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再对质
其实,在朝廷有这种大事件的时候,作为统治者的李世民心情都是比较不错的,谁会不喜欢露脸,长脸的事情啊,在以往的朝代,朝廷可没有像他这样的规模,一次过,就向民间征发五千个后备官员,这注定会成为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所以,在这种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有不好的小插曲,就让他像吃鱼卡到了刺,非常的不舒服,强装出来的和蔼,很快就没有了。
“萧瑀,孙正明,此番又有考生举告你等取士不公,横行不法,还有确凿证据呈上来了,你等可有自辩之言?”
“敢问陛下,举子有何证据?举告我等何处不公?”萧瑀不卑不亢,中气十足的朝城墙上的李世民喊话答道。
“此考分榜单与朝廷公布的榜单乃是一致的,为何进士科考分第一名的卢骞没有被取中,还有,卢骞所列名单中,有九百多人的考分都比进士科取中的举子中,大多数人的分数要高,为何都没有取中?”
李世民略含怒意,高声质问萧瑀的状态,让卢骞等人心里一阵暗爽,一脸看你这下怎么狡辩的表情,看向他们二人。
其实,他们又怎么知道,李世民压根不是生萧瑀的气,而是生他们这些出来搞事情的傻帽的气。
这不,下一刻,萧瑀便接话道,“陛下,朝廷今科取士的规定中,就没有按照考分取士这一条,您为何拿分数作为依据,来诘问老臣?”
“神马?······”
所有人,包括城墙上好多大臣,这一刻下巴都差点掉了一地,不按考分取士,你整个考分榜单做什么?
然而,几个看过考卷,并且知道出卷目的顶尖大臣,却是知道为什么,孙享福故意把这张考分榜单张贴出去,就是为了引卢骞这些人进坑,此前城门口那一出没有处罚他们,可并不是孙享福放过了他们,而是没有找到好的惩罚借口。
现在,诬告大臣,扰乱朝廷次序的帽子,他们是甩不脱了。
“不,不按考分取士,那么,按什么取士?难道按照主考官的个人意愿吗?陛下,草民不服,此次科举,取士制度不公,答出了考卷上面的题目,获得了高分的人,反而不被取中,没有这样的道理。”
突然被萧瑀的神转折惊到的卢骞,说起话来都有些结巴了,如果,不是按照考分取士,那么,他提供的所谓铁证,就狗屁作用都起不到了,所以,他只能再度质疑朝廷的取士制度,而且,他有预感,萧瑀和孙正明,只怕早就有了一套合理的说法,自己这次,恐怕再度掉进了坑里。
果然,待卢骞说完之后,萧瑀再度道,“朝廷在科举的告示中早已言明,此次取士,那是根据朝廷需求,取德才兼备之士,似你等这样在考卷中表现出来有才无德,功利心十足之辈,朝廷当然不会取中。”
听萧瑀给自己扣这样的帽子,卢骞等人自然是不干了,纷纷嚷嚷道,“你们缘何以一张考卷断定我等是有才无德之辈,难道题目答的正确,文章作的好,就是有才无德?这样来说,岂不是天下有才之士,都无德?”
既然死硬,卢骞自然是要死硬到底的,他能在科举考试中,凭借自己的实力,拿到考分第一,自然是有些智商的,在辩论一道上,没有点能力,又怎么会被世家子们推出来搞事情呢!
萧瑀闻言,一脸怒容的看向卢骞等人道,“说你等有才无德,你等还不承认。
首先,从你等参加考试,填上姓名和考号之后,试卷就被糊名了,包括阅卷官员,在整个阅卷过程中,都不知道自己所阅考卷乃是何人所答,直到取中人数和获得三甲名次的考卷全部都定下来之后,才由法部主官拆封,将取中者姓名写在榜上公布,整个取中过程中,有数十个阅卷官在不知道你等身份的情况下,分别看过你等的考卷,投出了是否取中的票,你等得票低,才没有被取中,可不是老夫一人,说你等有才无德,而是考卷上面显示出来,被所有阅卷官认定的。
如果老夫所猜不错的话,六张考卷上的那道选答题,你们都没有答过,因为,答那道题,没有考分。”
“这······”
卢骞等人突然想到了考卷中,那道如同儿戏般的选答作文题《对家乡的畅想》,每场考试只有一个半时辰,要做填空题,默写题,作诗题,作文题,还有策问题,谁会把精力放在一个不计分的选答作文题上面。
“不答那道没有分的选答题,也不能证明我等人品德有问题吧!这分明是你在巧言令色,为自己脱罪。”
闻言,萧瑀冷哼道,“哼,答不答那道题,确实不能绝对证明你等是否品德有问题,但能够证明,你等是功利之辈。
因为,你们将考卷上所有的题目都答完了,却对那道本可以答上一答的题目,视而不见,这就证明,在你们的眼中,只有考分。
老夫此前说过,朝廷今科取士,乃是根据国家需求,也就是说,取中的人,大多是要做官的,尤其是进士科的考生,将来可能会做一地的主官,你们连对自己的家乡都如此淡漠,没有建设它,让它变的更好的想法,又如何指望你们能建设别人的家乡?
