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九章 警钟
 第一梯队的一万多人根本没有机会冲到城墙之下,密集的箭雨和漫天的石弹已经将他们打的七零八落。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这种情形下,韩刚也不敢用强。对方既然做了准备,那么突袭便已经毫无意义。虽然韩刚心中愤怒心有不甘,但他知道,如果一意孤行,会面临更大的伤亡。他不得不宣布立刻撤兵。
一场满以为会很轻松的攻城战,却以大周军队的惨败收场。
七千多人伤亡,其中战死者过半。而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守城方无一伤亡。大周兵马甚至没能冲到城墙下发动攻城,韩刚便已经承认了此战失败,鸣金收兵了。
对于韩刚而言,这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将成为他人生中的一场难以抹去的污点。对手是被认为守城作战能力不足的辽国兵马。而辽人一向是以骑兵作战而令人闻风丧胆,攻城和守城作战,大周兵马才是天下第一。但今日,最善于攻城的大周兵马却被最不善于守城的辽人击败,而且战事完全一边倒,这简直是一场灾难,一场让人难以接受的羞辱。
好在韩刚没有因此失去理智,他迅速的判断了局面做出了停止攻击的决定,也因此没有遭受更大的损失。事实上,涿州城中的兵马远比他想象的更多,守城的准备也更加的充足。近六万辽军弓箭手,以及辽人自造的八十辆小型投石机会让胆敢不识时务的八万攻城大周兵马全部折戟于此。
涿州是辽国门户,一旦对大周的兵马产生了怀疑,耶律宗元怎么会不采取防守措施?耶律宗元此刻并不打算跟大周翻脸,实际上他根本不希望这些兵马派上用场。但是一旦发生了,这些便是保证涿州不失,辽国南大门不被打开的保证。显然,耶律宗元在谋略上更胜一筹。
韩刚错就错在太过自信,也缺乏深入的分析。以他的能力,倘若能冷静一些分析局面的话,他定会分析出这其中的道理,自然也会更加的谨慎行动。可惜,他没能做到这一点。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以及对首战之功的渴望让他惨败于此。涿州的惨败似乎是个不祥的征兆,让踌躇满志气势汹汹而来的大周对辽的灭国之战蒙上了一层阴影。
韩刚不敢再有任何异动,他命兵马退后十里扎营。自己则连夜往南前往正在赶来的大军之中。他知道自己犯下了大错,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为今之计,只有亲自去向杨俊请罪,以求宽大处理。任何的耽搁都可能会让自己脑袋搬家。
在距离涿州南方八十里外的凤栖镇。黑压压的二十多万大周兵马正像是蝗虫一般在此过境。然而,韩刚的到来让兵马暂且停了下来,临时扎下营盘。
杨俊的帅帐之前,上百名将领云集在空地上。杨俊面色铁青的站在空地中间,身前是被五花大绑着跪在杨俊面前哭丧着脸的韩刚。不久之前,韩刚已经禀报了他攻城失利的消息,杨俊震怒不已,当即传令停止前进,召集军中众将来此。
对于韩刚的失败,杨俊既愤怒又痛心。韩刚是他的心腹爱将,二十多年前,韩刚便跟随他征战西夏,虽然那时候韩刚只是自己亲卫骑兵中的一员,但他作战勇敢有勇有谋,深得自己的器重。二十几年后,韩刚步步高升,从一名小小的亲兵升到了安肃军指挥使的位置上。这一次杨俊更是对他委以重任,希望他能立下功勋,自己便可以将他往枢密院安插,进一步的栽培他。谁能料到,这个节骨眼上,他居然吃了个大败仗。
自己率三十万精锐入辽作战,本来士气高昂,气势凌厉。他这一败却将一切都给毁了。即便杨俊从他的叙述中也明白了辽人生了疑心,韩刚的主动进攻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韩刚显然太刚愎自用,太冒失了。他该立刻禀报此事,让自己来判断局势才是。可他没有,他立功心切却又轻敌,结果导致了这场屈辱的惨败。
在杨俊看来,这场惨败可不止是一场惨败那么简单。他会影响整个大军的士气,也让自己之前让朝廷倾尽全力支持自己的举动变得可笑。全大周都等着捷报,郭旭也等着捷报,结果捷报没来,先来一场屈辱的失败的消息。而且,女真人知道了会怎么想?大周兵马如此不堪一击,这实在是太尴尬了。
“诸位听着,韩刚这厮愚蠢透顶,以骑兵攻城,简直是头蠢驴。枉费本帅对他一番信任,辜负本帅对他的期望。即便辽人反目,也当回禀本帅再做定夺,怎可自作主张,激进冒攻?酿成大败之局?你让我大军士气大坏,让本帅有何颜面上奏皇上?鉴于韩刚此举极为恶劣,本帅当以军法行事,定不轻饶。来人,将韩刚斩首示众,以儆效尤。”杨俊吹着胡子高声说道。
几名亲卫冲上前来,架住五花大绑的韩刚,将其拖向旁边的一处摆放着圆木桩的断头之处。韩刚没有挣扎,只满脸是泪的高声道:“卑职死有余辜,卑职辜负了杨枢密,辜负了皇上和朝廷的栽培,对不住死去的弟兄。我死有余辜。但我只求杨元帅饶我性命,我愿当一名普通兵卒,冲锋杀敌,洗刷今日之耻,我不想死在自己人的刀下。”
杨俊冷声喝道:“军法岂可容情?你当时怎么不仔细研判局面?现在说这些却也迟了。砍了!”
