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有个团购群[七零] 第126节
余慧芳也开心地笑了声,去拿女儿今天带回来的包,问道:“有没有要洗的脏衣服我给你洗了。”
周嘉妮一看她妈妈拿手提包,想起来点啥,过去嗤啦拉开拉链,拿了之前领的奖状出来,道:“喏,我今年的荣誉都在这张纸上了。”
上回来送货匆匆忙忙的也没往回拿,而且她主要是想跟演讲时的照片一块带回来,当时还没洗出来发到大队呢。
说着就从包里拿出了她演讲时的相片,连同县里的、市里的。
余慧芳跟周万里眼里迸出惊喜,连姜新凤也知道这是奖状,颤声问道:“大队里给你发的?”
周嘉妮笑道:“公社里发的。”
余慧芳喜的眼圈都红了,道:“这可真是太好了,得贴起来……”
周嘉妮嘿嘿笑着又拿出一张报纸,道:“再贴张报纸,你未来女婿的报纸。当然,也有我以及我的功劳。”
一家人觉得眼睛都不够使了,姜新凤让周万里把那奖状念了两遍,又给她念报纸。
余慧芳在旁边看着那几张照片,包括跟各级领导的合影,悄悄擦了擦眼角,这照片也得放到相框里,过年有邻居来串门给他们看看。
周万里念完报纸,道:“我闺女真给我长脸,小邱也长脸。”
这塑料大棚一开始可是她闺女的主意,只是忙不过来,所以小邱成了主要负责人,但早晚也都是家里人嘛。
“晚上得喝两盅。”
余慧芳白了他一眼:“又不是你得的荣誉。”
周万里嘿嘿笑着去拆相框往里加照片,道:“嗬,我闺女得荣誉比我得荣誉还值得庆祝。”
姜新凤也笑得合不拢嘴,问小邱是不是回首都了,得知他自己在乡下过年,也谴责道:“应该叫他一起来的。”
正聊着,就听见有人敲门,李燕拿着东西进来了,看见姜新凤喊了声‘周奶奶’。
姜新凤笑道:“燕子回来了,能待到正月十五不?”
李燕笑道:“能,今年吃完元宵再走。”
姜新凤笑着点头:“好,那挺好。”
李燕跟姜新凤打完招呼,转头去跟周嘉妮说话:“妮妮……”
她看见了桌子上的行李箱,眼睛一亮,惊呼道:“呀,这是从哪儿买的箱子?这么漂亮!”
周嘉妮赶紧让座,同时笑道:“我们厂刚出的样品,明天要送出去。”
“我能看看吗?”
“能,看吧。”
余慧芳去冲蜂蜜水。
李燕翻来覆去地看,十分喜欢,但一看这做工和这体积就觉得不便宜,道:“太好看了。”又道,“我听我妈说了,你带着乡下大队弄编织,弄大棚蔬菜。我妈不是也买了个么,我看到了,做的真漂亮……”
周嘉妮突然想到她出差的地方,道:“燕姐,杭省那边出竹子吧?竹编制品怎么样?那些篓子篮子什么的应该也很好看,跟咱们这边寻常的编织品风格不一样吧?”