似你等这种眼中只有个人功利的人,朝廷又如何指望你们能静下心来,为百姓办事,为国家做贡献?”
萧瑀这些话说的铿锵有力,让众多没有被取中的考生一脸懊恼,原来,这道没有分的题目,居然是一个坑。
然而,萧瑀的话没有完,继续道,“进士科被取中的三甲,他们中间有好多人的考分连前十名都没有进,甚至有些不会答的题目,他们直接在考卷上空了出来,没有抱着侥幸心理去蒙答案,可见他们都是实诚君子。
而且,他们将这道没有考分的题目答的很好,在文中,提到了很多种建设自己家乡的具体办法,这些建议,对于朝廷来说,非常有用,是故,他们才是朝廷需要的人才,朝廷取中他们,乃是公平,公正,合理的。”
萧瑀说到这里,卢骞这些人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因为,围观的百姓,已经纷纷出言赞同萧瑀的说话,觉得朝廷的科举,合该如此。
其实,不取中他们的原因,还不仅仅只是萧瑀说出来的这几点,题目里面的坑有很多,尤其是策问里面,凡是政治主张与朝廷下一步的计划有冲突的,都会落到下等,有能力答题,却没有答选答作文题的,又会落到再下一等,这两样禁忌,是考官们投取中票时,比较硬性的标准,可偏偏卢骞这些世家出来的考生,都犯了。
是以,即便是有人闲的无聊,把最后一道选答题答了,被取中的几率也不会很高,这就导致了他们这些人中,最终落榜的人数高达九成。
“这些都是你们的臆测,草民不服,草民不服······”
“只是可惜,你没能给所有的阅卷官一个好的臆测方向,这就是你们技不如人,失败的原因,怪不得别人。陛下,老臣的自辩已经完毕,恭请圣裁。”萧瑀懒得理会咆哮中的卢骞,拱手向李世民奏道。
“此间考生,无故扰乱朝廷次序,诬告大臣,着令刑部收监,法部议罪,朕会亲自过问判罚事。
萧卿,孙卿,此次主管科考有功,特赐,随六科三甲举子共赴琼林宴。
今科取中举子,由各用人部门主官带回,赐迎新宴,一应费用,由皇家内府出具。”
李世民最终拍了板,所有被取中的举子们都松了一口气,而且还意外的混到了一顿迎新宴,就是不知道,这迎新宴会不会在传说中的望江楼举办,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举子,其中可是有一大部分人是没有能力在望江楼消费的寒门子弟,因为,明算,工科,医科,商科的人数,占了大半,这些人里面,除了商人或许有些钱财之外,其余的阶级,都不是富人阶级。
一脸轻松的萧瑀在皇城门口目送六科三甲举子进门之后,才悠悠然与孙享福并肩朝皇城内走去,就是连他们,都没有在皇城内打马的资格,这一对比,倒是叫皇城门口围观的百姓对于各科三甲举子更加羡慕了几分。
“琼林宴结束之后,老夫就要赶赴蜀中上任了。”
“蜀道艰难,萧相年事已高,要注意保重身体。”
“老夫自幼生长在湿热的南方,对于蜀中的气候,还算适应,只盼蜀中的各项改革能顺利实施,让大唐在你我手中,成就为一个前所未有的朝代。”
萧瑀是南朝梁明帝第七子,五十多岁的他,经历了五朝的变动,看尽了朝代更替的起起落落,虽然没有说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样后世才出现的句子,但却有这样的实际感悟,老人家这是不忍心大唐的良好局面被破坏,所以,今天他不是表面发怒,而是对于那些不将国家百姓装在心里,一心想着权谋名利的家伙,动了真怒。
孙享福理解他的心情,安慰道,“萧相放心,有我在长安帮忙看着,咱们大唐,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嗯,有你在长安,老夫倒是放心,该担心的反而是老夫管理的蜀中,届时若有老夫的书信前来问策求援,正明可一定要倾力相助啊!”