韩刚无言以对,只连声大骂辽人奸诈。亲卫将其拖到木桩前,将他的头摁在木墩上,刀斧手手持大刀站在他身后,准备行刑。周围众将忙纷纷跪倒在地,向杨俊求情。虽然得知消息之后他们也极为愤怒,对韩刚无脑的行为甚为恼火。但是韩刚是杨元帅的爱将,平时人缘也不错,又是大周军中名将。若是就这么杀了,却也不妥。
“杨元帅,临阵杀将不详,还请元帅三思。韩将军却有大过,但辽人早藏居心,存心反悔也是原因之一。况且此战虽败,却让我们认清了辽人的面目,知道他们早有准备,这对我们其后的进攻价值颇大。我等恳请元帅法外开恩,饶了韩将军这一次吧。”副帅白奇拱手大声叫道。
“是啊,饶了韩大人一命吧。韩大人也是想拿下涿州,夺取渡口控制权。是辽人早有祸心,居心叵测之故。韩大人只是上了当而已。元帅不可因为一时盛怒便杀了韩大人。再说韩大人说的对啊,死在这里还不如让韩大人和辽人拼一场,将功抵过。临战杀军中大将确实不祥啊。”其余将领也纷纷磕头求情道。
杨俊怒容满面,瞪着眼前跪伏的诸将厉声道:“你们干什么?造反么?军法如山,莫非你们要本帅枉法?”
白奇沉声道:“元帅息怒,军法自然不可违背,我等只是念及大战将启,此时杀先锋大将,对于士气会有极大打击。韩将军虽然有大过,但其并非贪生怕死,并非怯战投敌。而是中了辽人的诡计圈套罢了。辽人早有防备,这不能完全怪韩将军失算。这是有心算无心,只能算是大过失。元帅要杀韩将军固然不冤,末将等也不是要大人枉顾军法,而是希望能给韩将军一个戴罪的机会。韩将军也为我大周立下过汗马功劳,念及此,也不能杀啊。”
众将纷纷叫道:“是啊,不能杀啊。”
杨俊跺脚道:“你们这是让我难为啊。哎!军法如山,岂能纵容。本帅也不能完全不顾你们的意见,这样吧,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即日起,免其一切军职,降职为普通士兵。田将军,罪将韩刚编入你步兵军中为卒,之后攻占,让他打头阵。”
众将领惊愕无言,元帅将韩刚的军职一撸到底了,这怕是比杀了他还难受。但无论如何,总比现在被一刀砍了脑袋要好。众将其实都知道韩刚是杨俊的爱将,之所以全部替他求情,倒也不是完全因为韩刚的人缘有多么的好,其实也是顺着杨俊的意。但杨俊此举,证明了杨俊对此战之败该有多么的愤怒。他是真的不能接受这样的失败。倘若不是众人求情,他真的会当场斩杀韩刚。
杨俊走到韩刚面前,沉声道:“韩刚,你跟了我多年,我对你抱有极大期待,但这一次你真的让老夫失望了。这一次我大周和辽人作战是不容有任何闪失的,第一仗便被你打成这样,你说你该不该死?”
