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西平发展成现在的规模,青营明显跟不上了。
十五六岁的孩子当县令本身就是一场灾难。
而退役士卒很多都是目不识丁之人,杨峥相信他们的忠诚,但把他们放在那个位子上,不仅害了他们,也害了地方百姓。
现在的处在崛起的关键时候,缺少的正是地方文治人才。
这也一直是西平的短板所在。
同样,士家豪强也需要以这种方式,进入杨峥的框架之中。
而他们早有准备,家中年轻有为子弟,都被推选出来。
由乡入县,由县入郡,由郡入姑臧。
七月的凉州并不灼热。
习习凉风自祁连山而下,大雪山的冰凉一并被带了下来。
正元二年的试题两部,一是考察诗、书、易、礼、春秋这些自汉武帝便传承下来的经典。
杜预痴迷的左传也并入春秋之中。
其二便是时势策论了。
谈什么都行,华夷之辨、大义之争、凉州形势、三国形势等等,什么都可以谈、可以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需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可。
对于科举的对象,则并无限制。
凉州的士家豪强可以,雍州、蜀国、中原随便来。
不是士家豪强也行,认识字会写字也行,只需在宣义司报名,通过基本的考核就能参加姑臧科举。
一石激起千层浪。
任何时代都有怀才不遇者。
这个时代的华夏,庶民、大户、寒门、豪强、士族、门阀,依次递进。
顶级的门阀终究只是少数,庶民、大户、寒门、豪强则是大多数。
科举由鲁芝、杜预、卫瓘三人主持,杜宽、张斅、张焕辅之,杨峥半瓶水,也就不往里面凑了。
第一年不求选出惊世奇才,只求能任职地方。
然而,事情总能超出杨峥的预料。
第一年就出了三个年轻俊才。
皇甫陶、索靖、张甝。
皇甫陶、张甝策论文采斐然,切中时弊,但并没有特别打动杨峥,当然,对如饥似渴的西平而言,也算是上上之选。
但索靖却令杨峥眼前一亮,一手草书险峻坚劲,刚遒有力,又不失圆转,简直就像是艺术品……
而他的策论,更像是战略规划。
率凉州诸部,汇合酒泉、张掖、敦煌三郡之精兵,一举平定高昌,然后攻克楼兰,取西方之钱帛,练河西之精兵,争锋关中……
其他人大多在搞什么玄学,看的杨峥晕乎乎的。
看到索靖的策论,简直有如沐春风、沁人心脾之感。
而且他提出的方略,不需要杨峥苦巴巴的种几年田,只需利用周围羌胡部落,再加上其他三郡的实力,就可以扫荡西域。
更高明的地方在于,能进一步整合酒泉、张掖、敦煌三郡。
一石五鸟,三郡、河西诸部、西域,全都照顾到了。
字里行间透出的气势,分明是文武双全。
见到本人,杨峥更觉得惊异,才一个十七岁的少年,眼神沉着冷静,拜见杨峥不卑不亢。
这就是士族顶级的人才。
前世十七岁的自己还在干啥?
不过有一说一,古代人成熟较早,寻常人家五六岁劳作,七八岁下田,十三四岁嫁娶,十五六岁就提刀上了战场。
不早熟也不行。
曹冲、诸葛恪、钟会等人都是少年时代便崭露头角。
如索靖这样的人才,自然要带在身边,鉴于他年纪太轻,不宜封赏太过,只给了一个掾吏之衔,留在身边参赞军机。
一场科举,绝大多数都通过了。
士族豪强人才的质量颇高,全都是饱学之士。
这时代儒学还没有沉沦,所以绝大部分儒生都是有几把刷子的。
而一百年后的东晋,士族进化成门阀,才是儒家全面腐化之时。
凉州士家豪强被排挤在洛阳权力圈外,饥渴已久,与杨峥简直是干柴烈火。
最后的那层窗户纸,也在杨峥安定被捅破了。
鹯阴之战、西套之战、萧关之战,一场场战争,无不在说明杨峥是个靠得住的人。
曹魏虽然有些许大义名分,但不要忘了,这个时代仍是乱世,三国鼎立,谁也不是真的正统。
县令、掾吏、主薄、长史很快就有了人选。
各部门的人手也逐渐充裕起来。
不过宣义司、折冲府、亲军三营、九野营,还是杨峥的自留地,牢牢捏在手里。
让出去的只是治理地方之权。
但这已经足以让士族豪强们欢喜。
一些豪强则直接带着部曲投军,这在汉末并不少见。
如李典带着近万部曲,直接投奔曹操。
皇甫家与杨峥捆绑最深,皇甫陶不愿治政,索性带着两千部曲投军,自备军械粮草,直接被杨峥封为都尉。
其他伍氏、梁氏、廖氏、陇西李氏也效仿皇甫氏,自带部曲。
他们敢来,自然没有拒之门外的道理。
杨峥照单全收,或封为曲长,或封为都尉,每军皆如亲卫三营一样,每屯都设置宣义郎、宣义令,防备有些人的思想出现状况。
仅仅这些豪强,西平军足足扩充了八千人。
