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岁月如梭
汉授十九年的冬天过去,汉授二十年春,吕布还朝,如今接掌云中的是张辽,就如陈默所预料的一般,汉授二十年,关中大旱,幸亏朝廷早有准备,大量的粮食早在年初的时候就运往关中,使得关中并未因为这场大旱而饿死太多人,然而终究还是出事了。
陈默运往关中的粮草,足够关中各地百姓渡过这个旱年,甚至还能有所结余,但事实却是,根据事后调查,真正落在百姓手中的粮草连一半都不够。
赈灾时,陈默没有动手,一切求稳,但怒火却是未曾压下,等到汉授二十一年春,关中已经基本稳定之后,关于赈灾粮食的事情开始在关中民间酝酿起来,不少家人被饿死的百姓得闻朝廷拨的粮草原本足够关中百姓吃,但最终却少了一半还多,没人敢直接反抗当地官员,但舆论却是愈演愈烈。
甚至连长安朝廷都遭了无妄之灾,毕竟当年陈默在关中,一穷二白的时候,都能带着关中百姓渡过旱年,如今天下太平了,国库也有余粮了,反倒饿死那么多人,虽然朝廷在这里没做任何事,但毕竟你是皇帝,又在这边,不找你找谁?
刘能也是挺苦的,他也想管事,奈何管不上啊。
不过百姓显然不管这么多,刘能本没什么存在感,这次倒是刷足了存在感,被百姓骂的狗血淋头。
四月,赈灾之事过去之后,陈默迅速下令彻查,关中地区? 上到太守? 下到县令,但凡动过赈灾粮的? 不问缘由? 按律处罚。
原本,大多数人以为? 陈默会如以往一般,为了稳定?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 毕竟这次的事情上,大家都是各自拿了点儿,都没有越界,但却没人知道? 这界限是陈默定的? 以前天下大乱,后方需要稳定,所以陈默会选择维稳的方法,而这一次,也是到了清算的时候了。
至于不稳? 民心都丢了,百姓都不会护着? 谁会跟你闹,太学院如今有三万多人等着空缺呢? 所谓的法不责众根本不适用于现在。
其实如今关中的太守、县令,多半也是当年第一批被陈默送上这个位置的太学弟子? 不过二十年过去? 手握一地大权还能够不忘初心的又有几人?
陈默从来不会高估人性的贪婪? 所以在决定彻查此事之前,他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而事实上跟陈默预料的也没有差别,这一番查办下来,关中上千名官员人头落地,三辅之地、西凉之地的太守无一幸免,各地县令、县丞、县尉几乎人人都有参与,被陈默以雷霆之势拿下,而且每到一处,先做的就是公布罪行,然后抓人、查办,查抄家底,所得财物用来赔偿死难者家属,若有盈余,则充入府库。
偌大关中,八百里秦川沃土,最终在这场清算中活下来的,竟然只有三名县令,加上一些县吏都不过三十人,而官员的填补速度也叫人咋舌,新的官员都是跟着查抄的队伍一起到的,前任官员人头落地,紧跟着新任官员便立刻就任。
这一番动作,看的叫不少人心寒,陈默一直以来虽说被诸侯诟病出身、诟病篡汉,但对内,却一直是颇为仁义的,这是第一次,陈默对治下官员露出冷酷无情的一面,而新旧替换的速度也给不少人上了一课,经过这几十年培养,朝廷缺官的事情早就是过去了,不说顶尖人才,至少在这地方治理的人才,朝廷并不缺。
陈默组建了数十年的三学,第一次向世人证明了它存在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而陈默也趁着这次机会,明正典刑,朝廷俸禄是足够的,若有人贪赃枉法,这关中一千多颗人头还有那一千多个突然间没落的家庭就是榜样。
士人随着陈默的新政已经成了过去式,陈默效仿推恩令做出来的制度,已经成功将士人从内部瓦解,士人已经很难再跟朝廷抗衡。
当然,世间万物,有阳便有阴,旧的权贵没落,自然会有新的权贵升起,但至少眼下,在陈默的打击下,类似过去士人、外戚这种能够胁迫皇权的党派并无形成的土壤。
而陈默也借关中之事,震慑百官的同时,开始大刀阔斧的开始建立新的制度,昔日的天网开始逐渐被人所熟知,百官相互监察的制度开始建立,同时军权独立于政权之外,只受陈默节制,地方官员无论品级高低,都无权沾染兵权。
不管这官员私下里如何评价陈默,但在民间,随着这次大面积杀官,陈默在民间的声望却是越发的高起来。
毕竟这种事对于百姓来说,有些大快人心,甭管那昔日的官员有没有迫害到自己,但就是解气。
