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小麦的产量
孙享福再度来到晒谷场的时候,李世民是一副红光满面的样子,并且他很确定李世民不是喝多了,或者是被红彤彤的灯火照耀出来的这种气色,因为,装麦子的麻布袋子,已经用去了一百五十万个,但晒谷场上,还有一大堆麦子在装袋。
“正明,你告诉朕,你是不是会仙法?”
“呃,陛下,您说什么?仙法?”
“就是,这种,能让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的仙法,你是不是会,快告诉朕。”
“那个,陛下,这个应该就叫种植技术,种植技术高明,产量自然就高了,而且,这些田地,可是百姓和军士们一起整,播,种出来的,臣具体做的,也就是教他们怎么种而已,咱们农门,就是专门研究这些种植技术的。”
孙享福的话,终于让有些魔怔的李世民清醒了,确实,整田,播种的时候,他可是都在的,还亲自参与了,孙享福做的,就是教他们怎么种而已,而只要掌握了这些种植之法,以后百姓们就能一直种出这么高产的粮食了。
“你农门的学问,真是博大精深,朕今日算是服了。”
“陛下您这是在夸奖臣么?臣就当是了。”
孙享福很是受用的笑了笑又道,“其实,每一门学问都博大精深,只是,前人没有往深里研究它而已,陛下准许办农,工,商学院,以后,各科学院出来的人才,说不定都能给陛下您,给咱们大唐,带来更多惊喜的。”
“哈哈哈哈哈,你说的是,汉武帝那个大傻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真是蠢到家了,朕不会复他之错。”
李世民的心情很好,但笑声虽大,却掩盖不了周边众多大臣和军士们肚子里咕噜噜的声音。
“嗨,俺老黑这肚子,越发不争气了,以前一两天不吃都没事,现在,一餐不吃,它就受不了。”
尉迟恭虽然是一口自黑的语气说着话,但是,他眼神中的幽怨之色,任谁也看的出来。
“哈哈哈,这老货,是在埋怨朕,没给他安排饭食呢!”
尉迟恭一点也没有被当面批评的觉悟,笑嘻嘻的道,“臣不敢。”
然后,他又换上了一副看你这下怎么安排我吃一顿好的的表情。
“哪里还有你不敢的事,不过说到这吃的,正明才是行家,你就该问问他有什么好建议没有。”
李世民笑骂着,众多腹中饥饿的朝臣也把目光看向了孙享福。
“种麦伤田,打了麦子,秸秆正好烧了肥田,陛下不如让大家就地开个篝火晚会,烧秸秆烤肉吃,正好庆祝一下丰收,大家都自己动手,吃饱喝足才算完。”
闻言,尉迟恭一喜,就要往村子里存放食材的库房跑,“老夫我最爱吃肉,就抢先一步了。”
“呵呵,这老货,收夏粮可是要忙活十来天呢!库房里准备的食材多了去了,哪里需要抢,以后,咱们大唐估计再也不会因为食材而发愁了。”
“是啊!这一切,都是正明的功劳,臣建议陛下,晋升正明为农国公,以表其功。”
魏征适时的接了一句话,倒是让赶过来看收成情况的群臣们纷纷点头。
孙享福封国公,朝堂上谁都知道那是迟早的事,其实,只要没有造反犯罪,国公这个爵位对他的实际意义并不大,不过是多领一点俸禄钱而已,孙享福在乎这点俸禄的钱吗?
貌似,自从他当官以来,还真没去户部领过俸禄。
“朕本想东征之后,再一并封赏于他的,既然玄成先提出来了,也罢,就请房卿回头拟旨颁布吧!
不过,朕觉得,一个的国公爵位,不足以酬正明之功,朕意,封其妻虞氏为安国夫人,荫其次子,善阳郡公之爵,和农国公爵位一样,都世袭罔替,诸卿以为如何?”
李世民就是这样,他要给你东西的时候,就绝对会给超过你心理预期的东西,让你感激他,这是作为上位者的一门艺术了,后世很多老板就不懂这个,花了钱,却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让属下的精英流失,最后,企业没能做大。
这是皇帝赤裸裸的施恩于臣,其它大臣当然不敢有异议,反正,几个爵位,现在代表的不过是几个一等公民的身份,以及几百贯的月俸而已,对于大唐现在的财政来说,压根算不上什么负担。
“臣等,无异议。”
众大臣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应,倒是叫孙享福这个当事人有些懵了,他懵的也不是自己的爵位的问题,而是担心红梅和春桃两人,会不会因为生孩子的事情打起来。
毕竟,李世民只说善阳郡公的爵位给他的次子,没有说分嫡庶,大唐的政策,也在尽量的平衡嫡庶之分,这也是孙享福和李世民想出来对付世家的手段。
所以,红梅和春桃,谁先生了儿子,谁就会做郡公的母亲,而且,还会一直传下去的那种,她们自己,也会母凭子贵,一跃成为郡夫人,要让她们对这样大的差距保持心理平衡,还真是有些难啊!