韩刚痛哭流涕道:“末将该死,末将辜负了元帅的期望。”
杨俊叹息一声道:“众将求情,本帅免你一死。你若是能戴罪立功,撑过和辽人的这场战事,就像当初你跟在本帅身边当一名骑兵亲兵那般立下无数功劳,本帅便既往不咎,让你官复原职。莫怪本帅对你苛刻,你成了一名普通兵卒,冲锋在前。你若死了,是你自己没本事,莫怪自己时运不济。战死沙场,也算是洗刷了耻辱。你若能活着还立功,本帅理也应将你恢复官职。这是你最后的机会。”
韩刚心中悔意难消,心中早已骂了无数句自己。他并不怪杨俊绝情,首战失败,就算是被砍了脑袋也是不冤枉的。现在虽然这样的处罚和被砍头也没什么区别。此后大战必然频繁,作为一名先锋小兵卒的身份,大概率是撑不过整个战事的结束便会死在沙场上的。但是最起码自己有了一丝希望,有了能证明自己的机会。韩刚可以死,但不能背负着无能和屈辱而死,而要告诉别人,此次失败并非韩刚无能,而是中了诡计罢了。
“多谢大帅成全,罪将韩刚必好好珍惜这次机会,再不给元帅丢脸。今后韩刚从头来过,终有一日,韩刚累功再次回到元帅身边,为元帅鞍前马后。”韩刚沉声说道。
“好!好。你能说出这样的话,足见你还是以前那个血性无畏的韩刚,本帅希望你能再次回到本帅的视野里。本帅希望还能再一次对你委以重任。本帅相信你。”杨俊伸手拍着韩刚的肩头,亲自上手替他解开绳索。
韩刚跪下磕头,起身后脱下身上的将军甲胄,解下佩刀,缓步走到田将军面前行礼道:“田将军,新兵韩刚报到。请问将军,我入何营?”
田将军叹了口气,召来亲兵领着韩刚离开。
待韩刚离去,杨俊忽然开始解开盔甲,命亲兵脱去甲胄,并且一把撩开内衣,露出上身的肌肉来。众将正疑惑见,但见杨俊走到木桩前伏在上面,沉声道:“韩刚之过,本帅难辞其咎,本帅本拟上奏请辞,但当此大周重任之时,本帅不能辜负皇上的信任,故而无法辞去元帅一职。然有过便要承担,本帅自领三十军棍,以正军法,明是非。来人,打!”
众将吓的赶忙涌上前来,有的七嘴八舌的劝慰,有的七手八脚的要拉杨俊起来。杨俊怒喝道:“尔等是要我杨俊成为罪人么?军纪不明,何以领军作战。倘若之后依旧如此,拿什么跟辽人抗衡?谁要再劝,我便回京城负荆请罪。”
众将愕然,不知如何是好。白奇愣了片刻,叹息道:“罢了,元帅高风亮节,以身为则,末将等佩服之至。但大战在即,倘若杨元帅被打坏了身子,行动不便的话,也将耽误指挥作战。元帅,要不咱们先打十军棍,其余二十棍暂且寄下,以后再说?这也是为了大局着想,绝非是要元帅罔顾军纪。”
众将纷纷道:“是啊,三十军棍,岂不打坏了身子,全军上下可都还指望元帅拿主意呢。元帅万不可因小失大。”
杨俊想了想,点头道:“也罢,那便先打十军棍,以示惩戒。其余的暂且寄存,待本帅灭了辽人之后再领此罚。”
众将如释重负,白奇摆摆手,两名士兵拿着军棍上前来。杨俊道:“你们不可徇私,必须出力。”
白奇也瞪着两名行刑士兵道:“对,一定要出力,倘若敢徇私不出力,我便重重的惩治你们。”
两名士兵焉能不知白奇的意思,白奇是正话反说,此刻正朝他们挤眼睛呢。即便白奇不提醒他们,他们也不会真的下死力去打,他们也不是傻子。
当下军棍举得高,落得轻,虽然打在杨俊身上也是啪啪作响,但杨俊却毫发无损。杨俊自然也不会较真,他这么做其实也是做戏,正是要告诉这些将领们,自他而下,都要严明法纪。谁也不能免责。今后要是发生什么事情,自然谁都不能例外。
……
既知计划败露,杨俊虽然心中甚是遗憾,但也并不太沮丧。毕竟这么大的军事行动,辽人生疑是迟早的事。皇上所想的是理想状态,渡过桑干河逼近析津府再动手固然最好,但是这是把辽人当聋子瞎子了。耶律宗元自然不聋不瞎,大周兵马的一举一动他也必极为关注。生出怀疑一点也不奇怪。只不过,韩刚也太冒进了,他应该等大军抵达的,他想偷袭得手的想法太过简单,也是犯了低估对手智商的错误。
