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京城都在盼着楚王妃失宠 第65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自家兄弟都不可信,还能信谁?”
  太上皇倒是一噎,自家兄弟确实该信,可皇家的兄弟夺的不是家产是江山。
  “你既然决定就不要后悔。”
  “儿臣绝不后悔,只是还有一事儿臣要和父皇商议。”赵恒的表情郑重。
  “何事?”太上皇问道。
  “儿臣打算调定国公回京,傅家镇守西北多年,该回京了。”
  “定国公回京我没意见,定国公回京,西北你打算派谁镇守。”
  “顾大将军。”
  “不可!”大齐皇帝好不容易花了三代才将顾家战无不胜的战神之名淡化。
  他先为顾家军平反,又让顾丰生镇守西北,就不怕有朝一日被顾家反噬。
  顾家军活下来的那些将领都被派往各处,若是顾家重掌军权,便是埋下了祸根。
  “父皇,若顾家这样的忠义之士都要反,那儿臣大概也不配做这个皇帝。”顾家的家谱向上追溯三百年,都是忠臣名将,这样的家族才当得起大齐楷模。
  第904章 以讹传讹
  “你已决定好,又何须和朕商量。”太上皇终于动了怒。
  从祭祖到他退位,再到如今让顾家重掌大齐兵马,他分明是一步步计划好的,当了皇上,还是这般任性妄为。
  “父皇,儿臣……是来取帅印的。”赵恒迎着太上皇的目光。
  太上皇终于摔了盏子,从祭祖回京到现在,这是太上皇第一次发火。
  常贵低头不语,孙公公,不对,如今是孙总管了,老神在在的模样和师父常贵一个样,两尊雕塑。
  当初顾老封君请旨出战,为的就是立功让英灵回故乡,可并未如愿,便交了帅印,自此顾家退出朝堂。
  “胡闹!”自从顾家交了兵权,兵马皆归皇上掌管,这是赵家得位后第一次将兵权收回。
  “父皇,主圣臣良,上行下效,各司其职,皇上既然不是万能的,为什么不能让臣子弥补自己的不足,考状元儿臣绝对不如魏铭,领兵打仗不如顾将军,让儿臣无一兵一卒前往契丹议和绝对没有陆玉庭有胜算,儿臣在这些方面不如他们,可儿臣作为帝王,应该做的是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各展所长,为我大齐效力,到了如今,父皇还觉得明仁皇帝是对的吗?”皇帝什么都要操心,钱要握着,兵要握着,权要握着,养这么多大臣做什么?
  太上皇沉默了许久,挥挥手道:“罢了,如今我是管不了你了,天下既然交给了你,你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
  太上皇说完摆摆手,要起身时赵恒伸手扶了他一把:“父皇,儿臣不会辜负你,更不会辜负天下百姓。”
  太上皇缓缓偏过头,喃喃道:“朕做了二十多年皇帝,如今也不知道孰是孰非,留给后人评说吧!”