“再立个功吧!再立个功,陛下可能会多荫我一子。”孙享福嘴里这样小声嘀咕着道。
“正明你说什么?陛下晋你的爵位了,你怎么还不谢恩?”魏征这个运作者没有听清楚孙享福的嘀咕,却是出言提醒道。
“哦,对,臣谢陛下隆恩。”
被魏征提醒了的孙享福,从发懵中醒来,有些歉意的向李世民行了一礼道。
将孙享福的表情尽收眼底的李世民呵呵一笑道,“朕还不知道你,怕是并没有把国公这个爵位放在心上吧!”
“呃,还真被陛下说中了,爵位,荣誉,在臣看来,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只要有个能为老百姓做事的机会就好,大家好了,才是真的好嘛!”
“大家好了,才是真的好。呵呵,你总是能说些妙言出来,倒是贴切,嗨,倒是朕,一生阅人无数,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陛下看走眼了谁?我么?”
“正是,知道朕当初给你下的十六字评语是怎么说的么?”
心情好,话就聊的比较开,李世民提到这茬,不远处的秦琼的表情突然就复杂了起来,一副想笑不敢笑的样子。
“十六字评语?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这样的词,应该都有的吧!”
“哈哈哈哈哈······”
孙享福比较幽默的接了一句,惹得众多朝臣一阵哄堂大笑。
李世民也是笑过了一阵之后,叹气道,“朕现在都没脸拿出来说了,走走走,麦子快装完了,咱们算过产量之后,痛痛快快的喝一场,把这些糗事都忘掉才好······”
闻言,孙享福一愣道,“怎么就糗事了,翼公,那些评语真的很差么?”
秦琼没有说话,只是憋着笑点了点头,那评语越是差,不就越显得李世民当时看的不准么,难怪他说是糗事了。
“陛下,已经超过一百六十万包了。”
“嚯······”
听到王得用报出来的数据,众多朝臣们再度齐齐发起了一阵惊呼。
一百六十万包,就是一百六十万石,也就是说,每亩平均产量已经超过了五石三,达到六百多斤了。
“剩下的,朕亲自计数,你们几位帮朕执笔记录······”
很快,尉迟恭就挑着一担腊猪肉从村子的库房里跑了出来,他的后面,许多火房的士兵跟着,身上都挑着担子,等到了晒谷场的时候,李世民重重的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道,“快去取酒,今日,除了值夜的千牛卫,所有军士,全部解禁,敞开了吃喝。”
化身挑夫的尉迟恭闻言一喜,根本都没有想过,他堂堂一个大将军,跟火房的厨子一样,往返于库房挑食材,是不是有些合不合理。
“陛下,一百九十八万石了······”
看到晒谷场上最后的那一小堆,也装不了几百袋了,孙享福便道,“就按照一百九十八万石算吧!那么,平均亩产,就是六石六,这个数字吉利。”
“六石六,咱们大唐居然种出了亩产六石六的麦子······苍天呐······”
各种喊叫之声,在晒谷场上响起,这个数据,确实太吓人了。
华夏民族种小麦的历史,到唐初的时候,已有千年,在孙享福传来之前,亩产能达到两石左右,就已经算是上田中,最好的收成了,现在,这个收成突然被翻了三倍,叫他们怎么不喜。
不过,孙享福并没有多少激动,六石六还不到八百斤,而且还是湿重,除去一两成的水份,也不过六百来斤的样子,虽然田亩面积大小只有后世的八成多,但即便把面积加上一成多的面积,亩产也才八百斤左右,这比后世普通农民种出来的产量,都还差一点,跟何况这是孙享福这个农科大研究生全程跟进的试验田。
所以,这个产量对于孙享福来说,是完全没有惊喜,不过,加上南方一两季或者三季的占城稻的话,这个产量就已经足够解决大唐人口在一定规模内,所有主粮方面的需求了,今后,只需要推广精耕细作的种植技术,就能保证全国的粮食产量,再度提高,这是农部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当然,孙享福掌握的农门,或者今后的农学院,对于经济作物的研究,也是不会停止的。
谷贱则伤农,粮食的产量提高,对于老百姓来说,不见得是什么好事,然而,这也是他们必须要经历的阵痛,不先将精耕细作的种植技术学会,他们就无法种植技术含量更高的经济作物,来改变自己的现状,孙享福正好可以用农民们学习耕种技术的时间,来将经济作物种植的技术向前推进一步,让他们以后可以直接种植。
“正明,你告诉朕,你是不是会仙法?”