既然计划败露,那边索性摆好架势进攻便是,杨俊并不担心这些。多年来他领军作战,就很少用过阴谋诡计过。当初和李玄昊在西北决战之时,在得知李玄昊集结叛乱部落兵马时,杨俊不但没有听从身边将领和谋士们的建议去抓紧时间各个击破,反而硬是等到李玄昊主力骑兵集结完毕之后才挥军正面迎击上去。这便是杨俊的风格,他不惧怕任何对手,他喜欢正面与之交战并且战而胜之。杨俊的逻辑上,正面作战击溃敌军主力之后,那才是掌控局面的胜利。其他一切的游击作战,什么阻击埋伏,虽然能得小胜,但却并不能左右大局。这和许多人所想的作战理念相悖,但杨俊却得到了成功。
此刻也是如此,杨俊迅速调整和拟定了作战方略,那便是强攻涿州,强渡桑干河,之后猛攻析津府。直到此时,整个战事的主动权才来到了杨俊手中,才回到了杨俊最为熟悉和喜欢的步骤里。而之前郭旭的方略其实并不为杨俊所喜,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当然,涿州首战之败还是要向朝廷做个交代的,杨俊也不隐瞒,在上奏的圣旨上坦言涿州之败,并不忌讳。说了些辜负皇恩之类的客套话之后,杨俊告诉郭旭,此败不足为道,正因此次战败才暴露了辽人早有准备的事实,反而对之后的作战有利。他告诉郭旭,数日之后,自己将会送来捷报,请皇上不必忧心云云。
杨俊的自信不仅来自于多年来的作战经验丰富,未尝败绩的自傲,同时也源自于自己手中所握的兵马。攻城作战,凭他辽人有多少人守城,那还是自己的对手么?自己担心的恰恰是野战,而非城战。涿州守军慢说有五六万人,就算再多一倍,那又如何?
杨俊下达命令,步兵以及攻城器械兵马加快行军速度,务必于明日午后抵达涿州城外发动攻城作战。
一场满以为会很轻松的攻城战,却以大周军队的惨败收场。
七千多人伤亡,其中战死者过半。而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守城方无一伤亡。大周兵马甚至没能冲到城墙下发动攻城,韩刚便已经承认了此战失败,鸣金收兵了。
对于韩刚而言,这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将成为他人生中的一场难以抹去的污点。对手是被认为守城作战能力不足的辽国兵马。而辽人一向是以骑兵作战而令人闻风丧胆,攻城和守城作战,大周兵马才是天下第一。但今日,最善于攻城的大周兵马却被最不善于守城的辽人击败,而且战事完全一边倒,这简直是一场灾难,一场让人难以接受的羞辱。
好在韩刚没有因此失去理智,他迅速的判断了局面做出了停止攻击的决定,也因此没有遭受更大的损失。事实上,涿州城中的兵马远比他想象的更多,守城的准备也更加的充足。近六万辽军弓箭手,以及辽人自造的八十辆小型投石机会让胆敢不识时务的八万攻城大周兵马全部折戟于此。
涿州是辽国门户,一旦对大周的兵马产生了怀疑,耶律宗元怎么会不采取防守措施?耶律宗元此刻并不打算跟大周翻脸,实际上他根本不希望这些兵马派上用场。但是一旦发生了,这些便是保证涿州不失,辽国南大门不被打开的保证。显然,耶律宗元在谋略上更胜一筹。
韩刚错就错在太过自信,也缺乏深入的分析。以他的能力,倘若能冷静一些分析局面的话,他定会分析出这其中的道理,自然也会更加的谨慎行动。可惜,他没能做到这一点。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以及对首战之功的渴望让他惨败于此。涿州的惨败似乎是个不祥的征兆,让踌躇满志气势汹汹而来的大周对辽的灭国之战蒙上了一层阴影。