李燕点点头:“风格完全不一样,甚至那边常用的一些篓子在咱们这边也用不上。”又道,“你们厂做的那个篮子跟咱常用的风格也不大相同。”
与传统见惯了的笸箩、箢子、提篮子不一样,实用又精美,只能说她见识太少了,没想到他们这边周边县区下头的村子里还有这样的能人。
再看看这行李箱,李燕更是喜欢的不行。
她送了周嘉妮三个竹制的杯子、一包葛粉,周嘉妮送了她一对不同颜色的发圈,又看了她妈妈一眼,再看看角落里挂着的干海带,余慧芳去拆干海带,一会儿给人家回礼。
这边李燕低声惊呼道:“这是新式头花吗?这头花好看,咱这个年龄段也能戴。”
而且不是小女孩戴的那种大红大绿,感觉这发圈有种…怎么说呢,低调的美,没那么夸张,她也能戴,哪怕年后回到南方乡下戴起来也不违和,当即就盘了个头,把发圈戴了上去。
“我要一个就行。”李燕道,“谢谢妮妮。”
“都拿着吧。”周嘉妮也很喜欢这竹制的杯子,没刻意雕刻,就是一截竹子,开了口,打磨平滑,用来喝水或者当笔筒都合适。
拿起来闻一闻,还有竹子的清香。
周嘉妮笑道:“要是长点就能做竹筒饭了。”
李燕惊讶地笑:“你还知道南方的竹筒饭呢?等明年我再回来的时候给你带点新鲜的竹筒来,让周婶给你做竹筒饭。”
潜意识里,她还以为周嘉妮不会做饭。
两人聊了几句各自下乡的地方、下乡的心得体会,李燕也说明了来意,道:“妮妮,我能不能问问你当时是怎么把东西卖进省里百货大楼的?”
这些国营单位可不好进,她很好奇,而且想跟嘉妮学一学,她太需要做出一点成绩了。
“当然可以。”
两人相隔千里,李燕学她的路子也影响不到她什么。
只是南北方文化差异大,她的那套李燕不一定能照搬成功,就看她能借鉴多少吧,但还是详细地跟她聊了聊,还就自己的见解帮她想了几个主意。
李燕听得认真,由衷地道谢,两人互留了联系方式,说好以后书信联系。
见李燕要起身告辞,余慧芳在那边大声问道:“妮妮,奖状贴这里行吗?你来看看贴的歪不歪?”
周嘉妮:……
李燕顺口道:“嘉平嘉安得的奖状吗?”
周万里道:“不是,妮妮的奖状。”
李燕过去看了一眼,顿时一脸佩服地转头看着周嘉妮,惊讶笑道:“哎呀,妮妮,可以啊,刚才你都不说!”
周嘉妮:我妈这不说了么!
“这也太厉害了。”李燕佩服地不行,然后又看到了旁边的报纸和周万里非常明显展示给她看的照片,过去看了又看,感觉有点被鼓舞到,等过完年回去,她也要大干特干才行。
临走前,炫耀完的余慧芳给她塞了点干海带,李燕推脱不过,只好接了过去,道:“谢谢婶子。”
“甭客气,空了来找妮妮玩。”
“好的婶子。”
吴红在家里等着,见闺女拿了干海带回来,顿时眉开眼笑地道:“你慧芳婶子给你的?”
李燕:“我送东西是求人办事,没想到嘉妮送了我两个头花,慧芳婶子还给了点干海带。”
吴红又追着问她找周嘉妮有啥事,李燕就简单说了,道:“光在田里干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可论干活勤快,比我勤快的大有人在,总得另辟一条路。”
吴红一听是这个事,对闺女往外送的东西顿时不心疼了,赶紧问:“妮妮教你了没?”
李燕点头:“人家还帮我出别的主意了呢,我能不能做到先不说,但就人家给我出的主意,我就得记这份人情。”
吴红忙道:“是是是,回头我再给你慧芳婶子送点别的答复答复这个人情。”
李燕点点头,又道:“妮妮那个大队因为大棚蔬菜上报纸了,妮妮还在当地公社、县里、市里都做了报告,还捧回了公社发的奖状,慧芳婶子可高兴了,你快去看看…先给我拿张澡票我去洗洗澡,回来睡会儿……”
这时候,这样的荣誉在大家眼里可是了不得的事,吴红跟闺女一起出门,她去看周嘉妮的奖状和报纸,不到天黑,不光整栋楼传遍了,连黄主任都听说了,特意来家里看报纸。
毕竟当初他好歹糊弄着帮忙找资料来着,如今看着竟共生出一丝小骄傲。
知道周嘉妮在当地做了三场报告,黄主任还鼓励道:“加油,争取明年把报告做到省里。”
周嘉妮点头:“我努力!”