“呃,陛下,您说什么?仙法?”
“就是,这种,能让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的仙法,你是不是会,快告诉朕。”
“那个,陛下,这个应该就叫种植技术,种植技术高明,产量自然就高了,而且,这些田地,可是百姓和军士们一起整,播,种出来的,臣具体做的,也就是教他们怎么种而已,咱们农门,就是专门研究这些种植技术的。”
孙享福的话,终于让有些魔怔的李世民清醒了,确实,整田,播种的时候,他可是都在的,还亲自参与了,孙享福做的,就是教他们怎么种而已,而只要掌握了这些种植之法,以后百姓们就能一直种出这么高产的粮食了。
“你农门的学问,真是博大精深,朕今日算是服了。”
“陛下您这是在夸奖臣么?臣就当是了。”
孙享福很是受用的笑了笑又道,“其实,每一门学问都博大精深,只是,前人没有往深里研究它而已,陛下准许办农,工,商学院,以后,各科学院出来的人才,说不定都能给陛下您,给咱们大唐,带来更多惊喜的。”
“哈哈哈哈哈,你说的是,汉武帝那个大傻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真是蠢到家了,朕不会复他之错。”
李世民的心情很好,但笑声虽大,却掩盖不了周边众多大臣和军士们肚子里咕噜噜的声音。
“嗨,俺老黑这肚子,越发不争气了,以前一两天不吃都没事,现在,一餐不吃,它就受不了。”
尉迟恭虽然是一口自黑的语气说着话,但是,他眼神中的幽怨之色,任谁也看的出来。
“哈哈哈,这老货,是在埋怨朕,没给他安排饭食呢!”
尉迟恭一点也没有被当面批评的觉悟,笑嘻嘻的道,“臣不敢。”
然后,他又换上了一副看你这下怎么安排我吃一顿好的的表情。
“哪里还有你不敢的事,不过说到这吃的,正明才是行家,你就该问问他有什么好建议没有。”
李世民笑骂着,众多腹中饥饿的朝臣也把目光看向了孙享福。
“种麦伤田,打了麦子,秸秆正好烧了肥田,陛下不如让大家就地开个篝火晚会,烧秸秆烤肉吃,正好庆祝一下丰收,大家都自己动手,吃饱喝足才算完。”
闻言,尉迟恭一喜,就要往村子里存放食材的库房跑,“老夫我最爱吃肉,就抢先一步了。”
“呵呵,这老货,收夏粮可是要忙活十来天呢!库房里准备的食材多了去了,哪里需要抢,以后,咱们大唐估计再也不会因为食材而发愁了。”
“是啊!这一切,都是正明的功劳,臣建议陛下,晋升正明为农国公,以表其功。”
魏征适时的接了一句话,倒是让赶过来看收成情况的群臣们纷纷点头。
孙享福封国公,朝堂上谁都知道那是迟早的事,其实,只要没有造反犯罪,国公这个爵位对他的实际意义并不大,不过是多领一点俸禄钱而已,孙享福在乎这点俸禄的钱吗?
貌似,自从他当官以来,还真没去户部领过俸禄。
“朕本想东征之后,再一并封赏于他的,既然玄成先提出来了,也罢,就请房卿回头拟旨颁布吧!
不过,朕觉得,一个的国公爵位,不足以酬正明之功,朕意,封其妻虞氏为安国夫人,荫其次子,善阳郡公之爵,和农国公爵位一样,都世袭罔替,诸卿以为如何?”
李世民就是这样,他要给你东西的时候,就绝对会给超过你心理预期的东西,让你感激他,这是作为上位者的一门艺术了,后世很多老板就不懂这个,花了钱,却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让属下的精英流失,最后,企业没能做大。
这是皇帝赤裸裸的施恩于臣,其它大臣当然不敢有异议,反正,几个爵位,现在代表的不过是几个一等公民的身份,以及几百贯的月俸而已,对于大唐现在的财政来说,压根算不上什么负担。
“臣等,无异议。”
众大臣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应,倒是叫孙享福这个当事人有些懵了,他懵的也不是自己的爵位的问题,而是担心红梅和春桃两人,会不会因为生孩子的事情打起来。
毕竟,李世民只说善阳郡公的爵位给他的次子,没有说分嫡庶,大唐的政策,也在尽量的平衡嫡庶之分,这也是孙享福和李世民想出来对付世家的手段。
所以,红梅和春桃,谁先生了儿子,谁就会做郡公的母亲,而且,还会一直传下去的那种,她们自己,也会母凭子贵,一跃成为郡夫人,要让她们对这样大的差距保持心理平衡,还真是有些难啊!