  ……
  庆历二十六年八月初九,皇上改年号圣元,继为顾家军平反后归还顾家帅印,封顾丰生为大将军,待他迎英灵回京,再为功臣封赏。
  圣元元年八月初十皇上下诏,国子监常祭酒为尚书令,淮王赵毓任户部侍郎,肃王赵煊任大理寺少卿,青鸾封御林军统领,袁午任金吾卫统领,顾昭华任骠骑将军。
  同日,九皇叔燕王任巡按御史,代圣驾出巡,赐尚方宝剑,十日后出京。
  让所有吃惊的是,皇上封赏了自己人但并未动六部要职,比如吏部,甚至连上官峰都没有动,这让上官峰忐忑不安,不知圣心何意。
  实际上,上官峰知道自己姨娘做出那种事已经给太上皇上了折子辞官,可惜皇上未批,新皇继位后,上官峰也上了折子,可新皇还是未批。
  上官峰每次上朝都有种有去无回的感觉,每次下朝都是一身的汗,官袍都浸湿了。
  刘御史的弹劾折子一天一次,无论他在朝堂上怎么翻旧账,皇上就是不理,逼的急了,直接让御林军请出去。
  御史的嘴都是刀枪不入的,尤其是刘御史,什么都不怕。
  不过,听说刘御史在宫门口骂的正凶,不知怎么被家里夫人知道了消息,被揪着耳朵一路提回去了。
  第二日上朝时脸上有道抓痕,耳朵也肿了,走路也有些蹒跚,没人问为什么,大家一点都不关心刘御史昨日回家是不是被家暴了,真的不关心。
  登基那日的事,刘御史倒是没再弹劾,不过,谁都能看出来,刘御史憋着一股劲呢。
  陆瑶还没有搬去凤阙殿,内务府正在加紧修缮,皇上说了,务必做到尽善尽美。
  刚刚适应东宫的寝殿,又要搬走,陆瑶本就不适应,如今也不着急。
  倒是苦了赵恒,日日要从华清殿往东宫跑,不过,倒是乐此不疲。
  中秋夜宴宴请官员,这是帝后第一次在宫中举行宫宴。
  陆瑶和赵恒同坐上位,与百官共饮,陆瑶杯中的酒早换成了不伤身的果子酒,百官们看着在朝堂上发号施令的皇上一会儿忙着布菜,一会儿忙着温酒,身后的侍女倒成了摆设。
  刘御史正要摇头,看到夫人的目光,顿时身体僵住,喝酒,今日只喝酒。
  君臣和乐,一个个春风满面,进了户部几日的赵毓觉得户部还不错,金算盘一响,黄金万两。
  说实话,他挺喜欢银子,差事不错。
  即将出京的燕王也想通了,若是命不够硬,大概今日是最后一次参加宫宴了,一定要不醉不归。
  他离京之前,皇上终于允了他想了多年但终究没有做成的事,他终于和离了。
  九王爷一边喝酒一边看着翩翩起舞的宫女,有个瞧着不错,眉眼温柔如江南春水,等会出宫时一并带走了。
  不过,肃王的表情就苦哈哈的,旁边的顾昭华看不下去了:“你这什么表情,丧眉耷眼的,”跟死了亲爹似的。
  当然后半句被顾昭华生生止住了,毕竟肃王的亲爹是他亲舅舅,这话不好说。
  “我怎么能高兴得起来,”肃王又饮了一杯酒:“那个中书侍郎的嫡女听说是个母夜叉,小小年纪就逼着亲爹休了继母,怎么,我堂堂肃亲王,难道就不配娶个名门淑女吗?”
  肃王觉得自己过的太苦了。
  “那都是以讹传讹,我怎么听说那沈小姐是个美人坯子呢?”顾昭华故意打趣。
  “留给你,你要吗?”
  “我可不敢,这可是舅舅亲自下的旨意,五哥下令内务府和礼部大办,我哪有这个面子。”顾昭华连连摆手。
  肃王又喝了一杯酒:“我倒是不想要这个面子。”
  赵毓在一旁听的是心惊肉跳,连话都不敢插,嘴里默念,千万不要想到他,千万不要想到他,他还年轻,皇家不要指望他传宗接代……
  曾江却是恰在此时隔着桌子朝他敬酒:“敬淮王殿下。”
  赵毓:……
  拔刀吧,没什么好说的。
  在座的倒是有不少藏着心思的大臣,将家里的女儿打扮的一个个花枝招展,想要一展美貌,可完全没有机会。
  平日像这种宫宴皇后都会为了彰显贤良淑德叫贵女们展示才艺,在皇上面前留个好印象,以充后宫,可等了一晚上皇后一句没提。
  这可冻坏了那几个贵女,已经是中秋了,穿着这样的薄纱霓裳,还真有点冷,直哆嗦。
  孙夫人看了眼遮的严严实实,一声不吭,格外沉静的自家闺女,十分满意,心里冷笑了声,皇后正怀着身孕呢,这些人就这么迫不及待,这是疯了吗?