另一边,出去玩了一下午的嘉平嘉安一进门就对上满屋子的邻居,听说姐姐带回了奖状,还去做了好几场报告,也挤过去看,两张小脸上满是骄傲,又转头跑出去找小伙伴炫耀去了。
周嘉妮倒是没出门,坐那儿接受大家的夸奖,看奶奶、爸妈他们脸上闪耀的荣光。
等邻居们散了,又听奶奶说些东家长西家短的八卦,再听她妈说最近上了什么物资,抢东西时现场发生的斗殴掐架事件。
晚上倒是没再学习,早早洗漱完就躺下睡了。
第二天拿上行李箱去了一纺厂,当然,去之前先往厂里打了个电话,不光得确定辛光荣在厂里,还得定个见面地点。
这么大件的东西在厂门口送,影响不好。
辛光荣还觉得这是份意外惊喜,毕竟当时就这么随口一说,而且这么长时间也没再有动静,他以为人家没研究出来,或者说当时就一句客气话。
而且允诺给他们的货上个月就发了,款子也早已到账,这年底也没再找他提什么要求,没想到行李箱还是送来了。
辛光荣一看到周嘉妮提来的箱子,眼睛就亮了:“唉哟,这箱子可太漂亮了。”
就是空箱子拎着也有点重量。
没办法,张老四他们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了,其实后世的行李箱也有一定的重量,这款编织的仅仅比后世那种行李箱重一点点。
但遗憾的事他们解决不了轮子的技术,没装上轮子。
不过也好看,周嘉妮自己都跟厂里定了一个,她其实不怎么用得着,就是单纯的喜欢,跟她爸周万里一样。
“周同志,这箱子太好了,真的谢谢你,也替我谢谢贵单位的工作人员,我非常喜欢。”辛光荣这吃过见过的都没口子夸,脸上的欣喜也不似作伪,看来是真的喜欢。
辛光荣小心地将箱子放到自行车后座上打开来看。
里头加了层布艺内衬,不但箱盖内层做了一左一右两个内口袋,底部一侧也增加了个小口袋,用来收纳点小物件非常方便。
还有固定行李的松紧带绳索。
箱子外层刷了桐油,颜色比原木色深一点,整体非常好看。
总之,越看越喜欢。
成品经过多次返工,废了不少材料才终于做成,确实没得说。
当时成品一出来周嘉妮就爱了,要不是早就答应过辛光荣,这样品又得先落她手里。
“辛科长喜欢就好。”
“喜欢喜欢,太喜欢了,非常感谢。”
这礼物真是送到他心缝里去了,辛光荣一叠声地道谢,心里不由自主开始琢磨,等回去安排一下,前进大队年后的订单要优先给他们发,毕竟要的量也不大,怎么都能匀出来。
还有信息资源的事,年前他们那块花布只给齐阳百货大楼供了货,周边地区都没有,实在供应不上。
毕竟临了年嘛,年后应该会松一些,到时候他多留意留意文件,早点通知周同志,也让周同志在当地卖个人情。
跟辛科长聊了两句以后的合作计划,提前拜了个早年,准备走之前,才状若不经意地样子从包里掏出一张报纸递过去,道:“辛科长,我们大队上报纸了,您抽空看一下,年后出差如果路过我们那儿,还是欢迎您去参观指导。”
张宝生那二十份报纸真不够分的,又让公社小赵秘书帮忙买了二十份,周嘉妮这趟回来拿了几张,她觉得给合作单位发一发还是有必要的。
得让合作单位看看,他们一直在进步,是个努力上进的大队。
辛科长‘唉哟’一声,道:“好好好,我一定拜读。年后如果路过你们那里,也一定去拜访。”
他还以为是编织厂的事上报纸,等回到家展开后才知道是因为大棚蔬菜。
周嘉妮又去了趟孟老师那里,给孟老师送了份报纸。
周嘉妮一看她妈妈拿手提包,想起来点啥,过去嗤啦拉开拉链,拿了之前领的奖状出来,道:“喏,我今年的荣誉都在这张纸上了。”
上回来送货匆匆忙忙的也没往回拿,而且她主要是想跟演讲时的照片一块带回来,当时还没洗出来发到大队呢。
说着就从包里拿出了她演讲时的相片,连同县里的、市里的。
余慧芳跟周万里眼里迸出惊喜,连姜新凤也知道这是奖状,颤声问道:“大队里给你发的?”