“一定,一定。”
“萧瑀,孙正明,此番又有考生举告你等取士不公,横行不法,还有确凿证据呈上来了,你等可有自辩之言?”
“敢问陛下,举子有何证据?举告我等何处不公?”萧瑀不卑不亢,中气十足的朝城墙上的李世民喊话答道。
“此考分榜单与朝廷公布的榜单乃是一致的,为何进士科考分第一名的卢骞没有被取中,还有,卢骞所列名单中,有九百多人的考分都比进士科取中的举子中,大多数人的分数要高,为何都没有取中?”
李世民略含怒意,高声质问萧瑀的状态,让卢骞等人心里一阵暗爽,一脸看你这下怎么狡辩的表情,看向他们二人。
其实,他们又怎么知道,李世民压根不是生萧瑀的气,而是生他们这些出来搞事情的傻帽的气。
这不,下一刻,萧瑀便接话道,“陛下,朝廷今科取士的规定中,就没有按照考分取士这一条,您为何拿分数作为依据,来诘问老臣?”
“神马?······”
所有人,包括城墙上好多大臣,这一刻下巴都差点掉了一地,不按考分取士,你整个考分榜单做什么?
然而,几个看过考卷,并且知道出卷目的顶尖大臣,却是知道为什么,孙享福故意把这张考分榜单张贴出去,就是为了引卢骞这些人进坑,此前城门口那一出没有处罚他们,可并不是孙享福放过了他们,而是没有找到好的惩罚借口。
现在,诬告大臣,扰乱朝廷次序的帽子,他们是甩不脱了。
“不,不按考分取士,那么,按什么取士?难道按照主考官的个人意愿吗?陛下,草民不服,此次科举,取士制度不公,答出了考卷上面的题目,获得了高分的人,反而不被取中,没有这样的道理。”
突然被萧瑀的神转折惊到的卢骞,说起话来都有些结巴了,如果,不是按照考分取士,那么,他提供的所谓铁证,就狗屁作用都起不到了,所以,他只能再度质疑朝廷的取士制度,而且,他有预感,萧瑀和孙正明,只怕早就有了一套合理的说法,自己这次,恐怕再度掉进了坑里。
果然,待卢骞说完之后,萧瑀再度道,“朝廷在科举的告示中早已言明,此次取士,那是根据朝廷需求,取德才兼备之士,似你等这样在考卷中表现出来有才无德,功利心十足之辈,朝廷当然不会取中。”
听萧瑀给自己扣这样的帽子,卢骞等人自然是不干了,纷纷嚷嚷道,“你们缘何以一张考卷断定我等是有才无德之辈,难道题目答的正确,文章作的好,就是有才无德?这样来说,岂不是天下有才之士,都无德?”
既然死硬,卢骞自然是要死硬到底的,他能在科举考试中,凭借自己的实力,拿到考分第一,自然是有些智商的,在辩论一道上,没有点能力,又怎么会被世家子们推出来搞事情呢!
萧瑀闻言,一脸怒容的看向卢骞等人道,“说你等有才无德,你等还不承认。
首先,从你等参加考试,填上姓名和考号之后,试卷就被糊名了,包括阅卷官员,在整个阅卷过程中,都不知道自己所阅考卷乃是何人所答,直到取中人数和获得三甲名次的考卷全部都定下来之后,才由法部主官拆封,将取中者姓名写在榜上公布,整个取中过程中,有数十个阅卷官在不知道你等身份的情况下,分别看过你等的考卷,投出了是否取中的票,你等得票低,才没有被取中,可不是老夫一人,说你等有才无德,而是考卷上面显示出来,被所有阅卷官认定的。
如果老夫所猜不错的话,六张考卷上的那道选答题,你们都没有答过,因为,答那道题,没有考分。”
“这······”
卢骞等人突然想到了考卷中,那道如同儿戏般的选答作文题《对家乡的畅想》,每场考试只有一个半时辰,要做填空题,默写题,作诗题,作文题,还有策问题,谁会把精力放在一个不计分的选答作文题上面。
“不答那道没有分的选答题,也不能证明我等人品德有问题吧!这分明是你在巧言令色,为自己脱罪。”
闻言,萧瑀冷哼道,“哼,答不答那道题,确实不能绝对证明你等是否品德有问题,但能够证明,你等是功利之辈。
因为,你们将考卷上所有的题目都答完了,却对那道本可以答上一答的题目,视而不见,这就证明,在你们的眼中,只有考分。
老夫此前说过,朝廷今科取士,乃是根据国家需求,也就是说,取中的人,大多是要做官的,尤其是进士科的考生,将来可能会做一地的主官,你们连对自己的家乡都如此淡漠,没有建设它,让它变的更好的想法,又如何指望你们能建设别人的家乡?