韩刚不敢再有任何异动,他命兵马退后十里扎营。自己则连夜往南前往正在赶来的大军之中。他知道自己犯下了大错,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为今之计,只有亲自去向杨俊请罪,以求宽大处理。任何的耽搁都可能会让自己脑袋搬家。
在距离涿州南方八十里外的凤栖镇。黑压压的二十多万大周兵马正像是蝗虫一般在此过境。然而,韩刚的到来让兵马暂且停了下来,临时扎下营盘。
杨俊的帅帐之前,上百名将领云集在空地上。杨俊面色铁青的站在空地中间,身前是被五花大绑着跪在杨俊面前哭丧着脸的韩刚。不久之前,韩刚已经禀报了他攻城失利的消息,杨俊震怒不已,当即传令停止前进,召集军中众将来此。
对于韩刚的失败,杨俊既愤怒又痛心。韩刚是他的心腹爱将,二十多年前,韩刚便跟随他征战西夏,虽然那时候韩刚只是自己亲卫骑兵中的一员,但他作战勇敢有勇有谋,深得自己的器重。二十几年后,韩刚步步高升,从一名小小的亲兵升到了安肃军指挥使的位置上。这一次杨俊更是对他委以重任,希望他能立下功勋,自己便可以将他往枢密院安插,进一步的栽培他。谁能料到,这个节骨眼上,他居然吃了个大败仗。
自己率三十万精锐入辽作战,本来士气高昂,气势凌厉。他这一败却将一切都给毁了。即便杨俊从他的叙述中也明白了辽人生了疑心,韩刚的主动进攻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韩刚显然太刚愎自用,太冒失了。他该立刻禀报此事,让自己来判断局势才是。可他没有,他立功心切却又轻敌,结果导致了这场屈辱的惨败。
在杨俊看来,这场惨败可不止是一场惨败那么简单。他会影响整个大军的士气,也让自己之前让朝廷倾尽全力支持自己的举动变得可笑。全大周都等着捷报,郭旭也等着捷报,结果捷报没来,先来一场屈辱的失败的消息。而且,女真人知道了会怎么想?大周兵马如此不堪一击,这实在是太尴尬了。
“诸位听着,韩刚这厮愚蠢透顶,以骑兵攻城,简直是头蠢驴。枉费本帅对他一番信任,辜负本帅对他的期望。即便辽人反目,也当回禀本帅再做定夺,怎可自作主张,激进冒攻?酿成大败之局?你让我大军士气大坏,让本帅有何颜面上奏皇上?鉴于韩刚此举极为恶劣,本帅当以军法行事,定不轻饶。来人,将韩刚斩首示众,以儆效尤。”杨俊吹着胡子高声说道。
几名亲卫冲上前来,架住五花大绑的韩刚,将其拖向旁边的一处摆放着圆木桩的断头之处。韩刚没有挣扎,只满脸是泪的高声道:“卑职死有余辜,卑职辜负了杨枢密,辜负了皇上和朝廷的栽培,对不住死去的弟兄。我死有余辜。但我只求杨元帅饶我性命,我愿当一名普通兵卒,冲锋杀敌,洗刷今日之耻,我不想死在自己人的刀下。”
杨俊冷声喝道:“军法岂可容情?你当时怎么不仔细研判局面?现在说这些却也迟了。砍了!”
韩刚无言以对,只连声大骂辽人奸诈。亲卫将其拖到木桩前,将他的头摁在木墩上,刀斧手手持大刀站在他身后,准备行刑。周围众将忙纷纷跪倒在地,向杨俊求情。虽然得知消息之后他们也极为愤怒,对韩刚无脑的行为甚为恼火。但是韩刚是杨元帅的爱将,平时人缘也不错,又是大周军中名将。若是就这么杀了,却也不妥。
“杨元帅,临阵杀将不详,还请元帅三思。韩将军却有大过,但辽人早藏居心,存心反悔也是原因之一。况且此战虽败,却让我们认清了辽人的面目,知道他们早有准备,这对我们其后的进攻价值颇大。我等恳请元帅法外开恩,饶了韩将军这一次吧。”副帅白奇拱手大声叫道。
“是啊,饶了韩大人一命吧。韩大人也是想拿下涿州,夺取渡口控制权。是辽人早有祸心,居心叵测之故。韩大人只是上了当而已。元帅不可因为一时盛怒便杀了韩大人。再说韩大人说的对啊,死在这里还不如让韩大人和辽人拼一场,将功抵过。临战杀军中大将确实不祥啊。”其余将领也纷纷磕头求情道。
杨俊怒容满面,瞪着眼前跪伏的诸将厉声道:“你们干什么?造反么?军法如山,莫非你们要本帅枉法?”