周嘉妮笑道:“公社里发的。”
余慧芳喜的眼圈都红了,道:“这可真是太好了,得贴起来……”
周嘉妮嘿嘿笑着又拿出一张报纸,道:“再贴张报纸,你未来女婿的报纸。当然,也有我以及我的功劳。”
一家人觉得眼睛都不够使了,姜新凤让周万里把那奖状念了两遍,又给她念报纸。
余慧芳在旁边看着那几张照片,包括跟各级领导的合影,悄悄擦了擦眼角,这照片也得放到相框里,过年有邻居来串门给他们看看。
周万里念完报纸,道:“我闺女真给我长脸,小邱也长脸。”
这塑料大棚一开始可是她闺女的主意,只是忙不过来,所以小邱成了主要负责人,但早晚也都是家里人嘛。
“晚上得喝两盅。”
余慧芳白了他一眼:“又不是你得的荣誉。”
周万里嘿嘿笑着去拆相框往里加照片,道:“嗬,我闺女得荣誉比我得荣誉还值得庆祝。”
姜新凤也笑得合不拢嘴,问小邱是不是回首都了,得知他自己在乡下过年,也谴责道:“应该叫他一起来的。”
正聊着,就听见有人敲门,李燕拿着东西进来了,看见姜新凤喊了声‘周奶奶’。
姜新凤笑道:“燕子回来了,能待到正月十五不?”
李燕笑道:“能,今年吃完元宵再走。”
姜新凤笑着点头:“好,那挺好。”
李燕跟姜新凤打完招呼,转头去跟周嘉妮说话:“妮妮……”
她看见了桌子上的行李箱,眼睛一亮,惊呼道:“呀,这是从哪儿买的箱子?这么漂亮!”
周嘉妮赶紧让座,同时笑道:“我们厂刚出的样品,明天要送出去。”
“我能看看吗?”
“能,看吧。”
余慧芳去冲蜂蜜水。
李燕翻来覆去地看,十分喜欢,但一看这做工和这体积就觉得不便宜,道:“太好看了。”又道,“我听我妈说了,你带着乡下大队弄编织,弄大棚蔬菜。我妈不是也买了个么,我看到了,做的真漂亮……”
周嘉妮突然想到她出差的地方,道:“燕姐,杭省那边出竹子吧?竹编制品怎么样?那些篓子篮子什么的应该也很好看,跟咱们这边寻常的编织品风格不一样吧?”