而且据九野营探查得知,全都是货真价实的精锐。
十五六岁的孩子当县令本身就是一场灾难。
而退役士卒很多都是目不识丁之人,杨峥相信他们的忠诚,但把他们放在那个位子上,不仅害了他们,也害了地方百姓。
现在的处在崛起的关键时候,缺少的正是地方文治人才。
这也一直是西平的短板所在。
同样,士家豪强也需要以这种方式,进入杨峥的框架之中。
而他们早有准备,家中年轻有为子弟,都被推选出来。
由乡入县,由县入郡,由郡入姑臧。
七月的凉州并不灼热。
习习凉风自祁连山而下,大雪山的冰凉一并被带了下来。
正元二年的试题两部,一是考察诗、书、易、礼、春秋这些自汉武帝便传承下来的经典。
杜预痴迷的左传也并入春秋之中。
其二便是时势策论了。
谈什么都行,华夷之辨、大义之争、凉州形势、三国形势等等,什么都可以谈、可以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需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可。
对于科举的对象,则并无限制。
凉州的士家豪强可以,雍州、蜀国、中原随便来。
不是士家豪强也行,认识字会写字也行,只需在宣义司报名,通过基本的考核就能参加姑臧科举。
一石激起千层浪。
任何时代都有怀才不遇者。
这个时代的华夏,庶民、大户、寒门、豪强、士族、门阀,依次递进。
顶级的门阀终究只是少数,庶民、大户、寒门、豪强则是大多数。
科举由鲁芝、杜预、卫瓘三人主持,杜宽、张斅、张焕辅之,杨峥半瓶水,也就不往里面凑了。
第一年不求选出惊世奇才,只求能任职地方。
然而,事情总能超出杨峥的预料。
第一年就出了三个年轻俊才。
皇甫陶、索靖、张甝。
皇甫陶、张甝策论文采斐然,切中时弊,但并没有特别打动杨峥,当然,对如饥似渴的西平而言,也算是上上之选。
但索靖却令杨峥眼前一亮,一手草书险峻坚劲,刚遒有力,又不失圆转,简直就像是艺术品……
而他的策论,更像是战略规划。
率凉州诸部,汇合酒泉、张掖、敦煌三郡之精兵,一举平定高昌,然后攻克楼兰,取西方之钱帛,练河西之精兵,争锋关中……
其他人大多在搞什么玄学,看的杨峥晕乎乎的。
看到索靖的策论,简直有如沐春风、沁人心脾之感。
而且他提出的方略,不需要杨峥苦巴巴的种几年田,只需利用周围羌胡部落,再加上其他三郡的实力,就可以扫荡西域。
更高明的地方在于,能进一步整合酒泉、张掖、敦煌三郡。
一石五鸟,三郡、河西诸部、西域,全都照顾到了。
字里行间透出的气势,分明是文武双全。
见到本人,杨峥更觉得惊异,才一个十七岁的少年,眼神沉着冷静,拜见杨峥不卑不亢。
这就是士族顶级的人才。
前世十七岁的自己还在干啥?
不过有一说一,古代人成熟较早,寻常人家五六岁劳作,七八岁下田,十三四岁嫁娶,十五六岁就提刀上了战场。
不早熟也不行。
曹冲、诸葛恪、钟会等人都是少年时代便崭露头角。
如索靖这样的人才,自然要带在身边,鉴于他年纪太轻,不宜封赏太过,只给了一个掾吏之衔,留在身边参赞军机。
一场科举,绝大多数都通过了。
士族豪强人才的质量颇高,全都是饱学之士。
这时代儒学还没有沉沦,所以绝大部分儒生都是有几把刷子的。
而一百年后的东晋,士族进化成门阀,才是儒家全面腐化之时。
凉州士家豪强被排挤在洛阳权力圈外,饥渴已久,与杨峥简直是干柴烈火。
最后的那层窗户纸,也在杨峥安定被捅破了。
鹯阴之战、西套之战、萧关之战,一场场战争,无不在说明杨峥是个靠得住的人。
曹魏虽然有些许大义名分,但不要忘了,这个时代仍是乱世,三国鼎立,谁也不是真的正统。
县令、掾吏、主薄、长史很快就有了人选。
各部门的人手也逐渐充裕起来。
不过宣义司、折冲府、亲军三营、九野营,还是杨峥的自留地,牢牢捏在手里。
让出去的只是治理地方之权。
但这已经足以让士族豪强们欢喜。
一些豪强则直接带着部曲投军,这在汉末并不少见。
如李典带着近万部曲,直接投奔曹操。
皇甫家与杨峥捆绑最深,皇甫陶不愿治政,索性带着两千部曲投军,自备军械粮草,直接被杨峥封为都尉。
其他伍氏、梁氏、廖氏、陇西李氏也效仿皇甫氏,自带部曲。
他们敢来,自然没有拒之门外的道理。
杨峥照单全收,或封为曲长,或封为都尉,每军皆如亲卫三营一样,每屯都设置宣义郎、宣义令,防备有些人的思想出现状况。
仅仅这些豪强,西平军足足扩充了八千人。
而且据九野营探查得知,全都是货真价实的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