式的建交协议,并在全球范围内保持攻守同盟的关系。
海汉本来就有志于全球争霸,而葡萄牙在航海领域无疑是走在了海汉的前面,如果与其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保持盟友关系,这对海汉今后进军海外会起到不小的促进作用。而且海汉与西班牙的恩怨由来已久,今后必然也是长期竞争对手,与葡萄牙联手抗西已是驾轻就熟,也不会存在什么合作门槛。
双方可谓一拍即合,很快便签署了书面协议,宣告两国正式建交。葡萄牙也由此成为了海汉在欧洲地区的第一个正式建交国。
嗅觉灵敏的荷兰人也没有落后太久,赶在1648年年底之前,也向海汉执委会提交了正式建交的要求。
这两国都是在三十年战争快要结束时才获得了独立,与其建交的国家本就不多,而且基本都集中在欧洲地区,能够在东方与海汉这样的强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对这两国来说也是极大的助力。
而对于海汉来说,与这两个欧洲国家建交,将会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对西方的贸易规模,同时也能在海汉跨出亚洲之后获得一些额外的助力。按照建交协议中所签署的内容,海汉将有权力在建交国的港口停靠补给并从事规定范围内的贸易活动,这就意味着海汉获得了大量的海外补给点。
作为交换条件,海汉也将向这两国开放自家的港口,不过海汉目前的活动区域仅限于东亚地区,所以相较之下其实是海汉占了不小的便宜。
至于如何要消化许心素在福建经营的数万许家军,海汉国防部对此其实也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方案。
海汉与许心素达成的约定中,对于许家军的处理方式是要将其整编为海汉军,并且保留许家子弟在军中的将官职位和指挥权。但对于许家军保留多少兵力的编制,并没有约定一个明确的数目,因此国防部完全可以在这个环节上用些手段,让许家的高级武官都变成光杆司令。
不过国防部倒也没有一上来就采用这么激进的手段,而是先与许家的武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今后发展方向的期望。
如果愿意服从海汉安排,到海外驻防或带兵打仗,那么国防部就将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其原有编制,并且会在装备、军饷、驻防条件、军功封赏等方面给予海汉军正规部队同等待遇。
如果不愿离开福建,只接受在原地区继续带兵的安排,国防部就只保留其职位,而原有编制将被转化为地方守备军,只能享受民团武装的待遇。这也就意味着今后凭借军功往上爬的机会变得微乎其微,很快就会在军方体系中变得边缘化,失去晋升的可能性。
没有野心的人,可以选择在地方上当个守备武官,安安稳稳地过完下半辈子也就是了。如果想要在军事方面有所建树,甚至是凭借军功光耀后世,那就得接受海汉的安排,放弃现有的地盘,带着部队征战海外。
当然了,如果不愿继续当武官,也可直接交出兵权,海汉会给予其他相当的官职,或是在其他方面提供补偿条件。比如说给予某个地区的贸易特许经营权,又或是为其子弟提供到三亚高等学府留学深造的机会。
虽然国防部这样的做法是在变相削减许氏家族的武装实力,但并没有违反海汉与许心素之间的协定,而且也给目前担任武官的许家子弟留出了后路。相对直接削去兵权的做法,其实算是相当温和了。
而许家子弟在此之前也都得到过许心素的授意,让他们在兵权的交接环节上不要太过坚持,切忌不能跟海汉对着干,所以对于国防部作出的安排,基本上都没有太大的异议。
许心素的子侄辈虽都是高级将领,但大多也已是年近半百之人,要让他们再率兵前往海外长期驻扎,其实也没有多少人有这样的意愿了。戎马半生,如今能在家乡养老就是最好的安排,何苦还要那么拼命去争什么军功前程。
而许氏家族中愿意到海外拼一拼的年轻子弟,海汉军方也会给予机会,安排他们前往海汉的海外殖民地服役。
在海汉消化福建地区的同时,世界局势也在不声不响中发生了巨大变化。1648年,欧洲大陆上筋疲力尽的各国签署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宣告三十年战争结束。
瑞典、法国及其盟友获得了大片领土,荷兰、瑞士、葡萄牙宣布独立,德意志境内分裂割据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地位遭受到严重打击。
西班牙的国力在这场战争中受损程度比原本的历史更为严重,原本可以向国内输血的亚洲殖民地,在最近的十几年中却是在不断遭受海汉放血,以至于难以遏止葡萄牙的独立行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葡萄牙脱离掌控,并且在美洲和亚洲等地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西班牙深知葡萄牙独立之后会给自身造成的损失有多么巨大,所以在三十年战争结束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找葡萄牙的麻烦,然后迅速由外交舌战上升为武装冲突。这种冲突不仅仅是在欧洲爆发,很快就蔓延到两国在全球范围内的众多殖民地,亚洲也没有例外。
当然了,西班牙想要在亚洲对付葡萄牙,所需面临的挑战将会十分巨大,因为在这里需要对付的不止是葡萄牙的殖民武装,还得与葡萄牙的盟友海汉交锋,而这正是过去十几年里令西班牙屡次遭受重创的罪魁祸首。
为了确保在东亚的利益,葡萄牙在签署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期间便向海汉派出了特使,希望两国能签署正式的建交协议,并在全球范围内保持攻守同盟的关系。
海汉本来就有志于全球争霸,而葡萄牙在航海领域无疑是走在了海汉的前面,如果与其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保持盟友关系,这对海汉今后进军海外会起到不小的促进作用。而且海汉与西班牙的恩怨由来已久,今后必然也是长期竞争对手,与葡萄牙联手抗西已是驾轻就熟,也不会存在什么合作门槛。
双方可谓一拍即合,很快便签署了书面协议,宣告两国正式建交。葡萄牙也由此成为了海汉在欧洲地区的第一个正式建交国。
嗅觉灵敏的荷兰人也没有落后太久,赶在1648年年底之前,也向海汉执委会提交了正式建交的要求。
这两国都是在三十年战争快要结束时才获得了独立,与其建交的国家本就不多,而且基本都集中在欧洲地区,能够在东方与海汉这样的强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对这两国来说也是极大的助力。
而对于海汉来说,与这两个欧洲国家建交,将会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对西方的贸易规模,同时也能在海汉跨出亚洲之后获得一些额外的助力。按照建交协议中所签署的内容,海汉将有权力在建交国的港口停靠补给并从事规定范围内的贸易活动,这就意味着海汉获得了大量的海外补给点。
作为交换条件,海汉也将向这两国开放自家的港口,不过海汉目前的活动区域仅限于东亚地区,所以相较之下其实是海汉占了不小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