李燕点点头:“风格完全不一样,甚至那边常用的一些篓子在咱们这边也用不上。”又道,“你们厂做的那个篮子跟咱常用的风格也不大相同。”
与传统见惯了的笸箩、箢子、提篮子不一样,实用又精美,只能说她见识太少了,没想到他们这边周边县区下头的村子里还有这样的能人。
再看看这行李箱,李燕更是喜欢的不行。
她送了周嘉妮三个竹制的杯子、一包葛粉,周嘉妮送了她一对不同颜色的发圈,又看了她妈妈一眼,再看看角落里挂着的干海带,余慧芳去拆干海带,一会儿给人家回礼。
这边李燕低声惊呼道:“这是新式头花吗?这头花好看,咱这个年龄段也能戴。”
而且不是小女孩戴的那种大红大绿,感觉这发圈有种…怎么说呢,低调的美,没那么夸张,她也能戴,哪怕年后回到南方乡下戴起来也不违和,当即就盘了个头,把发圈戴了上去。
“我要一个就行。”李燕道,“谢谢妮妮。”
“都拿着吧。”周嘉妮也很喜欢这竹制的杯子,没刻意雕刻,就是一截竹子,开了口,打磨平滑,用来喝水或者当笔筒都合适。
拿起来闻一闻,还有竹子的清香。
周嘉妮笑道:“要是长点就能做竹筒饭了。”
李燕惊讶地笑:“你还知道南方的竹筒饭呢?等明年我再回来的时候给你带点新鲜的竹筒来,让周婶给你做竹筒饭。”
潜意识里,她还以为周嘉妮不会做饭。
两人聊了几句各自下乡的地方、下乡的心得体会,李燕也说明了来意,道:“妮妮,我能不能问问你当时是怎么把东西卖进省里百货大楼的?”
这些国营单位可不好进,她很好奇,而且想跟嘉妮学一学,她太需要做出一点成绩了。
“当然可以。”
两人相隔千里,李燕学她的路子也影响不到她什么。
只是南北方文化差异大,她的那套李燕不一定能照搬成功,就看她能借鉴多少吧,但还是详细地跟她聊了聊,还就自己的见解帮她想了几个主意。
李燕听得认真,由衷地道谢,两人互留了联系方式,说好以后书信联系。
见李燕要起身告辞,余慧芳在那边大声问道:“妮妮,奖状贴这里行吗?你来看看贴的歪不歪?”
周嘉妮:……
李燕顺口道:“嘉平嘉安得的奖状吗?”
周万里道:“不是,妮妮的奖状。”
李燕过去看了一眼,顿时一脸佩服地转头看着周嘉妮,惊讶笑道:“哎呀,妮妮,可以啊,刚才你都不说!”
周嘉妮:我妈这不说了么!
“这也太厉害了。”李燕佩服地不行,然后又看到了旁边的报纸和周万里非常明显展示给她看的照片,过去看了又看,感觉有点被鼓舞到,等过完年回去,她也要大干特干才行。
临走前,炫耀完的余慧芳给她塞了点干海带,李燕推脱不过,只好接了过去,道:“谢谢婶子。”
“甭客气,空了来找妮妮玩。”
“好的婶子。”
吴红在家里等着,见闺女拿了干海带回来,顿时眉开眼笑地道:“你慧芳婶子给你的?”
李燕:“我送东西是求人办事,没想到嘉妮送了我两个头花,慧芳婶子还给了点干海带。”
吴红又追着问她找周嘉妮有啥事,李燕就简单说了,道:“光在田里干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可论干活勤快,比我勤快的大有人在,总得另辟一条路。”
吴红一听是这个事,对闺女往外送的东西顿时不心疼了,赶紧问:“妮妮教你了没?”
李燕点头:“人家还帮我出别的主意了呢,我能不能做到先不说,但就人家给我出的主意,我就得记这份人情。”
吴红忙道:“是是是,回头我再给你慧芳婶子送点别的答复答复这个人情。”
李燕点点头,又道:“妮妮那个大队因为大棚蔬菜上报纸了,妮妮还在当地公社、县里、市里都做了报告,还捧回了公社发的奖状,慧芳婶子可高兴了,你快去看看…先给我拿张澡票我去洗洗澡,回来睡会儿……”
这时候,这样的荣誉在大家眼里可是了不得的事,吴红跟闺女一起出门,她去看周嘉妮的奖状和报纸,不到天黑,不光整栋楼传遍了,连黄主任都听说了,特意来家里看报纸。
毕竟当初他好歹糊弄着帮忙找资料来着,如今看着竟共生出一丝小骄傲。
知道周嘉妮在当地做了三场报告,黄主任还鼓励道:“加油,争取明年把报告做到省里。”
周嘉妮点头:“我努力!”