白奇沉声道:“元帅息怒,军法自然不可违背,我等只是念及大战将启,此时杀先锋大将,对于士气会有极大打击。韩将军虽然有大过,但其并非贪生怕死,并非怯战投敌。而是中了辽人的诡计圈套罢了。辽人早有防备,这不能完全怪韩将军失算。这是有心算无心,只能算是大过失。元帅要杀韩将军固然不冤,末将等也不是要大人枉顾军法,而是希望能给韩将军一个戴罪的机会。韩将军也为我大周立下过汗马功劳,念及此,也不能杀啊。”
众将纷纷叫道:“是啊,不能杀啊。”
杨俊跺脚道:“你们这是让我难为啊。哎!军法如山,岂能纵容。本帅也不能完全不顾你们的意见,这样吧,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即日起,免其一切军职,降职为普通士兵。田将军,罪将韩刚编入你步兵军中为卒,之后攻占,让他打头阵。”
众将领惊愕无言,元帅将韩刚的军职一撸到底了,这怕是比杀了他还难受。但无论如何,总比现在被一刀砍了脑袋要好。众将其实都知道韩刚是杨俊的爱将,之所以全部替他求情,倒也不是完全因为韩刚的人缘有多么的好,其实也是顺着杨俊的意。但杨俊此举,证明了杨俊对此战之败该有多么的愤怒。他是真的不能接受这样的失败。倘若不是众人求情,他真的会当场斩杀韩刚。
杨俊走到韩刚面前,沉声道:“韩刚,你跟了我多年,我对你抱有极大期待,但这一次你真的让老夫失望了。这一次我大周和辽人作战是不容有任何闪失的,第一仗便被你打成这样,你说你该不该死?”
韩刚痛哭流涕道:“末将该死,末将辜负了元帅的期望。”
杨俊叹息一声道:“众将求情,本帅免你一死。你若是能戴罪立功,撑过和辽人的这场战事,就像当初你跟在本帅身边当一名骑兵亲兵那般立下无数功劳,本帅便既往不咎,让你官复原职。莫怪本帅对你苛刻,你成了一名普通兵卒,冲锋在前。你若死了,是你自己没本事,莫怪自己时运不济。战死沙场,也算是洗刷了耻辱。你若能活着还立功,本帅理也应将你恢复官职。这是你最后的机会。”
韩刚心中悔意难消,心中早已骂了无数句自己。他并不怪杨俊绝情,首战失败,就算是被砍了脑袋也是不冤枉的。现在虽然这样的处罚和被砍头也没什么区别。此后大战必然频繁,作为一名先锋小兵卒的身份,大概率是撑不过整个战事的结束便会死在沙场上的。但是最起码自己有了一丝希望,有了能证明自己的机会。韩刚可以死,但不能背负着无能和屈辱而死,而要告诉别人,此次失败并非韩刚无能,而是中了诡计罢了。
“多谢大帅成全,罪将韩刚必好好珍惜这次机会,再不给元帅丢脸。今后韩刚从头来过,终有一日,韩刚累功再次回到元帅身边,为元帅鞍前马后。”韩刚沉声说道。
“好!好。你能说出这样的话,足见你还是以前那个血性无畏的韩刚,本帅希望你能再次回到本帅的视野里。本帅希望还能再一次对你委以重任。本帅相信你。”杨俊伸手拍着韩刚的肩头,亲自上手替他解开绳索。
韩刚跪下磕头,起身后脱下身上的将军甲胄,解下佩刀,缓步走到田将军面前行礼道:“田将军,新兵韩刚报到。请问将军,我入何营?”
田将军叹了口气,召来亲兵领着韩刚离开。
待韩刚离去,杨俊忽然开始解开盔甲,命亲兵脱去甲胄,并且一把撩开内衣,露出上身的肌肉来。众将正疑惑见,但见杨俊走到木桩前伏在上面,沉声道:“韩刚之过,本帅难辞其咎,本帅本拟上奏请辞,但当此大周重任之时,本帅不能辜负皇上的信任,故而无法辞去元帅一职。然有过便要承担,本帅自领三十军棍,以正军法,明是非。来人,打!”