汉授二十二年,匈奴第八次上表请求内附,匈奴单于更是亲自来到洛阳,递交降表之后,便赖在洛阳不走了,这事儿陈默也没强行赶人,不过内附之事还需徐徐图谋,如何内附,怎么安置,风俗习惯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不是朝廷接受了,那就代表匈奴内附了,陈默要的不只是个形式,而是要真正的将这些人都化为汉民。
八月,陈默下诏,开放边关,允许塞外胡人与汉人进行贸易,同时允许驻扎在并州、幽州、西凉的各部边军向外扩张,只要愿意插上明王旗帜的部落,都算汉人,当然,这些部落也需要向汉人缴税。
不过草原该如何治理,陈默一时间也想不出个可行之法,倒是开放边境之后,幽州、并州在后半年战事频发。
“王上,是否重新闭关?”洛阳,王府大堂,一名大臣皱眉道:“边战频发,边地百姓不得安生。”
“再看看。”陈默摇了摇头,之前吕布调离并州的时候,也没见这帮人发动战争,如今开放边禁,允许胡人往来边关贸易,反倒使鲜卑各部还有乌丸人动手了,肯定是这一举措触碰到这些人的利益了,虽然不喜欢战争,但陈默知道这是好事。
“这仗该打还得打,世间战争,无非利益,这次胡人来打,必有切身之痛,且先弄明白这个,再说打与不打!”陈默笑道:“传令边关诸将,愿来商贸者,欢迎,但若以为我朝好欺,那就不能忍,谁动,杀谁,草原虽非我汉土,但规矩却得我朝来定!”
“臣等领命!”众将齐齐答应一声,各自离去。
随着陈默命令下达,边关众将有了朝廷态度之后,态度自然不一样了,九月,赵云北出白狼山,再度血洗乌丸三十七部落,刚刚缓过气来的乌丸,再度被杀的北逃。
十月,太史慈兵出歠仇水,鲜卑诸部望风而逃,张辽率兵渡过阴山,亲自斩了三位鲜卑大人的人头,逼得六大鲜卑部落集体内附。
至此,草原上平静了不少,直到此时,陈默才算知道原因,大汉开通边禁之后,诸部人口大量涌向汉境,有的确实是行商,但更多的却是想去云中一带定居,草原上人口本就稀少,哪怕昔日强盛如檀石槐,横贯东西,甚至建立了鲜卑朝廷,但实际上草原人口也不满千万,更别说如今在陈默的威胁下,草原最肥沃的草场如今有不少都成了汉人的耕地,诸部自然不愿,加上吕布调离,赵云、太史慈老迈,才有这一次试探,谁知一试,就被边军打的狼狈奔逃,元气更是大伤,这等情况下,也只能捏着鼻子认可了陈默给草原定下得规矩。
至此,鲜卑、乌丸等草原各族安静了足足五年,匈奴在得了陈默的允许之后,开始大规模南迁,而河套之地,也成了军户所在,不少边军将士开始在这里安家,有的直接娶了胡人女子,这五年,是草原和汉人相互融合的一个过渡期,小摩擦也有,但并不算多,胡人也不敢将事情闹大。
直到第六年,汉授二十七年,张辽病故,让胡人看到了希望,以轲比能为首的部落聚集了各大部落,集结兵马十三万胡骑南下,胡汉之间的战争财再度展开。
但这一年,朝廷并未再派大将,而是提拔陈征为征北将军,主持战局,虽然是初掌大军,但陈征自吕布时代便跟在吕布身边南征北战,后来又跟随张辽,在军中本就有足够的人望,而此番双方大战,陈征也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华,率军力战胡骑,寸土未失,更亲自率精锐突袭轲比能大营,斩下轲比能首级,斩首万余,击退胡骑,也以此战,奠定了陈征年轻一带名将的身份。
这一年,陈征三十五岁,算起来,也并不年轻,但其能力却是第一次被普遍认可,陈默闻讯之后更是大喜,设宴款待群臣,并亲自将陈征召回,授爵。
颔首二十八年,赵云和太史慈各自请辞,两位皓首老将回朝,陈默亲自带百官迎接,上奏朝廷,为两人封爵,颐养天年,大汉至此,进入一个鼎盛时期。
陈默运往关中的粮草,足够关中各地百姓渡过这个旱年,甚至还能有所结余,但事实却是,根据事后调查,真正落在百姓手中的粮草连一半都不够。
赈灾时,陈默没有动手,一切求稳,但怒火却是未曾压下,等到汉授二十一年春,关中已经基本稳定之后,关于赈灾粮食的事情开始在关中民间酝酿起来,不少家人被饿死的百姓得闻朝廷拨的粮草原本足够关中百姓吃,但最终却少了一半还多,没人敢直接反抗当地官员,但舆论却是愈演愈烈。
甚至连长安朝廷都遭了无妄之灾,毕竟当年陈默在关中,一穷二白的时候,都能带着关中百姓渡过旱年,如今天下太平了,国库也有余粮了,反倒饿死那么多人,虽然朝廷在这里没做任何事,但毕竟你是皇帝,又在这边,不找你找谁?