另一边,出去玩了一下午的嘉平嘉安一进门就对上满屋子的邻居,听说姐姐带回了奖状,还去做了好几场报告,也挤过去看,两张小脸上满是骄傲,又转头跑出去找小伙伴炫耀去了。
周嘉妮倒是没出门,坐那儿接受大家的夸奖,看奶奶、爸妈他们脸上闪耀的荣光。
等邻居们散了,又听奶奶说些东家长西家短的八卦,再听她妈说最近上了什么物资,抢东西时现场发生的斗殴掐架事件。
晚上倒是没再学习,早早洗漱完就躺下睡了。
第二天拿上行李箱去了一纺厂,当然,去之前先往厂里打了个电话,不光得确定辛光荣在厂里,还得定个见面地点。
这么大件的东西在厂门口送,影响不好。
辛光荣还觉得这是份意外惊喜,毕竟当时就这么随口一说,而且这么长时间也没再有动静,他以为人家没研究出来,或者说当时就一句客气话。
而且允诺给他们的货上个月就发了,款子也早已到账,这年底也没再找他提什么要求,没想到行李箱还是送来了。
辛光荣一看到周嘉妮提来的箱子,眼睛就亮了:“唉哟,这箱子可太漂亮了。”
就是空箱子拎着也有点重量。
没办法,张老四他们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了,其实后世的行李箱也有一定的重量,这款编织的仅仅比后世那种行李箱重一点点。
但遗憾的事他们解决不了轮子的技术,没装上轮子。
不过也好看,周嘉妮自己都跟厂里定了一个,她其实不怎么用得着,就是单纯的喜欢,跟她爸周万里一样。
“周同志,这箱子太好了,真的谢谢你,也替我谢谢贵单位的工作人员,我非常喜欢。”辛光荣这吃过见过的都没口子夸,脸上的欣喜也不似作伪,看来是真的喜欢。
辛光荣小心地将箱子放到自行车后座上打开来看。
里头加了层布艺内衬,不但箱盖内层做了一左一右两个内口袋,底部一侧也增加了个小口袋,用来收纳点小物件非常方便。
还有固定行李的松紧带绳索。
箱子外层刷了桐油,颜色比原木色深一点,整体非常好看。
总之,越看越喜欢。
成品经过多次返工,废了不少材料才终于做成,确实没得说。
当时成品一出来周嘉妮就爱了,要不是早就答应过辛光荣,这样品又得先落她手里。
“辛科长喜欢就好。”
“喜欢喜欢,太喜欢了,非常感谢。”
这礼物真是送到他心缝里去了,辛光荣一叠声地道谢,心里不由自主开始琢磨,等回去安排一下,前进大队年后的订单要优先给他们发,毕竟要的量也不大,怎么都能匀出来。
还有信息资源的事,年前他们那块花布只给齐阳百货大楼供了货,周边地区都没有,实在供应不上。
毕竟临了年嘛,年后应该会松一些,到时候他多留意留意文件,早点通知周同志,也让周同志在当地卖个人情。
跟辛科长聊了两句以后的合作计划,提前拜了个早年,准备走之前,才状若不经意地样子从包里掏出一张报纸递过去,道:“辛科长,我们大队上报纸了,您抽空看一下,年后出差如果路过我们那儿,还是欢迎您去参观指导。”
张宝生那二十份报纸真不够分的,又让公社小赵秘书帮忙买了二十份,周嘉妮这趟回来拿了几张,她觉得给合作单位发一发还是有必要的。
得让合作单位看看,他们一直在进步,是个努力上进的大队。
辛科长‘唉哟’一声,道:“好好好,我一定拜读。年后如果路过你们那里,也一定去拜访。”
他还以为是编织厂的事上报纸,等回到家展开后才知道是因为大棚蔬菜。
周嘉妮又去了趟孟老师那里,给孟老师送了份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