众将吓的赶忙涌上前来,有的七嘴八舌的劝慰,有的七手八脚的要拉杨俊起来。杨俊怒喝道:“尔等是要我杨俊成为罪人么?军纪不明,何以领军作战。倘若之后依旧如此,拿什么跟辽人抗衡?谁要再劝,我便回京城负荆请罪。”
众将愕然,不知如何是好。白奇愣了片刻,叹息道:“罢了,元帅高风亮节,以身为则,末将等佩服之至。但大战在即,倘若杨元帅被打坏了身子,行动不便的话,也将耽误指挥作战。元帅,要不咱们先打十军棍,其余二十棍暂且寄下,以后再说?这也是为了大局着想,绝非是要元帅罔顾军纪。”
众将纷纷道:“是啊,三十军棍,岂不打坏了身子,全军上下可都还指望元帅拿主意呢。元帅万不可因小失大。”
杨俊想了想,点头道:“也罢,那便先打十军棍,以示惩戒。其余的暂且寄存,待本帅灭了辽人之后再领此罚。”
众将如释重负,白奇摆摆手,两名士兵拿着军棍上前来。杨俊道:“你们不可徇私,必须出力。”
白奇也瞪着两名行刑士兵道:“对,一定要出力,倘若敢徇私不出力,我便重重的惩治你们。”
两名士兵焉能不知白奇的意思,白奇是正话反说,此刻正朝他们挤眼睛呢。即便白奇不提醒他们,他们也不会真的下死力去打,他们也不是傻子。
当下军棍举得高,落得轻,虽然打在杨俊身上也是啪啪作响,但杨俊却毫发无损。杨俊自然也不会较真,他这么做其实也是做戏,正是要告诉这些将领们,自他而下,都要严明法纪。谁也不能免责。今后要是发生什么事情,自然谁都不能例外。
……
既知计划败露,杨俊虽然心中甚是遗憾,但也并不太沮丧。毕竟这么大的军事行动,辽人生疑是迟早的事。皇上所想的是理想状态,渡过桑干河逼近析津府再动手固然最好,但是这是把辽人当聋子瞎子了。耶律宗元自然不聋不瞎,大周兵马的一举一动他也必极为关注。生出怀疑一点也不奇怪。只不过,韩刚也太冒进了,他应该等大军抵达的,他想偷袭得手的想法太过简单,也是犯了低估对手智商的错误。
既然计划败露,那边索性摆好架势进攻便是,杨俊并不担心这些。多年来他领军作战,就很少用过阴谋诡计过。当初和李玄昊在西北决战之时,在得知李玄昊集结叛乱部落兵马时,杨俊不但没有听从身边将领和谋士们的建议去抓紧时间各个击破,反而硬是等到李玄昊主力骑兵集结完毕之后才挥军正面迎击上去。这便是杨俊的风格,他不惧怕任何对手,他喜欢正面与之交战并且战而胜之。杨俊的逻辑上,正面作战击溃敌军主力之后,那才是掌控局面的胜利。其他一切的游击作战,什么阻击埋伏,虽然能得小胜,但却并不能左右大局。这和许多人所想的作战理念相悖,但杨俊却得到了成功。
此刻也是如此,杨俊迅速调整和拟定了作战方略,那便是强攻涿州,强渡桑干河,之后猛攻析津府。直到此时,整个战事的主动权才来到了杨俊手中,才回到了杨俊最为熟悉和喜欢的步骤里。而之前郭旭的方略其实并不为杨俊所喜,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当然,涿州首战之败还是要向朝廷做个交代的,杨俊也不隐瞒,在上奏的圣旨上坦言涿州之败,并不忌讳。说了些辜负皇恩之类的客套话之后,杨俊告诉郭旭,此败不足为道,正因此次战败才暴露了辽人早有准备的事实,反而对之后的作战有利。他告诉郭旭,数日之后,自己将会送来捷报,请皇上不必忧心云云。
杨俊的自信不仅来自于多年来的作战经验丰富,未尝败绩的自傲,同时也源自于自己手中所握的兵马。攻城作战,凭他辽人有多少人守城,那还是自己的对手么?自己担心的恰恰是野战,而非城战。涿州守军慢说有五六万人,就算再多一倍,那又如何?
杨俊下达命令,步兵以及攻城器械兵马加快行军速度,务必于明日午后抵达涿州城外发动攻城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