刘能也是挺苦的,他也想管事,奈何管不上啊。
不过百姓显然不管这么多,刘能本没什么存在感,这次倒是刷足了存在感,被百姓骂的狗血淋头。
四月,赈灾之事过去之后,陈默迅速下令彻查,关中地区? 上到太守? 下到县令,但凡动过赈灾粮的? 不问缘由? 按律处罚。
原本,大多数人以为? 陈默会如以往一般,为了稳定?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 毕竟这次的事情上,大家都是各自拿了点儿,都没有越界,但却没人知道? 这界限是陈默定的? 以前天下大乱,后方需要稳定,所以陈默会选择维稳的方法,而这一次,也是到了清算的时候了。
至于不稳? 民心都丢了,百姓都不会护着? 谁会跟你闹,太学院如今有三万多人等着空缺呢? 所谓的法不责众根本不适用于现在。
其实如今关中的太守、县令,多半也是当年第一批被陈默送上这个位置的太学弟子? 不过二十年过去? 手握一地大权还能够不忘初心的又有几人?
陈默从来不会高估人性的贪婪? 所以在决定彻查此事之前,他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而事实上跟陈默预料的也没有差别,这一番查办下来,关中上千名官员人头落地,三辅之地、西凉之地的太守无一幸免,各地县令、县丞、县尉几乎人人都有参与,被陈默以雷霆之势拿下,而且每到一处,先做的就是公布罪行,然后抓人、查办,查抄家底,所得财物用来赔偿死难者家属,若有盈余,则充入府库。
偌大关中,八百里秦川沃土,最终在这场清算中活下来的,竟然只有三名县令,加上一些县吏都不过三十人,而官员的填补速度也叫人咋舌,新的官员都是跟着查抄的队伍一起到的,前任官员人头落地,紧跟着新任官员便立刻就任。
这一番动作,看的叫不少人心寒,陈默一直以来虽说被诸侯诟病出身、诟病篡汉,但对内,却一直是颇为仁义的,这是第一次,陈默对治下官员露出冷酷无情的一面,而新旧替换的速度也给不少人上了一课,经过这几十年培养,朝廷缺官的事情早就是过去了,不说顶尖人才,至少在这地方治理的人才,朝廷并不缺。
陈默组建了数十年的三学,第一次向世人证明了它存在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而陈默也趁着这次机会,明正典刑,朝廷俸禄是足够的,若有人贪赃枉法,这关中一千多颗人头还有那一千多个突然间没落的家庭就是榜样。
士人随着陈默的新政已经成了过去式,陈默效仿推恩令做出来的制度,已经成功将士人从内部瓦解,士人已经很难再跟朝廷抗衡。
当然,世间万物,有阳便有阴,旧的权贵没落,自然会有新的权贵升起,但至少眼下,在陈默的打击下,类似过去士人、外戚这种能够胁迫皇权的党派并无形成的土壤。
而陈默也借关中之事,震慑百官的同时,开始大刀阔斧的开始建立新的制度,昔日的天网开始逐渐被人所熟知,百官相互监察的制度开始建立,同时军权独立于政权之外,只受陈默节制,地方官员无论品级高低,都无权沾染兵权。
不管这官员私下里如何评价陈默,但在民间,随着这次大面积杀官,陈默在民间的声望却是越发的高起来。
毕竟这种事对于百姓来说,有些大快人心,甭管那昔日的官员有没有迫害到自己,但就是解气。
汉授二十二年,匈奴第八次上表请求内附,匈奴单于更是亲自来到洛阳,递交降表之后,便赖在洛阳不走了,这事儿陈默也没强行赶人,不过内附之事还需徐徐图谋,如何内附,怎么安置,风俗习惯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不是朝廷接受了,那就代表匈奴内附了,陈默要的不只是个形式,而是要真正的将这些人都化为汉民。