  第905章 自知之明
  孙夫人视线从女儿身上收回时,朝主位上看去,大概是自己年纪大了,就喜欢看这样恩爱又登对的小夫妻。
  且不说别的,就单论皇后娘娘的容貌有几个人及的上的。
  更别说家世财富,做人呐,得有自知之明。
  别说她的女儿还小,就是年岁相当她也不会让女儿入宫为妾,嫁到好人家做正室娘子不好吗?
  样貌,财富,出身都比不过皇后,进了宫只能自取其辱。
  想当年,那时皇上还是不受宠的楚王,大婚时他可是亲自登门求皇后能在大婚的腰带上把珠子缝上,只为求个夫妻和顺,白头到老的好兆头。
  试问这点,能做到的男子有几个,更何况那人是王爷。
  那时她就笃定楚王殿下日后一定是个好夫君,果然,不论他是太子还是皇上,后宅就没有传出过乱七八糟的事。
  她不敢说他做了皇上一定是一代明君,但看他做的事,不管是后宅还是前朝,绝对不可能是昏君。
  孙夫人注意到刘夫人的目光和举起的酒杯,也举起自己的回敬了一杯。
  刘夫人,孙夫人和宋夫人三人经历相似,夫君是同科进士,这些年都是靠自己走到今日的。
  说实话,赶上好时候了,若不是皇上打压世家,也轮不到他们这些小地方考进京的出头。
  那个时候正是世家没落新贵崛起的巅峰。
  刘夫人的长女已经出嫁,随着夫君外放,家中长子还未娶妻,幼子才满十三,在府中连个说体己话的都没有,倒是常和孙夫人,宋夫人组局。
  京中妇人也和朝堂一般,有自己的圈子,清流圈,世家圈,武将圈,清流不近交世家,世家不近武将,这是大家心知肚明说不破的规矩。
  刘御史在府中从不说朝堂之事,他是御史,干的都是得罪人的事,都是糟心事,自然不会回家说,让夫人为他担忧,但这是他的职责,御史就是警钟,该敲就得敲。
  刘夫人的消息一般都是从孙夫人,宋夫人那里知道。
  所以最近,刘大人有些怵夫人出门,一般出门回来他是回不去内宅的,幸好家里没外人。
  唉,做御史真的难,里里外外不是人。
  刘御史心情郁闷,看堂堂九五之尊的皇上,大庭广众之下跟个奴才似的伺候皇后,心里直摇头,一国之君不能耽于美色,还是要弹劾。
  还有那些个大臣,纵容女儿穿成那样不得体的样子,这是宫宴,不是青楼,也要弹劾。
  今日的宫宴魏家也来参加了,这是魏家出事后近一年里魏家人第一次在公开场合露面。
  毕竟,前几日皇上下旨,魏铭接替常祭酒职位,任大齐第十三任祭酒,也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祭酒。
  不过,也并不意外,魏铭之前在翰林院任职时便兼过国子监的博士。对于他的才学,无人质疑。
  魏铭自回京就十分低调,甚少出门,今日参加宫宴,人气依旧不减,同龄人争相与之攀谈,后宅妇人们看他的眼神也是无比的慈祥,恨不得自己的儿子能和他多说几句话,沾一沾文曲星君的仙气。
  便是刘御史那般挑剔的性子,看到魏铭的眼神也是柔和的,自家儿子的学问差远了。
  经历了这么多,魏荣性子比之前沉稳许多,便是看到一些意味不明的眼神,听到些酸话,也不会上前争执。
  倒不是因为如今魏家失了势,而是没意思了。
  说实话,这三年发生太多事了,曾经一起长大的小伙伴,远嫁的远嫁,死的死,流放的流放,被幽禁的幽禁。
  今日来的这些都是比自己年纪小些的,魏荣现在看这些人完全就像是看到当年的她们,只觉得行为幼稚可笑罢了。
  幸好,她和阿瑶都好,嫣姐姐半年前已经嫁人,夫君家门风清正,夫君也对嫣姐姐很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