似你等这种眼中只有个人功利的人,朝廷又如何指望你们能静下心来,为百姓办事,为国家做贡献?”
萧瑀这些话说的铿锵有力,让众多没有被取中的考生一脸懊恼,原来,这道没有分的题目,居然是一个坑。
然而,萧瑀的话没有完,继续道,“进士科被取中的三甲,他们中间有好多人的考分连前十名都没有进,甚至有些不会答的题目,他们直接在考卷上空了出来,没有抱着侥幸心理去蒙答案,可见他们都是实诚君子。
而且,他们将这道没有考分的题目答的很好,在文中,提到了很多种建设自己家乡的具体办法,这些建议,对于朝廷来说,非常有用,是故,他们才是朝廷需要的人才,朝廷取中他们,乃是公平,公正,合理的。”
萧瑀说到这里,卢骞这些人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因为,围观的百姓,已经纷纷出言赞同萧瑀的说话,觉得朝廷的科举,合该如此。
其实,不取中他们的原因,还不仅仅只是萧瑀说出来的这几点,题目里面的坑有很多,尤其是策问里面,凡是政治主张与朝廷下一步的计划有冲突的,都会落到下等,有能力答题,却没有答选答作文题的,又会落到再下一等,这两样禁忌,是考官们投取中票时,比较硬性的标准,可偏偏卢骞这些世家出来的考生,都犯了。
是以,即便是有人闲的无聊,把最后一道选答题答了,被取中的几率也不会很高,这就导致了他们这些人中,最终落榜的人数高达九成。
“这些都是你们的臆测,草民不服,草民不服······”
“只是可惜,你没能给所有的阅卷官一个好的臆测方向,这就是你们技不如人,失败的原因,怪不得别人。陛下,老臣的自辩已经完毕,恭请圣裁。”萧瑀懒得理会咆哮中的卢骞,拱手向李世民奏道。
“此间考生,无故扰乱朝廷次序,诬告大臣,着令刑部收监,法部议罪,朕会亲自过问判罚事。
萧卿,孙卿,此次主管科考有功,特赐,随六科三甲举子共赴琼林宴。
今科取中举子,由各用人部门主官带回,赐迎新宴,一应费用,由皇家内府出具。”
李世民最终拍了板,所有被取中的举子们都松了一口气,而且还意外的混到了一顿迎新宴,就是不知道,这迎新宴会不会在传说中的望江楼举办,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举子,其中可是有一大部分人是没有能力在望江楼消费的寒门子弟,因为,明算,工科,医科,商科的人数,占了大半,这些人里面,除了商人或许有些钱财之外,其余的阶级,都不是富人阶级。
一脸轻松的萧瑀在皇城门口目送六科三甲举子进门之后,才悠悠然与孙享福并肩朝皇城内走去,就是连他们,都没有在皇城内打马的资格,这一对比,倒是叫皇城门口围观的百姓对于各科三甲举子更加羡慕了几分。
“琼林宴结束之后,老夫就要赶赴蜀中上任了。”
“蜀道艰难,萧相年事已高,要注意保重身体。”
“老夫自幼生长在湿热的南方,对于蜀中的气候,还算适应,只盼蜀中的各项改革能顺利实施,让大唐在你我手中,成就为一个前所未有的朝代。”
萧瑀是南朝梁明帝第七子,五十多岁的他,经历了五朝的变动,看尽了朝代更替的起起落落,虽然没有说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样后世才出现的句子,但却有这样的实际感悟,老人家这是不忍心大唐的良好局面被破坏,所以,今天他不是表面发怒,而是对于那些不将国家百姓装在心里,一心想着权谋名利的家伙,动了真怒。
孙享福理解他的心情,安慰道,“萧相放心,有我在长安帮忙看着,咱们大唐,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嗯,有你在长安,老夫倒是放心,该担心的反而是老夫管理的蜀中,届时若有老夫的书信前来问策求援,正明可一定要倾力相助啊!”
“一定,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