八月,陈默下诏,开放边关,允许塞外胡人与汉人进行贸易,同时允许驻扎在并州、幽州、西凉的各部边军向外扩张,只要愿意插上明王旗帜的部落,都算汉人,当然,这些部落也需要向汉人缴税。
不过草原该如何治理,陈默一时间也想不出个可行之法,倒是开放边境之后,幽州、并州在后半年战事频发。
“王上,是否重新闭关?”洛阳,王府大堂,一名大臣皱眉道:“边战频发,边地百姓不得安生。”
“再看看。”陈默摇了摇头,之前吕布调离并州的时候,也没见这帮人发动战争,如今开放边禁,允许胡人往来边关贸易,反倒使鲜卑各部还有乌丸人动手了,肯定是这一举措触碰到这些人的利益了,虽然不喜欢战争,但陈默知道这是好事。
“这仗该打还得打,世间战争,无非利益,这次胡人来打,必有切身之痛,且先弄明白这个,再说打与不打!”陈默笑道:“传令边关诸将,愿来商贸者,欢迎,但若以为我朝好欺,那就不能忍,谁动,杀谁,草原虽非我汉土,但规矩却得我朝来定!”
“臣等领命!”众将齐齐答应一声,各自离去。
随着陈默命令下达,边关众将有了朝廷态度之后,态度自然不一样了,九月,赵云北出白狼山,再度血洗乌丸三十七部落,刚刚缓过气来的乌丸,再度被杀的北逃。
十月,太史慈兵出歠仇水,鲜卑诸部望风而逃,张辽率兵渡过阴山,亲自斩了三位鲜卑大人的人头,逼得六大鲜卑部落集体内附。
至此,草原上平静了不少,直到此时,陈默才算知道原因,大汉开通边禁之后,诸部人口大量涌向汉境,有的确实是行商,但更多的却是想去云中一带定居,草原上人口本就稀少,哪怕昔日强盛如檀石槐,横贯东西,甚至建立了鲜卑朝廷,但实际上草原人口也不满千万,更别说如今在陈默的威胁下,草原最肥沃的草场如今有不少都成了汉人的耕地,诸部自然不愿,加上吕布调离,赵云、太史慈老迈,才有这一次试探,谁知一试,就被边军打的狼狈奔逃,元气更是大伤,这等情况下,也只能捏着鼻子认可了陈默给草原定下得规矩。
至此,鲜卑、乌丸等草原各族安静了足足五年,匈奴在得了陈默的允许之后,开始大规模南迁,而河套之地,也成了军户所在,不少边军将士开始在这里安家,有的直接娶了胡人女子,这五年,是草原和汉人相互融合的一个过渡期,小摩擦也有,但并不算多,胡人也不敢将事情闹大。
直到第六年,汉授二十七年,张辽病故,让胡人看到了希望,以轲比能为首的部落聚集了各大部落,集结兵马十三万胡骑南下,胡汉之间的战争财再度展开。
但这一年,朝廷并未再派大将,而是提拔陈征为征北将军,主持战局,虽然是初掌大军,但陈征自吕布时代便跟在吕布身边南征北战,后来又跟随张辽,在军中本就有足够的人望,而此番双方大战,陈征也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华,率军力战胡骑,寸土未失,更亲自率精锐突袭轲比能大营,斩下轲比能首级,斩首万余,击退胡骑,也以此战,奠定了陈征年轻一带名将的身份。
这一年,陈征三十五岁,算起来,也并不年轻,但其能力却是第一次被普遍认可,陈默闻讯之后更是大喜,设宴款待群臣,并亲自将陈征召回,授爵。
颔首二十八年,赵云和太史慈各自请辞,两位皓首老将回朝,陈默亲自带百官迎接,上奏朝廷,为两人封爵,颐养天年,大汉至此,进入一个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