“再立个功吧!再立个功,陛下可能会多荫我一子。”孙享福嘴里这样小声嘀咕着道。
“正明你说什么?陛下晋你的爵位了,你怎么还不谢恩?”魏征这个运作者没有听清楚孙享福的嘀咕,却是出言提醒道。
“哦,对,臣谢陛下隆恩。”
被魏征提醒了的孙享福,从发懵中醒来,有些歉意的向李世民行了一礼道。
将孙享福的表情尽收眼底的李世民呵呵一笑道,“朕还不知道你,怕是并没有把国公这个爵位放在心上吧!”
“呃,还真被陛下说中了,爵位,荣誉,在臣看来,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只要有个能为老百姓做事的机会就好,大家好了,才是真的好嘛!”
“大家好了,才是真的好。呵呵,你总是能说些妙言出来,倒是贴切,嗨,倒是朕,一生阅人无数,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陛下看走眼了谁?我么?”
“正是,知道朕当初给你下的十六字评语是怎么说的么?”
心情好,话就聊的比较开,李世民提到这茬,不远处的秦琼的表情突然就复杂了起来,一副想笑不敢笑的样子。
“十六字评语?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这样的词,应该都有的吧!”
“哈哈哈哈哈······”
孙享福比较幽默的接了一句,惹得众多朝臣一阵哄堂大笑。
李世民也是笑过了一阵之后,叹气道,“朕现在都没脸拿出来说了,走走走,麦子快装完了,咱们算过产量之后,痛痛快快的喝一场,把这些糗事都忘掉才好······”
闻言,孙享福一愣道,“怎么就糗事了,翼公,那些评语真的很差么?”
秦琼没有说话,只是憋着笑点了点头,那评语越是差,不就越显得李世民当时看的不准么,难怪他说是糗事了。
“陛下,已经超过一百六十万包了。”
“嚯······”
听到王得用报出来的数据,众多朝臣们再度齐齐发起了一阵惊呼。
一百六十万包,就是一百六十万石,也就是说,每亩平均产量已经超过了五石三,达到六百多斤了。
“剩下的,朕亲自计数,你们几位帮朕执笔记录······”
很快,尉迟恭就挑着一担腊猪肉从村子的库房里跑了出来,他的后面,许多火房的士兵跟着,身上都挑着担子,等到了晒谷场的时候,李世民重重的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道,“快去取酒,今日,除了值夜的千牛卫,所有军士,全部解禁,敞开了吃喝。”
化身挑夫的尉迟恭闻言一喜,根本都没有想过,他堂堂一个大将军,跟火房的厨子一样,往返于库房挑食材,是不是有些合不合理。
“陛下,一百九十八万石了······”
看到晒谷场上最后的那一小堆,也装不了几百袋了,孙享福便道,“就按照一百九十八万石算吧!那么,平均亩产,就是六石六,这个数字吉利。”
“六石六,咱们大唐居然种出了亩产六石六的麦子······苍天呐······”
各种喊叫之声,在晒谷场上响起,这个数据,确实太吓人了。
华夏民族种小麦的历史,到唐初的时候,已有千年,在孙享福传来之前,亩产能达到两石左右,就已经算是上田中,最好的收成了,现在,这个收成突然被翻了三倍,叫他们怎么不喜。
不过,孙享福并没有多少激动,六石六还不到八百斤,而且还是湿重,除去一两成的水份,也不过六百来斤的样子,虽然田亩面积大小只有后世的八成多,但即便把面积加上一成多的面积,亩产也才八百斤左右,这比后世普通农民种出来的产量,都还差一点,跟何况这是孙享福这个农科大研究生全程跟进的试验田。
所以,这个产量对于孙享福来说,是完全没有惊喜,不过,加上南方一两季或者三季的占城稻的话,这个产量就已经足够解决大唐人口在一定规模内,所有主粮方面的需求了,今后,只需要推广精耕细作的种植技术,就能保证全国的粮食产量,再度提高,这是农部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当然,孙享福掌握的农门,或者今后的农学院,对于经济作物的研究,也是不会停止的。
谷贱则伤农,粮食的产量提高,对于老百姓来说,不见得是什么好事,然而,这也是他们必须要经历的阵痛,不先将精耕细作的种植技术学会,他们就无法种植技术含量更高的经济作物,来改变自己的现状,孙享福正好可以用农民们学习耕种技术的时间,来将经济作物种植的技术向前推进一步,让他们以后可以直接种植。